(1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血液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2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3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院感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重症感患者中选择20例,并行,替加环素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0例给予替加环素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有14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轻微不良反应,但均可以耐受。结论:采取替加环素来对血液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可进一步推崇使用。
【关键词】血液病;重症感染;替加环素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53-02
血液病患者基础免疫功能异常,长期应用化疗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所致免疫力进一步低下,中性粒细胞缺乏、黏膜屏障受损,极易合并感染,甚至是重症感染,这也是导致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各种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多重耐药菌株明显增多,感染的复杂性常常导致治疗不尽人意。我院对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积极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效果,确用药安全性高,现选取用该药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血液科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 血液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白血病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增殖性疾病2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9~72岁,并且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使用方法
对20例血液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在给予替加环素治疗前均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应用遵循《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抗菌药物应用指南》,抗革兰氏阴性菌选择应用碳青酶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针对阳性菌选择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夫西地酸等,部分病例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物;若上述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采取静滴替加环素,静滴的初始剂量为100mg,次剂量减至50mg,每次静滴间隔12h,连续治疗7~12d,平均治疗(9.80±2.13)d[2]。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药副作用情况,其中治疗后72h,在无其他降温条件下患者的体温呈现出持续降低,且感染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炎性指标较治疗前降低,视为临床改善。在未任何降干预因素下,患者治疗后72h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各炎性指标正常,视为临床控制。患者连续两次微生物复查培养的结果提示均为显阴性,视为微生物学控制。治疗后患者72h体温进行性升高,症状无任何好转视为治疗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20例患者中,加用替加环素治疗后14例(70.00%)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主要表现为体温渐进性下降至正常,感染症状缓解,起效时间约3~5d,平均(3.62±0.63)d。4例患者(20.00%)治疗中因效果不佳而导致疾病加重,引发死亡;有2例(10.00%)在联用药物治疗一周后症状无任何好转,按照微生物药敏监测报告再次对治疗进行调整后病情好转。
2.2 不良反应
20例患者中,无因毒性反应而停止替加环素治疗。主要不良反应:(1)肝功能异常: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4例,加用保肝降酶药物后恢复正常;(2)消化道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占20%),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任何瘙痒、血尿素氮异常上升等症状出现。
3.讨论
血液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因此常常会合并多种细菌感染,长期应用化疗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 所致免疫力进一步低下,中性粒细胞缺乏,易导致口腔、消化道皮肤黏膜破溃,定植菌或机会感染菌穿透黏膜屏障人血导致感染;甚至是重症感染。在感染早期症状隐匿,可能仅有体温增高,而无其他伴随症状;因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减少,致病菌难以局限而更易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流感染[3]。替加环素是一类新型的甘氨酰环素抗生素,抗菌谱广,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糖肽类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GISA)和异质性糖肽类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GISA),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病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后期是对拟杆菌属以及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抗菌效果显著。另外,替加环素不受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靶位修饰、大环内酯类外排泵等耐药机制的影响,在2.8d~3.1d则能清除不动杆菌属的病原菌[4]。在本组中,20患者治疗起效时间约为3d~5d,平均(3.6±0.5)d,可见替加环素对早期感染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虽然,替加环素具备极强的抗菌效果,但是但临床使用时往往会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使用,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这是由于替加环素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低的敏感性,对于粒细胞缺乏伴有重症感染患者,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非常重要,故需要联合碳青酶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积极治疗;替加环素也是常用的抑菌剂之一,面对鲍曼不动杆菌,仅采取单药杀菌,效果较差,因此常常和多黏菌素、喹诺酮类以及舒巴坦等药物联用,这也提倡在多药耐药的菌株血流感染时应采用联合抗菌药物治疗[5]。
替加环素常见的不良反应集中于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26%),呕吐(18%),多为轻、中度,常发生于治疗第1~2天;其余常见的不良反应(>2%)有腹痛,肝功能损伤、胆红素血症,乏力,胰腺炎以及消化不良,腹泻等等,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肝肾双通道代谢相关,大部分药物通过原型经过患者的肝脏代谢后由肠腔进行排出相。在本组中,8例患者出现了副反应,但经对症处理后药副作用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影响而中断治疗的情况。此外,本次研究中,20例血液科伴重症感染患者,给予替加环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其中有14例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70%,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轻微不良反应,但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
对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在常规抗生素治疗不佳时,应考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及时更换或加用替加环素。替加环素能有效控制免疫力低下血液病患者的重症感染,疗效确切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Devasahayam G,Scheld WM,Hoffman PS.Newer antibacterial drugs for a new century[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10, 19(2):215-234.
[2]高苏,李正,仇惠英,等.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4:860-862.
[3] Keng MK,Sekeres MA.Febrile neutropenia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J].Curr Hematol Malig Rep,2013,8(4):370-378.doi:10.1007/s11899-013-0171-4.
[4]郭晶,张民伟,陈菁,等.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09:1131-1135.
[5]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76-85.
论文作者:赵钰1,金花2,徐昕1,蔡颖1,赵茹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患者论文; 粒细胞论文; 重症论文; 血液病论文; 药物论文; 江阴论文; 西林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