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哲学思考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哲学思考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生态建设论文,人文论文,哲学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2)02-0078-03

一、西部大开发中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及其辩证关系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西部地区以至全国社会发展,其意义重大。西部大开发是伟大的群众实践活动,在此实践活动中,人们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将使自身得到改造,素质得到提高。因此,西部大开发的主体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广大群众;而大开发的客体,即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就应当既包括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也包括西部地区的人文资源。通过西部大开发,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必然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处理。人通过生产劳动实践与自然建立了历史的、现实的联系;同时,这一过程又是人的自我生成、发展的过程。西部大开发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处理,在于追求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重视自然生态的建设和保护。对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处理,从开发的主体来说,在于重视现代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形成,自身文化素质提高以及重视对西部地区历史、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即重视西部人文生态的建设和保护。这里所指人文生态仅相对于自然生态而言,特指人和人共同生存的问题。

自然生态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外部物质世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影响着该地区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的原生状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人的实践活动却可以并已经大大改变了它的原生状态。伴随着全球性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源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从处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关系讲,西部大开发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与改善西部自然生态的双重任务。因此,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西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改善西部的自然生态环境,使西部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同时,西部大开发还面临着发展经济和建设与保护西部人文生态的双重任务。从处理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关系讲,对可持续发展核心思想的理解应是:在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建设和保护西部的人文生态资源,改善西部的人文生态环境,从而持续发展西部经济。

西部大开发要关注改善人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致力于自然生态的建设与保护;更要关注人的发展,致力于人文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对于前者,即自然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及相关问题,已有不少的论者著文述及;而对于后者,即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的建设与保护问题,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面世。同时,西部大开发中自然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和人文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始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任何意义上的开发与进步,最终都将体现为人的发展。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注重自然生态建设,不仅仅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目标。西部大开发中,自然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必须与人文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最佳成效。具有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社会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意义。

二、西部地区的人文生态及其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自然生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前提,人文生态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从人类实践经验看,社会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人类自身协调发展的过程,即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人文生态平衡以及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二者良性互动的过程。历史经验证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协调,则社会经济增长快,社会发展水平高;如果对自然生态建设与保护关注不够,虽然在短期内也可以达到经济较快增长,但缺乏可持续性;而如果人文生态环境恶劣,其建设与保护措施不力,则经济增长一定受阻,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必然较低。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相比较,存在着东西部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有自然生态资源条件的原因,亦有人文生态资源条件的原因,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为此,我们主要分析西部地区的人文生态及其建设与保护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人文生态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诸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人文生态的建设与保护涉及到建设和保护两个层面——首先是保护西部地区人文生态中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诸因素;对于西部地区人文生态中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的诸因素,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自觉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消除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优化人文生态环境,即建设。

西部地区人文生态拥有独具特色的丰富的人文资源。首先,西部地域辽阔,人文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此,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资源,对西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西部地区民族众多,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学者统计:全国五大自治区有三个在西部,30个自治州有27个在西部,汉族和38个世居少数民族的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因此,西部地区有着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瑰宝,是社会发展最有利的人文生态资源之一。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效地利用各民族文化多元化并存的人文生态资源,对自然生态的建设和保护,亦有着积极意义。再次,西部地区曾经是革命根据地所在,是红军长征的主要活动区域,革命先辈们留下的代代相传的革命传统,是西部大开发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西部地区曾经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为西部地区建立了大发展的物质依托——生产力基础,也为西部大开发积累了一大批高级人才。

西部地区良好的人文生态资源,为西部大开发及社会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西部地区人文生态还存在诸多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正是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在西部大开发中关注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才显得尤为重要。西部地区人文生态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文化素质问题,即知识贫困问题。此前有学者称:知识贫困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知识贫困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而知识资源是贫国地区最稀缺的资源,也是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西部地区与我国其它地区,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相比较,首先,人口文化素质整体程度较低,文盲、半文盲在西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人口质量对于西部大开发及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文化素质过低,必将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减缓。其次,西部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具有各种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才相对紧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差距悬殊。再次,人才流失严重。西部地区现有的人才以及西部地区各大学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大量流向我国经济社会较发达地区,使得西部地区的知识资源更显稀缺。

第二,观念问题。我国东西部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的差距,是人的素质和人的观念的差距。西部地区的部分人口中存在着安贫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有论者称其为惰性文化或贫困文化,这是比知识贫困更加困阻西部发展的消极因素。西部的自然生态恶化,其实也是人的落后思想观念与生产方式的物化形态。

第三,教育问题。消除知识贫困,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根除贫困文化,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吸取知识的能力和智力水平,重要的是教育。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就教育普及和发展水平而言,西部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总之,社会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身心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中进步发展的,是综合的全面的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在自然生态得到较好建设和保护的同时,推进人文生态的建设和保护,以不断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就西部大开发而言,人文生态的建设和保护对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人文生态资源中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各要素,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应当改善和根除人文生态资源中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各要素,促进人文生态的优化平衡和良性运动,以促进西部地区大发展。

三、加强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推动西部大开发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既有自然生态条件的原因又有人文生态条件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与我国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存在着密切联系。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无疑这是西部大发展的良好契机。鉴此,笔者提出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以下对策。

(一)国家资助、立法保护和政策保护到位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是西部地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需要西部人民的努力奋斗,同时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首先,经济上加大对西部的直接投入,给予西部倾斜和优惠政策,此为物质前提。目前已开始启动的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从2000-2004年,每学年在西部12省(区、市)选择1100名当年考入重点高等院校的品学兼优的特困本科生,每人资助两万元的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对西部地区人文生态建设便是积极的推动。如果能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如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免;如果能将义务教育从9年延长为12年的举措率先在西部贫困地区实行,对西部地区人文生态建设,则将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其次,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政策上加以保护。实现西部地区人文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工作的良好运作,应该是在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以保护现有的人文生态资源为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和开发。这既包括对西部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也包括对西部地区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革命文化的开发利用;还包括对西部地区现有的人力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通过政策吸引各地人才参与西部建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政策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留住人才,让他们扎根西部,开发西部,彻底改变西部地区人才大量流失的状况,形成各类人才共生争荣的繁荣景象。再次,将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放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位置,西部大开发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其实践的主体是西部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宝贵的人文生态资源。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通过教育。除了要抓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防止青少年失学等问题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二)消除知识贫困,提高西部人口质量

在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和财政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扫除青壮年文盲,扩大人们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和交流、运用及传播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对西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实施自然生态建设与保护和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宣传教育,做到经济发展与人文生态建设并举,自然生态建设与保护同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人们的实践活动受着人们固有观念的影响。人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西部大开发,从开发的主体西部广大群众来说,需要解放思想,革新观念。需要以现代观念、现代精神改造数千年自然经济在人的意识上的积淀,以及数十年计划经济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势。调整西部地区人口的生存态度、价值观,对西部发展至关重要。

(四)加强法制建设,防治腐败

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自然生态的建设和保护,就会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污染。同样,对人文生态来说,如果不注意对其建设和保护,社会某些方面的畸形发展也会造成人文生态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在西部大开发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随着资金、物质、技术、人员及信息的大量流入,要特别防止腐败思想的渗入。因此,一方面要重视法制建设,严防和严惩腐败;另一方面,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总之,在追求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同时,应追求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推进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人们基本权利的保障以及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以保证西部地区人文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避免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增进西部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充分调动各民族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开发西部,这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有着积极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社会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一工程的伟大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其整体性,防止片面性、局限性。因此,既要追求经济的增长,又要注意生态的建设和保护;既要关注自然生态,又不能忽视人文生态。

收稿日期:2001-09-10

标签:;  ;  ;  ;  ;  ;  ;  

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哲学思考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