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参照有关的教学理念,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做到: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关键词:小学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120-01
阅读首先应是作为读者的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剥夺了学生阅读文本,就是剥夺了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了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共鸣和心灵对话,何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降低,厌学情绪滋生,这是小学生不爱学语文的直接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体会。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由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意,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由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更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赋予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然,阅读教学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情节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学生又怎会不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我会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像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学生才能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推敲和品味。其次,以说AI写作,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家惠.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2]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论文作者:陆海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语言论文; 语文论文; 评价论文; 情境论文; 思维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