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新制度遏制环境污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污染论文,制度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河断流湖泊“肥腻”,守着江河没得水吃,好端端的村子人人得病,树木砍光土地沙化……对于这样的新闻,我们都已见怪不怪。环境污染是当今时代无法根除的顽症,原因何在?简单地说,就在于人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社会效益。这种“追求”,一者是发展经济的动力使然,另者则是缘于我们早就抨击过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政策杠杆。
数字就是指经济指标,指标高了业绩显著,然后提拔重用,然后再刺激新的一任实现新的数字目标。谁也明白数字和“官”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但就是没有制度化操作的基础。
所以,疑惑早就有了:何以能证明当地的经济在扣除代价之后一定是增量?何以保障他能把经济业绩与社会环境的业绩一同看重?
专家的视角——该引入“绿色会计”,让它担此重任。
“完胜”环境资源的最佳办法
“绿色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运用已引起我国一批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利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以期推动这一制度的问世。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领域首席专家牛文元以及厦门华厦学院的陈欣等先后著文研究呼吁。2001年,王维平高工的一篇媒体专访谈现代企业的绿色会计制度建设问题,引起了财政部的重视。200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秘书长邱国义吸纳诸多专家的意见提出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建议更是引人瞩目。之后,财政部专门找专家研究,成立了绿色会计学会。
什么是“绿色会计”?专家们的研究指出,它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是一门强调现代会计人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损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环境代价的评估。
“绿色会计”引自国外。王维平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谈到,上世纪70年代初,国外提出的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变化会计信息的“绿色会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此揭开了“绿色会计”的研究序幕。最突出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21世纪议程》在内的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掀起了世界绿色会计研究的高潮。
“绿色会计”在我国引起重视,也有必然性。是高昂的发展代价教育了我们:
其一是环境破坏的损失。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千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估计。
其二是破坏之后的付出。环境污染了要恢复,惟一的办法就是拿出钱来投入。而这正是我国捉襟见肘的地方。据统计,在“九五”期间,我国加大环保力度,投入虽逐年增长也只占同期GDP的0.93%。而这一数字刚刚接近《2000年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提到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的低标准。所谓“高标准”就是“环境保护总目标是环境污染基本得到解决”,“中标准”就是“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而“低标准”则是“竭力使环境污染维持现状”。三个标准中,资金投资分别占GDP的2.4%、1.6%、1.0%。
这就是说,“0.93%”才只是接近了“竭力使环境污染维持现状”的水平。
所以,必须找到一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路子,即:建立绿色会计体系。
专家认为,在绿色会计制度下,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才可能既注重经济产值的增长速度,又注重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的代价。可以说,这是“完胜”绿色资源直至最终“挽救”我们自己的最有效办法。
让科学的发展理念主导发展
绿色会计的提出使我们有了一个“人类终极关怀”的发展哲学和理念。这种文化层面上的进步更是意义非常。
以研究“全球问题”著称的罗马俱乐部从20世纪70年代起陆续发表十几份有广泛影响的报告这样警示人类:随着世界各国仿效欧美发达国家纷纷走上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又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灾变诱因。
从现在的发展看,这些灾变诱因并没有停止甚至没有减缓的迹象。有学者认为,21世纪最可能出现的灾难是生态灾难,在此之后,“人类才会从物质主义的迷朦中完全惊醒”。而出路到底何在?这将“取决于人类意识、文化、价值和行为进化的快慢”。
以专家们的说法,现代会计人“有监督、核算资源消耗情况的新责任”,同时在文化上起到了“挽救”我们人类自己的责任:引导人类有了新的意识观念。
第一是“系统发展”意识。“绿色会计”能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从传统机械论哲学转向一种新的整体论哲学,用生态哲学的新观念看待世界、指导行动,并最终体现在经济制度上。“绿色会计”使人们更深刻具体地理解“可持续发展”,并以新的思维方式作用于制度建设。
王维平阐述了这种思维变化:工业经济时代,传统的经济理论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评价指标主要为GNP(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人均产值等等。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目标的影响下,经济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经济理论迅速发展,一改过去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而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三个目标的平衡发展。也就是说,社会企业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无偿和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同样,社会企业亦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绿色会计兼顾了这种平衡。
第二是“环境资产”意识。传统的会计观念认为,“只有存在财产权的事物才有价格。于是公共物(空气、海洋等)以及拥有的那些不能用价格反映的东西就不能成为会计图像的一部分”。“绿色会计”重新定义了“公共物”:无论是空气、水,还是土地、森林、臭氧层等,都是地球的子民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并且这些资源总是稀缺的,理应赋予一定价值并进行损耗补偿。
厦门华厦学院的陈欣说,绿色会计为现行会计增加了三个因素:环境—未来—公平。由此可见,三者的“联姻”正是一种责任——确保把等量的“资本”传给下一代。我们尚无法完全确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软资产货币计价的多少,但必须承认这个软资产的消耗,若是肆无忌惮地使用,只会加速它的枯竭。
在“绿色会计”的概念仅仅流行于专家阶层的时候,最近记者欣喜地得知,鉴于一些县区存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的现实,大庆市决定将生态审计纳入地方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范畴,把环境指标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记者通过电话从大庆市有关部门采访了解到,他们将在2002年根据各县(区)不同情况,分别将草原、林地、绿化、江河污染等内容作为评价指标,审计当地出台的经济决策和所取得的业绩。这意味着,领导干部想出“政绩”不能有短期行为,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
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倡导“绿色会计”的人士普遍期望我国跟上世界潮流,使之成为实现“本世纪初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加剧趋势”目标的法宝。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从具体的一个个县市乡开始,实践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