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隋江华,李明智,孙鹏
(大连海洋大学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摘 要: 为了全面提高航海类教育质量和加强航海类人才的培养,落实《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本文针对地方高校航海类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国家面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国际航运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岗位能力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提出采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预分配制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促进航海事业发展。
关键词: 航海类专业;应用型转变;课程体系
一 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一) 加强课程建设,构建蓝色课程体系
以独具特色的“浅蓝、蔚蓝、湛蓝、深蓝”的“蓝色课程体系”为依托。构建专业知识与学科的无界限融合,实现专业知识拓展。在轮机工程专业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结合航运企业需求和国家海事局有关海船船员培训等相关规定,构建符合航运发展需求的轮机工程专业蓝色课程体系。建设《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英语》《船舶管理》《轮机机舱资源管理》5门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和船舶主机、船舶辅机、英语会话和机舱管理4个专业课程群。
本组28例患者随访20~43个月,平均(28.10±12.32)个月。按照ASIA修订的Frankel分级结果见表2,末次随访时,无A级和B级患者、C级2例、D和E级26例。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截瘫加重。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D级和E级缓解率相比(93.75%vs 9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 推行实境训教,实施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校内实习中,建设了大型轮机模拟器和现代化实物教学机舱,让学生在专业教师和船舶轮机长指导下,进行仿真实训,将“船舶搬进学校”。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中,将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放到企业生产船上,在轮机长、轮机员和实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实习,做到“实境训教”,将“课堂搬到船上”。
(三) 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采取分层次实践能力培养
将轮机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采用梯度式发展模式,即基础型、专业型和综合运用型。其中基础型培养主要集中于专业课集中开课的第1学期,主要目的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操等基本能力;专业性主要集中于专业课集中开课的第2学期,学生基本掌握理论和实际操作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训练,达到精通;综合运用型主要集中于大四,结合企业实施船舶作业需求,将船舶模拟器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深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航海类双创型人才培养
以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蔚蓝”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省级)为依托,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拓展教学知识领域;注重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运用,通过工程实践培训,培养学生协同作业,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有事,以各级创新创业竞赛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1,2]
二 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
(一) 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2)专业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二)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航海类“双创”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蔚蓝”科技创新创业基地(省级)、航运企业实践教学基地、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蓝色创新实验室等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机构。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的,将理论课程教学与校内外创新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相关课题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等方式,解决实践工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项目协同作业的能力,让课程建设真正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教育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三) 航海类“双创”课程体系建设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为依据,搭建满足航运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操设施装备,其装备数量应满足学校在学航运人才培养需求,达到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发证的要求;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优势、人员优势,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融入企业发展理念,升华学生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航海事业打下良好基础。[1,2]以轮机工程专业为例,应形成阶梯式、多模块相互衔接、校企协同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验、海上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与创新实践的全流程发展体系。
三 建设成效
(一) 航海类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效
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原则,开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船舶辅机”“轮机工程材料”“轮机维护与修理”等实验课程,强调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的训练,为学生从事船舶轮机管理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
(1)基础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孙方田[29]等对比分析了这3种混合工质(TJM01、TJM02、TJM03)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的基本物理性质、安全环保性及溶油性,并通过实验分析了3种混合工质的循环系统性能。结果表明,在安全环保性和溶油性方面,TJM01、TJM02、TJM03的差别很小;在基本物性方面,TMJ03较好;在系统性能方面,TMJ03性能最好,TMJ01性能一般,TMJ02性能较差。
逐步建立突出轮机工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建立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船舶管理、轮机英语等5门课程群,开展实质性的建设工作。依托学校泛雅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网络课程。完善并利用好省级试验教学中心“海上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麦塔考试系统,开发轮机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试题库建设,实现无纸化在线考试。
专业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海上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其中海上技能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从事航运工作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技能,并于国家航运教学与培训接轨。主要学习课程为“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高级消防”等5门课程,并参加及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课程考试和实操评估;专业技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航运工作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主要学习课程包括“船舶认识实习”“轮机金工实习”“轮机工程技能”“专业英语应用技能”等,并建立课程间的融合是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课程考试和实操评估的要求。
秦先祖是为周天子养马出身,后击败西戎,得了一块苦寒、贫瘠的秦地开始“创业”。经过五百年潜心经营、厚积薄发,秦国最终从无助、弱小、可怜的“后进生”脱胎换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实力雄厚的“尖子生”,并有了问鼎中原的志向。
(3)综合运用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2006年起,常州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早组织开展大规模引进领军人才工作,先后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龙城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截至2016年年底,共签约引进16批2 161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已落户企业1 661家。自主培养17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5个团队入选省“双创团队”,266人入选省“双创人才”,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充分发挥校内外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的优势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以轮机管理、应急应变的“轮机模拟器”训练,以专业综合素质强化的“毕业实习及论文”训练,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训练。
(4)专业特色、行业特色显著
充分挖掘本专业与相关行业的资源优势,可设凸显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合理设置课内外实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比例,提高可设综合性课程设计、实践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近三年,学院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同比增长近80%;学生学业预警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学生退学人数有大幅减少。
(二) 航海类“双创”课程体系建设成效
学院开设成功申请两门创新创业公选课,分别为《创新创业拓展与知能训练》、《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教学内容与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提高航海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还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讲堂”,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了轮机工程专业发展专题报告和 “百名船长进课堂,百家企业进校园”等活动,提升了学生业务水准。把创新创业训练与常规专业教学环节相结合,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 7项、三等奖4 项,各类省级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获奖人数达193人次,参与人数超过300余人;申报51项创新创业项目,全部获得立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0项、校级27项。
四 结论与展望
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提高航海类教育质量和加强航海类人才的培养。通过深入分析STCWSTCW公约及国家海事局关于海船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要求的相关具体规定,以服务、振兴国家航运为导向,以航海类特色教学为基础,本着着“紧贴市场、补缺需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航海类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兼顾航海类“双创”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优势,建立预分配制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航海事业健康发展。
推荐理由:《讲给孩子的二十四节气》是一套为儿童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原创科普图画书。通过古朴淡雅的中国风格图画和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二十四节气这项古老而伟大的中国发明的历史由来以及它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是一套孩子们能真正参与互动的二十四节气绘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和自然科学教育的精品读物。
参考文献
[1] 邓小富,朱银培,覃志居,等.航海类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构建与实践——以航海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16):99-100.
[2] 苏一丹,陈爱国.舶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4):61-62+68.
本文引用格式: 隋江华,等.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69):81-8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034
作者简介: 隋江华,女,满族,山东蓬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轮机工程。
标签:航海类专业论文; 应用型转变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