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江苏 盐城 224100
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间在我院出现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种类,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反应程度,分析50例患者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结果:女性患者明显少于男性患者(20对30),发生年龄多见于23岁~65岁,占7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皮肤,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局部和口服。结论: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需严谨,要充分认识到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抗生素,给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切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此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一九六二年,第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问世,自此开启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时代,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仅使用方便,口服吸收效果好,而且还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等优点[1]。二〇〇七年,美国IDSA/ATS颁布的CAP诊治指南以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颁布的相关指南[2],同时肯定了呼吸氟喹诺酮对合并症和非ICU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大力推荐。目前,除了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之外,在抗菌药物中处方量最高的就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但是,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大量应用,因为用药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本文对我院50例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整理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表现方式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出现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其中女性20例,男性30例,年龄17岁~74岁,平均年龄(45.50±5.29)岁,50例患者无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史,血压与肝功能均无异常。在50例产生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13例(26%),全身性不良反应为11例(22%),皮肤不良反应为8例(1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6例(12%),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7例(1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2例(4%),其它不良反应3例(6%)。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作比较,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分类,分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的症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最后总结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不良反应程度的判断标准
轻度不良反应:皮肤红肿瘙痒,头痛耳鸣,伴随腹胀恶心等症状。
中度不良反应:呕吐与腹泻,心慌心悸,局部皮肤有皮疹。
重度不良反应:红细胞,血小板相继减少,心率失常,出现溶血性贫血,溢血,肾衰竭等症状。
2结果
2.1患者不良反应程度的统计
在50例产生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轻度反应31例(62%),中度反应17例(34%),重度反应2例(4%)。
2.2患者性别及年龄统计
50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30例(60%),女性20例(40%),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范围17~74岁,平均年龄(45.50±5.29)岁,23~65岁的不良反应患者35例,占70%,其次为65岁以上的患者11例,占22%。见表1。
3讨论
3.1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从表1可见,两类人群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一是23~65岁的患者,其次是65岁以上的患者。针对这两类患者用药时,临床医生和配药师需格外谨慎,做好临床观察工作。
3.2用药途径及方式
表2可见,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和局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起效快,用量易控制,但同时某些药物杂质也会进入患者血液,因此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另,在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其中34例单独用药(68%),13例联合用药(26%),3例局部用药(6%),因此在临床治疗时搭配药物要谨慎,尽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3.3不良反应的系统器官及发生特点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因为药物搭配不合理,用药不严谨等原因导致一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很大影响。就目前看来,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尚不能明确,通常情况下会认为是用药的速度过快,药剂量不准确,或者是空腹用药等原因所致,因此才会造成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的过敏等不良反应。
过研究分析从我院选取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不良反应的程度因人而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表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格帕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副作用较大[3],患者使用后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极个别患者甚至出现了重度反应,严重威胁了身体健康。
因此,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应严格遵照用药说明,熟悉各类抗生素药物的用药量,适应症,用药时间等,尤其是用药禁忌,更要格外注意。在临床应用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过敏反应等病史。严禁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杜绝注射速度过快等现象。谨慎用药,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安全性,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何佩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6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1):109,111.
[2]吕红霞,成淑莲,刘军锋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08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6):881-884.
[3]王晓东.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213-214.
论文作者:杨荷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抗生素论文; 喹诺酮类论文; 药物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年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