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EPEC、ETEC、EIEC和EHEC病原学调查研究论文_张娟,徐文杰

张娟 徐文杰

【摘 要】 目的 探讨滕州市致泻性大肠杆菌存在状况、血清型分布和毒力等病原学特征。方法 系统生化、血清学试验和肠毒素试剂盒检测。结果 从2756例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482株,检出率为17.49%,未检出EHEC。在482株致泻性大肠杆菌中,ETEC居首位295株占61.20%,EPEC 107株占22.19%,EIEC 80株占16.59%。ETEC肠毒素类型呈以ST为主(LT>ST>ST/LT)的特点。以5岁以下婴幼儿检出最多占38.79%,致泻性大肠杆菌在引起婴幼儿腹泻病中占有一定重要地位。结论 致泻大肠杆菌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导致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菌中占有较高比例。ETEC本身对外环境有较大的抵抗力,在适宜条件下还能迅速繁殖,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提供了生物学基础,使“粪—口”途径易于实现,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肠毒素; 侵袭力

致泻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全球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也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1][2] 。目前,对其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和控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世界上得到公认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已有五种,即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ggEC)。为探讨滕州市致泻性大肠杆菌存在状况、血清型分布和毒力等病原学特征,我们对1996年以来,本市腹泻病监测点及乡镇医院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由腹泻病监测点和乡镇医院门诊医生对来诊腹泻病人采便,接种C-B运送培养基,送细菌室培养。

2.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参照何晓青主编《卫生防疫细菌检验》[3]一书进行。标本直接划种EMB和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37℃24h培养,每个平板挑取可疑菌落3-5个进行赖氨酸半固体和克氏双糖铁琼脂筛选试验,对符合者作系统生化、血清学试验和肠毒素检测。

3.诊断试剂和培养基:EPEC、EIEC、和EHEC诊断血清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ETEC耐热、不耐热肠毒素(ST、LT)试剂盒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EMB、S-MA和克氏双糖铁琼脂由杭州天和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4.EIEC侵袭力试验:豚鼠角膜试验按常规法进行[3]。

结 果

1.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情况:从2756例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482株,检出率为17.49%,未检出EHEC。在482株致泻性大肠杆菌中,ETEC居首位295株占61.20%,EPEC107株占22.20%,EIEC80株占16.60%,这与北京地区报道[4]略有不同。

2.血清型分布特征:

80株EIEC分布7个血清型,以O164 26株居首位占32.50%,其次为O28ac 20株占25.00%、O164 12株占15.00%、O29 9株占11.25%、O152 6株占7.50%、O144 5株占6.25%、O136 2株占2.50%。

EPEC检出大多在平板上位优势菌,107株EPEC分布10个血清型以O127a:k63和O26:k60为主,为我市的主要流行菌株,其余型别呈分散状态。见表1 。

结 论

1.近年来,国内对致泻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已有报道,但多为个例报道,特例是导致食物中毒的报道[6][7]。我国对致泻性大肠杆菌的鉴定主要靠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方法,这主要是因为EPEC、EIEC等均由一些优势血清型构成。只有在少数实验室才开展生物学方法,如豚鼠角膜试验、毒素的检测,包括ST和LT检测[8] [9] [10]。

2.ETEC是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病原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菌。致泻大肠杆菌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导致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菌中占有较高比例[11]。ETEC本身对外环境有较大的抵抗力,在适宜条件下还能迅速繁殖,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提供了生物学基础,使“粪—口”途径易于实现[5]。研究表明,患者在临床上均有典型腹泻症状,这与其产生的肠毒素有较大关系,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时全,黄新明,李朝阳,等.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在腹泻病中地位的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5-8.

[2]金玉娟, 刘渠, 陈应坚,等.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6-118.

[3]何晓晴主编 卫生防疫细菌检验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9.

[4]曲 梅, 张 新, 钱海坤,等.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类型及其流行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35(10): 1123-1126.

[5]徐文杰,丁慧敏. 滕州市儿童感染产毒性大肠杆菌调查. 实用预防医学, 1999,6(6):431.

[6]张继军. 大肠埃希菌O126和O128混合感染致食物中毒案例检测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0):2441.

[7]杨荣华,瞿中武,米庆秀,等.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爆发的调查. 实用预防医学, 2005,12(10):1153.

[8]徐文杰,戴峰,张娟. 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病原学调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1999,9(4):294-295.

[9]夏梦芸, 汤文, 岳华.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因子CoIBM质粒和转录反终止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2010,31(5):86-88.

[10]盖立奎,孔令武,张娟. 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调查.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4(1):51-52.

[11]陈 冲,夏胜利,赵嘉咏,等 . 2010—2012河南省致泻大肠埃希菌监测.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11):1156-1158.

论文作者:张娟,徐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滕州市EPEC、ETEC、EIEC和EHEC病原学调查研究论文_张娟,徐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