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教材看现代经济学--“经济学”的自我评价_经济学论文

从现代教材看现代经济学--“经济学”的自我评价_经济学论文

从现代教科书看现代经济学——自评《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教科书论文,自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许多学者借助讲教科书的变化来说明经济学在最近二三十年里的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分析方法。我认为教科书(包括我的这本初级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反映了经济学这门学科不断变化的视角和想法,把它与半个世纪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教科书(比如萨缪尔森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我的这本教科书对理解过去半个世纪内经济学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一、当前经济学研究的新重点和新视角

下面我列出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几个新的重点和新的视角。这些重点包括了激励问题、融资和金融问题、全球化问题(比如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技术进步和变化问题、信息问题、制度与组织问题及政府和国家的作用问题。

我想以融资和金融作一个例子。在我作学生时,老师告诉我们,融资和金融是商学院学生的事情,我们是研究更重要问题的人,所以不必去研究它们。只有对赚钱感兴趣的人才会去关心融资和金融问题,而对于我们这些关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人来说,是不会关心这些问题的。今天我们都理解金融问题对社会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知道,1997年7月在东亚发生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恐怕要花很多个月,甚至很多年的时间。

另外一个例子是讲知识的重要性。的确,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看到现代经济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技术进步和变化。现代经济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理解技术进步和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能够利用这样的新技术。

相比较而言,一些旧的理论假定市场是完美的。现在我们理解市场是多么重要的时候,要更多地理解市场的局限。市场不很完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我们也更多地理解到如何改进信息的流动以及更好的信息能够使市场更好地运转。

我今天谈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比如信息的不完全在东亚危机中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世界各国经济的全球联系性使得某个地区经济的动荡可以很快地影响到其它地区。最后,世界各国都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政府和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政府、国家与其它的制度(如市场)之间形成平衡。

二、引致经济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谈一下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世界在变化,另一方面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当然,这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1.世界在变化

我先讲一下世界的变化。首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运输成本、通讯成本的降低及那些人为障碍的减除,导致了世界大量资本的流动以及知识的流动。其次是冷战的结束。冷战的结束说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确实有它的局限性。一方面我们认识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有它的缺陷,同时我们也认为,完全没有竞争和管制的市场也有它的局限。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是至关重要的。结果使世界走上了中间道路,现在大家的意见正在趋向一致,比如,在泰国的金融危机这个问题上,有人认为泰国政府对这些金融机构太缺乏监管。另一方面,印度长期以来持续非常低的经济增长率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管制太多了。当印度1991年开始解除和放松这些管制的时候,它们的经济就发展得比较快了一些。此外,还有很多经济上的、结构上的变化。比如说制造业的衰落,以及服务行业的崛起、信息技术的巨大增加和对研究的重视。在全世界,人们现在经常谈论的是新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所有这些变化当然会导致我们对经济学的思考的变化。比如在美国,制造业只占GDP的20%都不到,制造业的产品都是我们熟悉的汽车、钢铁等等,我们过去以为这是一个经济的核心,但是现在在每5美元中只有1美元是制造业产生的。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很担忧,发现制造业里有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人们提出疑问,新的工作机会从哪里来呢?当然那时候我们无法知道新的产业究竟在哪里产生,后来发现经济的活力是在信息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现在的失业率降到了4.1%。市场的活力就在于它能够自己来调整产业的结构,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分配情况也得到改善。当然这样的变化不是自动产生的,它需要一些基本要素的支持,比如很好的学校和新的金融融资结构,所以人力资本、教育和金融结构就变成了我们讨论的热点题目。

2.从经济学的发展看人们对世界理解的变化

刚才列举的都是世界的变化。相对应的,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认识到旧的经济理论有它的局限,同时我们也开始勾画出新的经济理论。有很多人研究过科学发展史或思想发展史,发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人们意识到旧的理论的局限性,比如说它不能完满地解释很多现象。如果新的理论不能产生的话,旧的理论就不能被完全替代。我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经济学确实产生了一个新的范畴,研究了信息的不完全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作用。上述想法可以比较好地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上得到理解。

(1)宏微观经济学的融合

我并不是有意要批评我的老师萨缪尔森教授,因为我想30年以后,很多人也会批评我的学说,这正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的现代学说过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变得过时。比如说在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里面有两个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部分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如果你读微观部分的话,你会觉得市场总是运行得非常完美的,可以非常完美地配置资源。而如果你去读宏观部分,那边就会告诉你市场会有大萧条,25%的人会失业,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来解决问题。这样就有两种对世界的看法,一方面在微观部分告诉你市场可以运行得非常完美,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又告诉你市场不能运行得很好,又需要政府干预。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用来说明怎样看待两个不同的理论,叫做“认识上的不和谐”。萨缪尔森这样解决经济学体系上的矛盾,他认为,一旦宏观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前面说的市场的完美作用就失效了。但是没有一个理论来支持这样的判断。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是说市场总是不很完美的,但是只是非常偶然地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导致像大萧条那样的危机。从另一种角度讲,在萨缪尔森的教科书上说,除非处于危难的时候,经济总是运行得很好。经济学的现代观点是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融合起来。宏观经济学需要从微观经济学导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要研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和金融的作用。我们需要理解,许多经济上的衰退实际上是与金融的动荡和崩溃有相当的关系的,比如我们现在来理解日本的经济。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失业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劳动市场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觉得宏观和微观应该很好地融合,同时我们对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也有变化。比如在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里,它的重点是讲失业,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他写这本教科书时正好西方的经济是从衰退中刚刚复苏。那么,现在我们就不仅要研究失业,而且还要研究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世界各国的政府(包括中国的政府)一直都在就业、通货膨胀和增长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只是限于讨论静态的问题,我们还要讨论动态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全球一体化的重要影响。以往的教科书里总是把这个问题放在最后一节,现在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进出口价格的变化都变得非常重要,所以要把它们贯穿于全书之中。

(2)激励问题

下面我从宏观转向微观的一些问题。也许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激励问题,有些人认为经济学就是关于激励问题的一个学说。经济学家经常谈到比如价格、利润或者财产,但是并不是很深入地讨论激励问题。旧的理论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从一个非常广泛的角度来讨论激励问题。特别是,只有一个价格体系,并不能很好地、完全地提供激励机制。我们非常关注对经理的激励,也非常关注各种政治激励,同时我们也非常注意研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供激励,比如通过信誉以及通过合同。中国现在立志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多激励问题是需要得到解决的。如何在国有企业提供激励,以及如何对金融结构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得它们有动力去监督它们对企业的贷款。旧理论的一个问题是,它们并不理解信息在激励问题上的局限性,因为如果信息是完全的,人们做一件工作,他就会被付一定的工资。激励问题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如何去做这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当你对要做什么工作和怎么做非常清楚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特别严重的激励问题出现。在旧的理论中,经济学实际上是像工程学一样的,人的动机以及制度的作用都没有被考虑进去。比较起二三十年前,现在我们对激励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投资、金融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下面讲一个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问题,就是投资和金融。金融和投资起到分配非常稀缺的资源,同时监督它们使用的作用,影响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旧的计划经济体系中,所有的信息都被集中到一个中央部门,但人们很快就发现,任何一个中央部门或者个人都不能处理这样的信息,传递信息必须要把它分散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在使用和配置资源上,一个关键的制度就是金融的结构。一个有想法的人可以到银行去说:我有一个很聪明的赚钱的办法,你给我钱,我把东西生产出来后把钱还你。但是不幸的是,并不是很多的想法都是很好的。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很诚实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借了钱却不还;投资的资金应该被利用到一个有生产效率的地方,但却被浪费在一些毫无价值的项目上。因此需要金融机构对比作出决策,决定哪些企业更有可能去偿付这样的贷款,而且还要监督它们,使得它们确实按照所说的去投资。有很多经验证明,在一个经济中,如果金融结构运行非常正常,而且经营非常深化,那么这个经济就确实发展得不错。相反的,在有些国家和经济中,如果金融结构运行得并不好,那么这些经济往往更容易受到衰退和外部的冲击。所以我们对现代经济中金融结构的认识在逐渐增强。我们也认识到即使在最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也不是很完美的,比如,信货可能是配给的,有些企业还有很大的困难到证券市场上去筹集资金。我们不仅知道金融市场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知道它确实有局限,我们也理解这些局限的原因是什么,说到底,很多局限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改进金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信息的不完全。信息是永远也不会完全的,所以,资本市场一定是有局限性的。对金融结构的作用以及局限的认识导致我们要理解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我刚才说过,金融结构的失灵往往会导致经济的衰退,金融结构的成功也会对经济的迅速增长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我们回过头看一下,发现政府在建立金融结构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列举两个美国的例子。美国政府实际上是从1863年开始规制金融结构的,那时正是美国内战时期。人们会问,国会为什么在内战这样特殊的阶段要花很多的时间建立一个机构来专门监管金融结构。原因很简单,因为国会预见到在内战结束以后,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经济,为了有一个这样全国性的经济,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全国性的金融结构;为了要有这些金融结构,就要有一套很好的监管系统。

另外一个例子,我知道现在在中国正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要创造一个很好的私人住房市场。要使家庭和个人能够买到房子,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它们能够有信贷和住房贷款。在美国有一个机构,专门帮助解决房屋抵货押款的问题,结果是使得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用比较便宜的价格来购买房屋,这对社会的稳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简短地说就是,政府在金融市场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它对金融结构进行监管,使得它们能够很好地运行而不出问题。在东南亚国家,政府对经济发展一直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相信将来它们也还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金融结构和制度只是一个例子。制度在经济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不同的制度之间有很多相关的联系。我们也发现其实有大量的经济活动是在组织内部,而不是在市场中发生的。人们注意到,像通用汽车公司这样大的公司的产出,实际上比最小的20个国家还要大,它的很多经济活动都是在组织内部而不是在市场上发生的。所以我们要想对经济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就不仅仅要理解市场上的交易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也要理解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是如何进行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经济学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经济学家总是把他们的手伸向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我觉得,如果我们想理解整个经济是如何有效率地动作的,就必须理解在企业内部,组织是如何运作的。

我想列出一些具体讨论的问题,比如企业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是市场的交易?什么是企业内部的交易?在研究企业内部和组织内部的问题时,我们要研究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激励机制的问题。

(4)国家和政府

最后,我想讲国家和政府的作用。我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对政府作用的理解的变化恐怕比我们对其它任何变化的认识都要快速和深刻。比如我们对市场的失灵已经有很好的理解,我们知道在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为什么市场会失灵。同时我们对政府的局限也有了更好的理解。30年前,当我们提出市场有失灵的时候,人们马上就会说,那就该让政府去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认识到,这样的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像我们理解市场为什么有局限性一样,同时也去分析为什么政府也有它的局限。比如,我们现在对在政府和公共部门中存在的寻租现象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实在私人部门也有寻租现象。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研究如何设计好激励机制,使得寻租活动减少。

一个正在被接受的观点就是,市场和政府是互补的而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我刚才已经提到这方面的例子,比如我提到金融市场对私人的经济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那么市场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这两者实际上是伙伴关系。正像任何伙伴关系一样,都会有这样的争论,就是哪个合伙人的作用应该更大一些,这也是在经济学中经常争论不休的问题。在政府的作用的问题上,研究改革如何能够改进政府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了重视。比如,政府可以利用类似于市场那样的机制更多地使用激励机制。很多国家的政府日益增多地用拍卖的办法,购买或者出售它的资产。当然拍卖机制必须设计得很好。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使拍卖机制变得更有效率,还有其它的改革立志于增加政府的能力。这个问题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一些非洲国家是特别重要的。

当我们研究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互补作用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试图指出政府的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政府发挥的作用应该与政府的能力相对应。

给定的时间比较短,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到在过去25年中经济学上发生的所有变化,但是我希望能通过刚才所讲,给人们一个大概的认识,即什么是最重要的改变。

三、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第二代改革

最后,我想把我刚才讲的这些同中国发生的事情做一个联系。很多研究中国过去和现在问题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就是中国正在进行可以被称之为第二代改革的战略。第一代改革始于20年前,中国致力于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从一个旧的体制向一个新的体制过渡,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1980年我接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代表团,作为回访,同时也是作为代表团的成员,我于1981年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记得当时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计划控制非常严的价格(而这些价格又不反映稀缺性)如何能够过渡到比较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当时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采用价格双轨制。这个办法看上去非常简单,但确实是一个天才的想法。事实证明,中国的价格改革是相当成功的。

在第一个阶段改革中采取的办法基本上是新旧教科书都包括的内容,也就是如何构造一个基本的市场结构。对于这些问题,经济学家已经谈论了200年。

但是有另外许多问题,像中国的改革致力于解决的而在萨缪尔森那样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所没有涉及到的,在包括我这本教科书在内的新的一代教科书中却是涉及到了。让我简单地来列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经济增长问题在旧的教科书里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但是在新的教科书里面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价格激励机制之外的其它激励机制的研究以及竞争的重要性等问题,在旧的教科书中并没有特别强调,但是在新的教科书中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我认为竞争因素是中国在过去20年经济改革中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经济学家经常讲竞争和产权同样重要,两个都应该进行改革。但事实上,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同时做两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不同的国家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方面有所侧重。很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对产权变革投入了过多的注意力,而对竞争却强调不够。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成功恰恰在于充分重视了竞争的重要作用。我下面想讲一下二者区别到底有多大。相当多的前苏联国家大约经过了十年的过渡期后,他们现在的GDP比十年前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有些国家甚至下降了30%。对比而言,中国的增长确实非常出众。如果从全世界来看低收入国家的增长,过去的这些年里,实际上全球低收入国家的75%的增长都来源于中国的增长。而在20年前,中国的增长只占了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增长的25%。如果再把中国的30几个省作为30几个观察点放到全世界各个国家中一起看的话,那么在增长最快的30几个经济单位中,前20名都在中国。当然我们认为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实施了正确的政策,其中当然包括促进竞争的政策。除此之外,我们在上面例子中涉及到的一些要素比如激励的作用、开放使得贸易增加以及弥补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等等,都对成功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要谈一下有时候被称为是第二代的改革战略。第二代改革战略包括了相当多的新内容。第二代所要面对的变化在许多方面都要比第一代改革难得多。有相当多的第二代改革必须通过建立一些新的制度才能实现。而在许多其它国家,这样的制度是要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演进得来的。从另一方面说,也有一些国家(比如一些东亚国家)由于不能很好地建立这样的制度,结果出现了问题。现在中国有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从别的国家成功的经验中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从它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我刚才提到了金融机构和制度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东亚国家存在着比较脆弱的金融系统,导致了金融危机。很显然,中国如果要建设一个比较有活力的经济,金融市场就必须建立一些好的金融机构。同样的,如果中国要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公司治理结构,也就是国有企业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在改革初期,中国表现出非常大的创造力,创造了很多制度安排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中国的乡镇企业。这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在其它的国家中并没有发现。当然,当中国的经济更加融合于世界经济的时候,中国需要在审计、法律、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便与国际上目前流行的体系更为接近。我们从韩国的经验和经历中得到这样一点重要的启示,就是某种制度安排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可能运行得非常有效,也非常重要,但是在另外一个发展阶段它可能就变得有问题了。

最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的作用是需要重新被检验的。当经济不断增长、市场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的时候,过去政府做的事情现在就不需要再做了,因为市场可以做得更好。同时,经济变得更为复杂,政府监管任务也就变得更加艰巨和困难。总之,政府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来适应新的经济的变化,这对政府来讲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政府对收入的再分配确实有很重要的责任,提供安全网,使落后的地区不至于太贫穷。经济的发展也使政府的作用集中在这样的一些问题上,因为这对经济来讲更为重要。我希望经济学中新的理论会对第二代改革有所帮助。

标签:;  ;  ;  ;  ;  ;  ;  

从现代教材看现代经济学--“经济学”的自我评价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