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骨一科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效果的提升。方法:择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护理组及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则是实施护理干预,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指标,比对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结果:术后常规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其中2例诊断为轻度,1例为重度,常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6.97%,护理满意度为90.69%;而护理组中仅出现1例轻度深静脉下肢血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32%,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下肢皮肤颜色以及温度都处于正常范围,且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实施周到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针对各种并发症及风险实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周到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在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了临床护理的效果,最终实现了骨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93-02
骨科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归根到底是由于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不正常凝结,阻碍患者病情恢复。临床护理中必须要以细致化护理,以及根据患者下肢血液流动以及皮肤颜色等病理特征实施相应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做好术后护理干预工作使得患者顺利恢复健康。但目前医院在骨科患者术后都是采用常规护理,未针对各种并发症及问题展开处理,使得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本研究择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患者,比对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以下为主要的研究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护理组及常规组,每组n=43例,所有患者参与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检查术前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且了解研究风险以及注意事项。常规组n=43,男性21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4~7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3.2±1.8)岁,体重38~76kg,平均体重(50.0±5.8)kg,其中胫骨12例,髋部11例,股骨10例,膝关节10例;护理组,n=43,男性23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9~6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2±1.4)岁,体重35~80kg,平均体重(49.5±5.1)kg,其中胫骨13例,髋部9例,股骨12例,膝关节9例。两组病患的年龄、体重、病情等临床资料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均从饮食护理到生命体征监测、术前术后健康引导、分类检查以及给药监护等方面进行护理。护理组则是实施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个性化需求以及整体健康服务等,展开细节管理以及个性化护理,提供细致耐心的护理服务、实施健康引导以及应用个性化护理等,具体措施如下:
(1)提供细致耐心的服务 细致耐心的服务是要根据入院体检到出院整个环节中,护理人员以耐心、积极的护理态度针对每一位病患,从各个护理环节及流程中,以优质的细节服务提高与患者的沟通和实际病情掌握,在术后从服药监督、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患者日常体检等方面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着重针对下肢皮肤和温度做好常规情况记录,结合健康保健宣传等等,根据患者心理以及身体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在整个患者整个入院过程中,以热情、细致的解说和得体的服务提高患者的归属感以及心理适应度。
(2)实施健康引导 健康引导主要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术后康复工作的开展,以患者治疗方案为基准,依据患者身心素质以及身体机能恢复的程度,帮助患者进行日常康复训练。结合社交活动等,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到健康的生活习惯给予患者积极的引导,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积极性以及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从而在生活维度规范下肢运动便于患者进行肢体锻炼以及心理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社会活动范围中。
(3)实现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是依据患者的病情及病例等,掌握患者以往的治疗史、过敏史和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药物功效掌握不良反应,向患者普及药物知识以及治疗康复理论等等, 提高患者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促进自我病情的判断及了解,以维持治疗以及构建优良的护患关系,展开个性化护理,满足患者各种实际所需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软件处理库,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指标,比对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收集数据,计量数据均选择真实原始数据以(x-±s)形式表现,以t检测为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常规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其中2例诊断为轻度,1例为重度,常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6.97%,护理满意度为90.69%,护理组中仅出现1例轻度深静脉下肢血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32%,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情况如表1。
3.讨论
骨科患者术后实施周到的护理干预,在研究中护理组患者下肢皮肤颜色以及温度都处于正常范围,且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比对常规护理,护理干预中针对护理细节以及患者个性化需求,提升患者术后恢复积极性以及病情自我判断等等,可有效促进临床护理的渗透,使得患者处于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液流动,从输液到药物服用,根据临床监护记录等就可有效针对各种并发症及风险实时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降低常规护理中对患者康复、心理以及实际机体状态的忽略,全方位展开护理干预,以周到的护理措施促进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实现骨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以及临床护理效果加强,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合社交活动及康复训练使得患者康复后可快速融入社会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尤春雁.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医疗装备,2017,30(03):155-156.
[2]徐娜.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0):224+229.
[3]王连花,侯艳玲,王玉霞.护理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4):271-272.
[4]刘秀珍,钟翠娟.优质化护理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96-97.
论文作者:吴丽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骨科论文; 常规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