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民族观与地方精神文化的融合
李振奋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摘要 :马列主义民族观作为马列主义中极为重要的理论部分,其精神思想内涵常被应用在思想文明建设工作中。而目前我国在地方精神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却常遇到思想融合和思想传递方面的工作难点。因此,以马列主义民族观为论述重点,将其与地方精神文化发展相融合,具有跨时代团结和统一民族思想方向的价值。
关键词 :马列主义民族观;地方精神文化;团结融合
引言
马列主义民族观实际上是一种有关思想建设的理论分支内容,其内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有关民族的价值论述,例如民族的性质、民族于国家组成中的地位、民族在国家进程中起到的作用等价值类内容。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可以说多民族、富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因此国家若要以民族团结为切入点,维护国家在发展中的思想统一性特征,就应对马列主义民族观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化研究,争取用马列民族观的主体内容与地方精神文化融合,以地方精神文化的统一为主,逐步实现全民精神文化的融合。
一、深化剖析马列主义民族观的理论内容
(一)民族理论: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主要是以历史为出发点,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发展做出推导型的概论,因此对于国家发展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民族理论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理论。除理论参考价值外,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方面的理论内容还能起到点明发展方向的作用,即为国家与民族协调关系、民族与民族之间建立关系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发表过许多具有历史性和政治性价值的书籍,而以民族方向的理论内容作为筛选符号可知,《马克思<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研究读本》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属于比较有代表性,涉及到民族理论比较全面的两本。而同样涉及到民族理论内容但占比较小的有《共产党宣言》等书,从书中概述的民族理论内容来看,占比小不代表没有切实可用的理论研究内容,因此在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融入到地方精神文化中时,也要适当参考《共产党宣言》等书的价值性内容。
(5)研发适合生产线的建筑3D打印设备。首先,开发与打印硬件设备良好兼容的设计软件是首要解决问题;其次,材料输送系统和打印喷头形式的设计,如何保证混凝土布料的精度;第三,研发具有良好力学性能,保温隔热性能,凝结硬化时间及抗裂性能等的新型打印材料;此外要想打印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配筋问题也急需解决。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中,整体观点的铺设都沿袭了一贯的风格,下文将分为主要的三点进行论述。其一,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在社会主义相关的理论论述中可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的发展要与国家发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和节奏,同时双方也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国家发展的规律带动民族发展,民族的成型是顺着一般规律而自发形成。同时民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民族由小群体逐步推演为大整体,由国家或环境的变动而不断形成自身精神文化等。其二,具有发展性融合特征。小群体发展为大整体是需要不断磨合而获得融合的结果。而在小群体发展的进程中,当群体发展环境压迫力度较小或并无严重的矛盾时,群体才能在妥善完好的“社会”环境下获得发展的效果。其三,对待民族问题要特殊化思考。各个地方都有着基本不同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种文化都是值得国家和其他民族去区分、去尊重。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中说明,国家若要做到各个民族和谐发展,就必然要将民族问题特殊化,因民族而异。做好差异区分,才能更好的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发展。
(二)民族理论:以列宁思想为主
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中重要的思想领导人,其在民族发展的理论创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民族的团结和发展从某一层面上来说也可以代表着国家的融合发展,而在苏俄的发展过程中,列宁提出的民族理论内容为苏俄的融合团结做出了重要的支撑贡献。在列宁发表的著作中,与民族理论有关的书籍众多,例如《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平等》等书籍,都提到了民族的发展。列宁表示,在面对民族问题时,国家必须要将民族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考虑。而虽然其论述的理论内容中多以资产阶级为主内容,但实际上其论述的根本仍然围绕在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人民是形成民族的根本,因此民族的问题就是人民的问题,也就是国家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同时列宁所叙述的民族理论中,将无产阶级的人民作为唯一的研究方向,将工人作为民族构成的极重要内容,因此列宁认为,民族团结和无产阶级建设同样都是国家安定、民族兴盛的原则政策。
二、地方精神文化的内涵概述
地方区域首先要明确国家对民族开展地方自治的实际目的,也就是说地方管理者若要实现民族统一,首先就要尊重自身的民族特征,要充分将自身文化精神与马列民族观融合,要时刻以乐观的态度研究马列民族观。同时以构建统一的、和谐的、团结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崇尚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价值,并在以上原则下,确认地方自治所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如此才能减少民族经济建设、教育发展所遇到的不和谐因素,方可将地方区域政策的正面性、灵活性有效提升。
三、马列主义民族观在地方精神文化融合中的具体发展体现
(一)马列主义民族观与地方精神文化融合的必要性特征
其次,地方区域要在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填补过程中,对国家的特质、特性、政策等实际内容都具有敬畏心,本民族实现自治的每个决策都要考虑民族特色和民族发展,但更多的是要以国家为角度进行思考。民族在自治过程中不能够脱离国家政策、脱离国家发展的实际,同时也不能做出与国家崇尚的、弘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悖。只有出于以上思路,并将地方精神文化时刻保持与马列主义民族观的融合,才能真正将民族发展与国家建设相融合。
(二)思想指导过程中要时刻贯彻马列民族观
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管理就必须要以尊重民族多样性为主,最优的管理途径就是以民族特征为核心,开展具有个性化的民族自治管理,由了解民族的地方管理者完成对民族的管理。马列主义民族观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始终为,国家要稳定民族问题就不能完全将思路固定在求同上,地方群众要以互相尊重为思路目标,以地方精神文化发展为先导,朝着全民族和谐发展、团结一心的方向不断努力。
(三)地方区域要弘扬自身民族特色,连通区域自治中的理论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文化,社会所形成的历史是文化,民族的血脉是文化、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文化。对于地方而言,精神文化是其发展历程中沉淀下的精神文明财富,是各个民族生产生活的沧桑传承。观察地方文化,我们能看到一个省市的历史溯源和传承状态,也能从中感悟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力度。而所有的传承与文化维护,皆为地方人民代代相传而成,所有独具魅力的文化情致也都是对地方现实生活的再度展现,故地方精神文化既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也将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RDD是一种罕见的非恶性增生性疾病,在1969年由 Rosai和 Dorfman首次正式命名[3]。1990年,Foucar等[7]对RDD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详细描述了淋巴结的和结外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认为43%的患者至少有一个结外受侵的部位。RDD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或某种微生物感染有关[12,13],也可能是一种不确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在淋巴结和结外的受侵部位中,头颈部区域较常见。
我国多民族协同发展的格局必然是持久的、持续的、需要长期维持的。同时各民族之间虽在承载文化、风俗习惯、文化倾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征,但民族的发展和团结维护是无论何时都不能够疏忽或放弃的。尤其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民族的发展特征越是落后,国家就越要对其进行根本上的扶持。同时只有在尊重民族文化、注重地方精神文化的前提下,民族团结、民族经济建设、民族发展才能真正做到“融合”。
最后,“创新争先”是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的手段。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技术,先进的技术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建设,这就要求地方主动地去进行创新,要有着技术创新的紧迫性,牢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仅是为地方创新做贡献,更是为国家的建设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创新”争先更是把创新的任务摆在经济发展的前沿,“争先”要树立竞争的心态,不仅是要在同地区、区域中力争上游,更要在全国范围内都要力争上游。只有在当地人民的努力下,充分发挥地方的创新精神,才能把技术创新落实好,把地方的经济发展好,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服务。
当前很多企业在融入文化理念,构建自身文化机制时,由于认知不到位,加上经验欠缺等,造成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具体来看常见的缺失现象有很多种,归纳起来集中表现为:
四、结语
综上,地方精神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始终都是国家建设中需要调节的问题,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稳步建设下,我国必须将地方精神文化特殊对待,以精神文化作为纽带,并通过马列主义民族观的融合,在贯彻一个国家多民族,协调并进发展的价值观后,由整体扶持地方,如此便能做到真正思想意义上的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
[1]刘佳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传统道德思想的融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2]柳诗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视角下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3]令小雄.从“文化会通”视界透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丝路视野,2015(1):95-103.
The Fusion of Marxist-Leninist National View and Local Spiritual Culture
Li Zhen-fen
(Hainan Spor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ikou Hainan, 570100, China)
Abstract : 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part of Marxism-Leninism, the National Outlook of Marxism-Leninism is often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civilization.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loca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we often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ideological integration and ideological transmission. Therefore, taking the National Outlook of Marxism-Leninism as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and integrating 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piritual culture has the value of cross-era unity and unification of national ideological direction.
Key words : Marxist-Leninist National View; Local Spiritual Culture; Unity and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002-000060-02
作者简介 :李振奋(1988-),男,汉族,海南万宁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近代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周 天]
标签:马列主义民族观论文; 地方精神文化论文; 团结融合论文;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