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高校办学新途径--四川联合大学管理委员会的探索与实践_大学论文

开辟高校办学新途径--四川联合大学管理委员会的探索与实践_大学论文

开拓高校办学新路子——四川联合大学校董会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董论文,新路子论文,联合大学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川联合大学自1994年4月8日正式成立以来,把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批示同意,学校与七十二个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政府机关联合成立了四川联合大学校董会。

一、校董会的建立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成立校董会,是学校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新的办学模式,寻求进一步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及“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方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联大成立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科配备趋于齐全,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均有所增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体系,形成了若干大的学科群;与此同时,学校也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学校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融汇的优势,尽快真正实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优势互补,培养更多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创造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使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再上新台阶。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就必须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多学科交叉渗透所派生出的新型边缘学科及其孕育出的新技术、新成果,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成立四川联大校董会,使企业参与学校办学,提出对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需求,这正是学校主动寻求与“市场需求”间的结合点,建立科学的市场意识和运行机制的有深远意义的探索。

同时,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已由过去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逐步变成了以“国家投资为主,自筹资金为辅”的格局。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近几年的办学总经费中,由学校所筹措的经费(含科研和科技产业),已逐步超过了国家财政拨款总额。学校自筹的经费主要包括自筹基建费、科研经费、科技产业创收、办学收入、第三产业创收和接受捐赠等组成部份。鉴于学校今后不可能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大幅度增加办学经费,就必须通过成立校董会等有效途径,在原来联合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产业界、科研单位以及海外的联系,以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为依据,主动调整学校办学和科研方向,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国家大批输送合格人才,使学校的科技经费和校办产业收入有大幅度增加,同时,在与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的“共建、联姻、合作”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

二、校董会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校董会成立近一年来,较好地开展了工作,发挥了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咨询指导、桥梁纽带和支持扶助等方面作用,极大地支持了四川联合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咨询指导作用。第一届校董会先后于1995年4月18日和1996年1 月24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董事会议和第一次常务董事会议,分别咨询、 审议了校长工作报告和四川联合大学“211工程”建设、 改革和发展规划,针对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有关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如:为学校捐资百万元设立法学基金的新加坡,吉保集团董事长高克成先生提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联大应重视法学院建设,以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贺德馨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思想品德、群体意识、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等等。这些建议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

桥梁纽带作用。校董会成立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间的联系有了一种固定的组织形式,在学校和社会各界间建立了纽带和桥梁,主要表现在学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联合科研等方面。学校承担了多家董事单位在职大学毕业生进修提高、后备干部在职培训等任务,其中有非学历教育,也有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学校既为企业培养了急需人才,又通过同董事单位联合办学的合作过程,学习到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了解到了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素质等方面的需求信息,及时针对学校的自身实际,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学校陆续与数十家董事单位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既有效地拓宽了双方的合作领域,又使学校的科技成果及时得到了转化,同时通过与各董事单位间的科技合作,了解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校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支持扶助作用。四川联合大学校董会成立后,在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省、市主要领导在四川联合大学校董会全体董事会议、常务董事会议等场合多次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为联大办学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还积极落实四川省与国家教委共建四川联合大学,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经费1.5亿元。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各董事单位在资金、物资、项目等方面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先后与学校签订了无偿支持联大办学经费的协议,总额为2200余万元,现已到位832万元。这些经费分别用于学校电话程控改制、校园绿化、校园道路修建、运动场整改、学校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校园广播网建设、学校优秀教材评选等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三、关于校董会今后工作的思考

四川联大校董会成立仅仅一年时间,其作用已经逐步得到发挥,但这只是一个良好开端。今后校董会工作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坚持校董会宗旨,进一步明确校董会任务。

校董会是社会各界参与办学,学校密切联系社会的重要形式。其根本任务是对学校办学中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审议,筹集办学资金及对所筹资金的投放进行审议。使校董会在学校今后的办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继续坚持校董会的宗旨,着眼于长远,认真听取和采纳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方面主动为董事单位服好务。

2、拓宽思路,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

面对“竞争选择,优胜劣汰”的严峻形势,校董会应更加主动地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了解国家经济建设对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信息,主动听取董事单位对我校办学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咨询、审议意见和各种有益的建议,主动为校董会成员单位在职工培训、招生、人才输送、科技合作等方面服务,使学校与各董事单位相互依托,从而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办学机制,增强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竞争能力。

3、处理好几个关系,增强校董会的凝聚力。

由于学校与董事单位间的关系是互为依托、相互支持的,要发挥校董会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学校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局部利益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招生、毕业生就业、教务、人事、科技、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等各部门以及院系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从而达到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二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校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立足于为董事单位服务,促使双方共同发展。

标签:;  ;  ;  ;  ;  

开辟高校办学新途径--四川联合大学管理委员会的探索与实践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