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王望中学 262707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对实施有效教学的看法。
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要有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要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游戏也不怕)入手,先按“不违反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协助教师课堂管理”三个层次和他们建立学习契约,再逐步引导到学科知识上。只要能多与他们平等交流,重点抓好两头的学生,就很容易实现新课程所提出教师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进而使得学生进步和发展。
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授课和学习活动,但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干扰因素多而使课堂管理难度加大。比如教学设施(电脑故障、网络故障等)、教学对象(学生基础差异、能力差异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时间和效益观念。为排除干扰,可采取以下措施:如定期检查电脑和网络,排除故障;有问题及时处理并解决;教学不需要上网,则可临时切断外网;针对学生用户隐藏某些驱动器;禁用U盘插口;耳机需要时才下发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教师要勤走动,多观察,对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
三、有效教学要注重教学效率的评价
教师强烈的质量意识是一节课高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课堂上这些意识的外显行为之一就是围绕所制定的具体、可测量的目标,开展各种即时评价活动。它以一种务实的态度从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现实状况出发,对于巩固学习效果,发展学生信息素养,规范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建设,实践有效教学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考试系统的威力,迅速、准确、细致地评估学习效果。对于操作或小制作,教师也应通过现场观察,认真了解学习效果,据此调整教学使课堂更有效。同时还要做好登分工作,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发展性评价认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将有可能促使学习者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一旦这一活动日常化,对其一生的发展获益良多。”这一观点既适用于教师,也同样适用于学生。应让他们经常反思:我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了吗?为什么?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间有何联系?通过这种反思活动,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有效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改掉做作品时轻率而又频繁更替作品的效果设置,导致花掉大量时间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让作品定型的坏习惯。对于教师,就更应重视课后教学反思的作用。
五、有效教学更注重教学准备和设计
教学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六、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
有效的管理为有效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最关键的还是教学活动本身。某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学生实践步骤,形成技能,而全不理会其他。这种“只顾教,不顾学”的做法使得学生除了课本例题外什么也不会做,它也是教学低效的反映。而产生的原因是部分教师一方面没有细致钻研教参,对教学要求——“总结分类目录检索法和关键词检索法各自的优缺点”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综合考虑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至使学生素质体系残缺。为使学生学得融会贯通,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应用方法,在实践中体会细微。“新课改”的焦点因此已由最初关注教师怎样教得好变为关注如何使学生学得好。
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只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的功用,引领学生积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一定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论文作者:刘 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科学论文; 课堂论文; 这一论文; 学科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