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产中杨树的造林密度探讨论文_岳金红

森林生产中杨树的造林密度探讨论文_岳金红

延寿县五七林场 黑龙江延寿 150700

摘要:造林密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密度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影响林木生长、采伐年龄、木材产量和木材规格。确定合理的密度时,应考虑到杨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林木个体间的关系,保证林木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高产和希望培育的材种的径级,同时还要考虑所培育的材种的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杨树;造林密度;造林品种

前言

林木生长是缓慢的,它的质量与生长环境是决定木材生产的关键因素,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营林生产时,比如造林时没有按要求去做,就会出现成活率达不到预计的量化指标或林木生长缓慢,成为小老树等状态。

一、造林密度的意义

它对林分的生长、培育及最终收获量都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造林一定要控制适宜的密度,现将造林密度的应用技术简介如下。

1 造林密度确定的原则

1.1根据经济目的确定造林密度 防护林、以培育中小径级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造林密度可大一些,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某些经济林密度可适当小一些。

1.2根据树种特性确定造林密度 一是由生长速度决定密度。前期生长快、持续速生期短的树种,造林密度宜稀;对于前期生长缓慢、寿命长、持续生长期长的树种,可密植。二是由喜光性决定密度。一般阳性树种喜光,枝叶开阔,要求稀植;而阴性树种不喜太强的光照条件,密度可大些。三是由是自然整枝和直干性决定密度。自然整枝好、直干性强的树种应稀植。四是由冠幅决定密度。宽冠的树种,造林密度宜稀,树冠窄的造林密度宜大。

1.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速度快,郁蔽早,造林密度宜稀;立地条件差,树木生长慢,郁蔽迟,宜密植。沙土、砂壤土适合树木生长,可充分发挥其生长特性,而低洼黏土壤则差些,一般在造林地土壤肥沃湿润、有利于树木生长的条件下,可适当稀植。相反,在埝坡和土质瘠薄的地方应适当密植。在水土流失和杂草繁茂的地方,为提早郁蔽以抑制杂草生长,亦可适当密植。

1.4根据配置方式确定造林密度 单行、双行植树,受边缘效应影响,每株树木都可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可以适当密植。3行及3行以上植树,树木之间竞争激烈,如果密度过大,边缘以内的树木受光不足,生长不良,同时由于竞争的关系也影响到边缘树木的生长,因此要适当稀植。

二、杨树的生长特性与造林密度的关系

杨树是喜光树种,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林分密度决定杨树的光照条件。常见到公路、沟渠两侧倾斜坡上长杨树,就是其趋光性所致。杨树的顶端优势明显,树干直立,是由于顶端的分生组织活动力强,抑制侧枝生长的缘故,常见的多头树则是主干受损后侧枝竞争生长的结果。密度一般对树高的影响不大,但对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影响十分明显。单位面积蓄积量受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材积和年龄因素的共同制约,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密度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一般造林模式与造林密度在杨树造林中的应用

3.1短伐期经营模式 短伐期经营是为生产传统大小的木材而设计的,一般不进行间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培育锯材、建筑材、胶合板材、人造板材用大径材,一般来说采用6 m×6 m、7 m×7 m、8 m×8 m的株行距;农田林网、四旁树等单行栽植,株距应在4 m以上,公路防护林带双行栽植株行距可设置3 m×6 m“品”字型栽植。一般成片造林采用

5 m×6 m、6 m×6 m,速生丰产林采用6 m×7 m、7 m×7 m、8 m×8 m株行距。林粮间作株行距可以采用4 m×10 m、5 m×10 m、6 m×10 m。更新主要采用重新造林的方式,很少用萌芽更新的方式,这种经营模式的林分年蓄积生长量在18~30 m3/hm2,胶合板材出材率约为50 %,效益成本比为3.5~9.0。

3.2中短伐期模式 主要培育纤维板、纸浆用材,以及其他的非传统利用方式如能源林、提炼蛋白质、替代石油化学产品、制作饲料等,一般造林密度在1000~4000株/ hm2,轮伐期为4~8年。生物量通常在种植后5年左右收获,可采用植苗造林或扦插造林。林分收获后采用萌芽更新,萌芽更新林分一般也在5年左右收获,可连续收获3~5次。林分的年生物产量多在10~15t/ hm2。

3.3超短伐期经营模式 超短轮伐期经营是指高密度、集约经营、轮伐期1~3年,并采用扦插造林和萌芽更新经营林分。造林密度一般在6667~35000株/ hm2,株行距为0.3 m×0.9 m、0.5 m×0.5 m、1.0 m×1.0 m、1.0 m×1.5 m。第1次产量收获是在造林后的2~3年。萌芽更新的林分(萌芽林),也可在1~3年收获,约可收获5次左右。

3.4四旁植树经营模式 在面积较小、带状、零星的造林地植树称为四旁植树。农村沟旁、路旁、水旁、宅旁称为四旁。在四旁及坟地、料场等不足666.67 m2的零星非耕地上植树也纳入四旁植树。四旁植树通常栽植1~2行树木,单行植树其株行距一般3 m×4 m,双行植树其株行距一般采用行距3 m、株距6 m的耙齿行交叉配置。

3.5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

林分密度的大小与树种喜光性、速生性、树冠特征、根系特征、干形和分枝特点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有关。一般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宜稀,如杨树、落叶松等;耐阴而初期生长较慢的宜密,如云杉、侧柏等;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如杉木、橡树等;干形易弯曲而且自然整枝不良的宜密,如马尾松、部分栋类树种;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的宜稀,如毛白杨、团花等;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的宜密,如箭杆杨、冲天相等。中国主要造林树种一般采用的造林密度范围见表3-2。具体确定造林密度时,还应根据其他条件选用其上限、下限或某个中档密度。

3.6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这个关系比较复杂。传统的营林地区大多为湿润地区,林分培育过程中树木对光的竞争起主导作用,这是形成传统林学中密度调控理论的基础。现代林业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含干旱的亚湿润区),我国的情况也如此。而在这类地区,水分竞争在林分培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考虑密度问题要与水分平衡相协调,从而得出了与传统林学原理不尽相同的原则和尺度。在较为湿润地区,从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一定径阶(不计年龄)的林木株数多少来看,立地条件好的地方能容纳多些,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则少。但从经营要求来看,则经常恰恰相反。立地条件好而宜于培育大径阶材的宣稀,立地条件差而只能育中小径阶材的宜稍密。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林木生长快,郁闭分化也早,这是需要适当稀植的另一重要原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往往需要早期适当密植,以求得及时郁闭,但随后就要通过疏伐,使保持长成一定材种的适当密度。

参考文献:

[1]刘澄.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2]胡浩然.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分析[J].北京农业,2015(35).

论文作者:岳金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森林生产中杨树的造林密度探讨论文_岳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