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以来的印度电影业_电影节论文

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产业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印度论文,产业论文,电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度是目前全球电影产量最高的国家,以年均1000多部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王国”。印度电影业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制作僵化、剧情刻板和电视媒体的冲击,印度电影业每况愈下,日趋萧条。虽然年产量较高,但本土市场严重萎缩,票房下降。这一萧条境况一直持续到世纪末。2001年电影业成为印度政府认可的正式产业,开始赋予各种政策支持,印度电影产业逐渐崛起,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屡创佳绩,赢得了全球的瞩目。

       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

       进入新世纪后,印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这给印度电影产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以此为拐点,印度电影产业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以下将从印度电影产业规模、电影产量、票房收入、银幕数量、观影人次等几个核心指标介绍印度电影产业状况。

       印度电影产业规模。随着印度政府对电影产业各种扶持政策的实施,新世纪以来的印度电影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图1可以看14年间印度电影产业规模(包含国内票房、海外票房、DVD租售、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版权出售、附加收入)的变化趋势。虽然在2002、2003、2009和2010年有所萎缩,但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其年均增长率约为9.8%。到2014年,其电影产业规模已达到1264亿卢比(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约合22亿美元),这一数字是2001年的2.8倍。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预测,印度电影产业的经济规模将在2019年增至2000亿卢比。

      

       图1.2001-2014年印度电影产业规模及增长率(单位:十亿卢比)

       数据来源:Entertainment Revenues To Hit Rs 419 Bn By 2007,Financial Express,15th March 2003(1); Entertainment sector may double by 2008,Economics Times,15th March 2004(1); Indian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 2010、2015,FICCI-KPMG.

       印度电影产量。印度是全球闻名的世界电影王国。进入新千年以来,尽管印度电影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短期的阻碍因素,但从总体上看,仍保持增长和扩张的态势。

      

       图2.2001-2014年印度历年电影产量及增长率(单位:部)

       数据来源:Annual report 2011.Central Board of Film Certification,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Government of India; Cinema of India,Wikipedia; 38th Annual Report 2012-13.National Fil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Emerging markets and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film industry.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August 2013.

       图2显示了印度2001年至2014年十四年的电影产量。从影片产量来看,印度电影产量非常高,十四年间共生产电影17479部,平均每年产影片约1248.5部。2012年相比2011年电影产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增长率高达28%。2014年更是创纪录的产量,高达1966部,这个数字是同期美国电影产量的2.8倍,是我国电影产量的3.2倍。从发展增速看,新世纪印度电影产量增速波动有起有落,其产量下滑的两个时段是2002年到2003年和2009年到2011年,十四年的年均增长率为5.6%。2003年以前印度国内消费需求的萎缩导致了印度电影产量的下滑,2003年在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印度国内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急剧增长,消费增长率由-0.8%升至7.6%,由此带来了国内电影市场的扩大和电影产量的增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印度电影产量再度下滑,直到2012年才止跌回升。这也充分说明了印度的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国内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是分不开的。

       此外,从全球各国电影产量排名看,印度历年电影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从其所占全球份额来看,14年间印度电影产量占全球份额虽有小幅下滑的趋势,但基本上保持均衡,稳定在20%上下。

       印度电影票房。在电影产业中,票房不仅是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电影产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从图3可以看到2001年到2014年印度电影票房收入状况。自2005年迈上10亿美元台阶,直到2014年其年度票房均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2014年印度电影票房收入为17亿美元,占该年度全球票房总额的4.7%,全球排名第6;与同期我国电影票房总额(48亿美元)相比,印度票房约为我国票房总额的1/3。从票房变化趋势看,2001年到2014年印度电影票房收入上下波动幅度较为明显。2008年18.4亿美元的票房是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取得的最高票房总额。2001年到2008年票房由8.2亿美元上升到18.4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年均增长率约为12.6%。2009年票房开始下滑,直到2010年跌至谷底仅为13.6亿美元,甚至低于2006年的水平。2011年上跌回升,但增长缓慢。2012年到2014年印度票房连续三年稳步增长,但还没有回复到2008年的峰值水平。从票房增长率可以看到,2001年以来的票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2007年,达到22.5%;2007年以后票房增长开始放缓,2009年票房下降幅度最大,达到22.8%;14年间票房年均增长率6.5%。

      

       图3.2001-2014年印度票房收入及增长率(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Annual Report 2005-2014.National Fil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 2007-2014,MPAA(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Focus 2001-2014:World Film Market Trends,OBS(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

       此外,从占全球票房份额来看,印度票房整体趋势下降。2008年以前印度电影票房占全球份额保持在5%以上。2009年到2014年印度票房在全球票房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保持在4%到5%之间。从全球各国总票房的排名来看,14年间印度电影票房收入均处于全球前六名,2007年的票房曾一度处于全球第二位,但近年来其排名呈下降趋势,2010年排名第五,2011年到2014年连续四年排名第六。

       银幕数量。电影银幕是电影基础设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银幕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出电影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因此电影银幕数量是衡量各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从图4中数据可以看到,2001年到2011年,印度电影银幕数量虽然始终保持在10000块以上,但总体上呈负增长趋势。2012年到2014年,随着其国内影院建设速度的加快,其银幕数量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欧洲视听观察组织(OBS)的估计,2013年其银幕数量应为13000块左右;2014年约为13400块,约占全球银幕总量的9%。印度银幕数量虽然大,但是印度人口数量更为庞大,平均约9万人才拥有一块银幕,而在美国平均8000人就拥有一块银幕。印度银幕数量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影片上映之后缺少足够档期,无法获取足够的票房发挥空间,这成为限制印度电影票房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图4.2001-2014年印度电影银幕数量及增长率(单位:块)

       数据来源:Focus 2001-2014:World Film Market Trends,OBS;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 2007-2014,MPAA.Total number of indoor cinemas,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观影人次。观影人次不仅是衡量电影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电影产业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与位居全球第一的电影年产量一样,印度的观影人次也是全球最多的。印度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观影群体,目前每天有1400多万人次进入电影院,全年印度观影人次占到全球40%以上。从图5数据可见,2006年全年观影人次达到历史最高值39.97亿人次;但此后其观影人次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卫星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冲击,印度人娱乐方式多样化。但这并不影响印度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观影群体。2014年全年印度的观影人次达到了30.9亿,同期我国观影人次为8.3亿,印度观影人次几乎是我国的8倍。2014年印度人均年观影约2.5次,而同期我国人均观影是0.6次。印度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电影观众,主要是因为印度电影票价较低,普通大众均能接受。以印度规模最大的连锁院线PVR为例,每张票价从200卢比到350卢比不等,早场票价甚至仅售50卢比(1卢比约合人民币0.15元)。此外,电影是印度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民众具有较为稳固的观影传统和习惯,这也是印度在全世界创造观众规模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5.2001-2014年印度观影人次及增长率(单位:亿)

       数据来源:Emerging markets and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film industry.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August 2013.Focus 2001-2014:World Film Market Trends.OBS.

       印度电影产业的发展策略

       印度电影产业的高产量与高票房现象,除与其特殊的文化传统和休闲习惯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印度电影产业独特的市场特征、产业运营机制和政策环境。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政府不断地通过立法、行政、税收等手段为产业发展扫清各种障碍,以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完善电影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印度是全球较早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电影业发展的国家之一。早在1918年就制定了《电影法》对电影行业进行规制。1952年印度议会通过了新的《电影法》,根据该法印度建立了电影分级审查制度。此后针对电影产业发展中的管理不足,印度又制定了《孟买电影(管理)法》、《电影审查委员会法规》、《电影工作者和影院工作者的雇佣法规》、《电影工作者福利税法》、《电影工作者福利基金法》,以保障电影从业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电影产业的人力资源。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与国外电影公司联合制作电影项目越来越多,印度政府又制定了《外国电影在印度境内拍摄规定》、《电影进出口规定》。此外,为保障电影产业的资金来源。印度国有储备银行制定了《印度储备银行的电影贷款政策》等。这些法规政策基本上涵盖了电影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构成了相对完备的法规体系,在印度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确立电影产业地位,扫清电影产业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印度政府把电影产业归于二等产业,这导致电影产业无法得到银行贷款,只能向黑社会帮派势力融资,而黑社会资金利率很高。与此同时一些黑社会势力也乘机利用“投资拍片”,开始进入电影界。一些黑社会头目,自己不仅担任制片人,还担任编剧乃至导演。电影成为黑社会势力投机赚钱乃至出名的跳板。资金短缺和黑恶势力成为限制电影产业发展的两大障碍。

       2001年,印度政府把电影业列为正式的“产业”,使其在印度的经济体系下有了正式的地位。这一地位使电影业首次获得了向银行或其他经济组织融资的资格,从而使其能合法地得到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随着新的合法资金来源的保证,印度电影业基本上结束了向黑社会势力寻求资助的历史。据警方透露,2001年,印度电影业来源于非法渠道的资金高达40%。到2005年,有黑社会背景的宝莱坞电影已经低于10%了。同时印度政府加大了打击黑社会帮派势力的力度,限制他们在电影产业上的投机行为,逐步把他们清除出电影界。充足、安全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新世纪印度电影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拓宽投融资渠道,满足电影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进入新世纪,为满足电影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印度政府为电影产业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建立了多元良性的投融资机制,以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这其中不仅有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也有来自于国内外市场的私人资本支持。

       鼓励国家银行或私营银行向电影业贷款。印度政府规定,无论国营还是私有电影公司都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来拍摄影片。电影贷款有多种类型,贷款类型不同,利息也有差异。但不管哪种类型的贷款,电影公司必须保证在影片公映半年之后,归还全部或一半以上的贷款。由于是风险贷款,所以电影公司在贷款的同时还必须要投交保险。银行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的前提下,2001年4月,印度工业发展银行成为首家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此后短短两年内,这家银行就贷款135073美元给14个电影制片商。此外,该银行与电影公司签订的贷款协议中还规定:如果电影获得了高票房收益,银行有权获得利润分成。这也极大鼓舞了印度银行业向电影产业贷款的积极性。

       放开对外资的限制。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政府实施经济改革,放松对私营经济发展的限制,鼓励外国私人投资,外商投资逐步增多。进入21世纪印度进一步推行市场经济发展战略。在电影产业市场准入方面,对从事电影摄制、发行、放映活动没有太多限制,采取无需政府审批的政策,对内资和外资都是开放的。2000年,在同美国好莱坞多次谈判后,印度政府成立了外资投资管理顾问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外商对电影业的投资。同时,颁布法规批准外国公司可以直接投资于印度电影业。2001年印度政府又解除了外资在广告、电影和广播领域的股份限制,外资在电影产业领域投资可以高达100%,并且可以进入投资、生产、发行、公开放映等任何环节。同时,为了大力吸引外资进入印度电影市场,从2000年开始印度政府每年都组织政府代表团到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游说,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8年颇受欧美观众欢迎的电影《爱人》(Saawariya)其全部资金来源是索尼公司和一些好莱坞的制片公司。华纳兄弟公司也在2008年与印度老牌制作人Ramesh Sippy达成协议,共同制作印度影片;迪斯尼集团也与Yash Raj电影制片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据统计,到2009年,维亚康姆(Viacom)、NBC、索尼(Sony)及时代华纳(Time Warner)等对印度电影和付费电视产业的投资总额高达15亿美元。这些外资的涌入不仅为印度电影业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更为其走向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扶持电影产业。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印度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在税收上对电影产业进行扶持。一是通过减免税支持影院改造。印度大部分电影院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放映设施陈旧落后。为了改善电影放映环境,中央和邦政府制定了给予新式影院投资者税收优惠的政策。任何建造多功能影院的公司,都可以得到减免税收的特殊优惠。若把旧电影院改造成为多放映厅影院,放映商可以从银行申请特殊基金,也可以从金融机构获得特别贷款。

       这一政策大大鼓励了放映商。一些大的电影公司如Adlabs、Shingar、Inox和Zee都投资建造了多家新式影院。与此同时,2002年3月,印度政府下调了数码演播设备的基本进口税,从原来的35%下降到25%,鼓励电影公司和电影院引进先进的数码放映设备以装备新式影院。数码技术使电影发行时间更短、发行范围更广,数码设备影院的票房收入大大提高。截止到2004年底,印度一共建造了45座多功能新式影院,影院内共有150座放映厅,放映厅内座位数都在200-400之间。为支持新式影院建设,首都新德里市政府宣布从2002年开始废除向新型的综合性影剧院所征收的高达100%的娱乐税,这意味着这些新式影院环境改善,但票价并不会有大幅度提高,仍旧可以保持较高的观影人次。良好的观影环境和先进的数码设备立刻给电影发行公司和电影院带来了较高的收益。以致印度亚什拉吉电影公司的老板亚什·乔帕拉(Yash Chopra)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数码影院,公司找到了获取利润的新途径,这是印度娱乐业的转折点。”二是对出口创汇电影实行免税政策。从2002年始,印度政府开始对出口创汇电影实行免税政策。宝莱坞抓住时机地出口了一系列优质影片。印度电影出口数量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全球市场占有者,英国和北美成为其最大的海外市场。

       加强与外国电影交流,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国外电影交流,拓展海外市场是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2001年印度工商业协会就发表了外贸十年规划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把印度的电影业和娱乐业列为国际贸易出口的重点项目。为扩大印度电影的国际影响,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通过举办各类电影节展为印度与国外电影界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印度是世界上举办电影节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印度每年举办各类国际电影节有10余次,国内电影节不计其数。印度官方举办的比较有影响的电影节有三个:一是印度国际电影节。它是印度官方举办的级别最高的国际故事片电影节,参展影片比较多。2013年第44届印度国际电影节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多部影片参展。二是孟买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为纪录片、短片和动画片电影节,每两年一届,是非故事影片中极具权威性的电影节。三是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此外,被称为“宝莱坞奥斯卡奖”的“印度国际电影学院奖(IIFA)”,是专为向全球推广印度电影而设。自2000年创办开始,每年在不同国家举办盛大的颁奖仪式。电影节和海外颁奖仪式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印度电影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印度电影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

       第二,政府积极组织参与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在印度,信息与广播部下设的电影节办公室是专门负责印度电影推广的机构,该机构每年精心选送影片、派遣影星参加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三大全球著名电影节。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举办的较有影响的电影节,印度电影节办公室也会组织国内电影界积极参与。据统计,2005年印度电影节办公室曾选送了87部电影参加了全球29个国际电影节。参加电影节使印度电影收获颇丰。2001年,《季风婚宴》(Monsoon Wedding)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2002年《印度往事》(Lagaan)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2008年印度短片《纠缠》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短片最高荣誉评审团银熊奖等。同年,在第八十一届奥斯卡电影节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独揽八项奥斯卡大奖。屡屡获奖的记录为印度电影带来了良好的声誉,树立了印度电影在世界观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第三、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印度电影产业走向国际市场。为了推动电影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截止到2014年,印度政府先后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签订了《电影联合制作协议》,根据协议,印度电影公司或制片人与这些国家电影公司合拍电影时,可以在“创意、艺术、技术、资金和市场方面充分合作和交流”,合拍电影有资格享受“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税收优惠和在国内放映的配额”的优势。在印度政府的鼓励下,本国电影公司加大了与外国电影公司合作的力度。2006年,印度最大的娱乐公司UTV Motion Pictures与美国的Overbook Entertainment及索尼娱乐签订了投资拍摄两部电影的协议,根据该协议,UTV与Overbook公司负责投资拍摄,而索尼公司负责影片的全球发行。2007年和2008年,UTV公司又与好莱坞多家影视公司合作,投资拍摄了《同名同姓》等3部电影。2008年,获得8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更是体现了印度电影通过合作吸收国外优质资源,走向国际市场的策略。该电影剧本是由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改编而成,导演是英国的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和印度的洛芙琳·坦丹(Loveleen Tandan),发行公司是美国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主要拍摄地是孟买的贫民窟,演员主要来自宝莱坞。这部影片是各方合作的结晶,它的成功使印度题材的电影由此引起了国际电影界的高度重视。2010年印度红辣椒娱乐公司(Red Chillies Entertainment)和达奉电影公司(Dharma Productions)与美国福克斯星空传媒合拍的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My Name Is Khan)入围了2010年第60届柏林电影节的展映单元。在英国,该片成为宝莱坞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毫无疑问,合作拍片将使印度电影在国际市场走得更远。

       充分发挥国有媒介组织的作用,直接推动电影产业发展。国家电影发展公司(The National Fil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NFDC)是印度电影业最大的国有媒介组织。该公司致力于组织开发印度电影的国内外市场、培训电影人才、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资助等。2001年,该公司在戛纳正式建立经理部公开挂牌向国际市场推广印度电影。2007年又在印度果阿创办了南亚最大的电影贸易市场(Film Bazaar),在每年印度国际电影节之后举办,该市场既是电影出售、展示、推销的市场,也是电影制片人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或投资者的平台。该市场越来越受到国际电影界的重视,参加的代表团越来越多,由创办时期的170个代表团发展到2012年来自33个国家712个代表团。在人才培训方面,该公司一方面通过项目制作、培训研讨会等为作家、导演、制片人等电影专业人士提供技能提升培训,另一方面也为一些有志于电影业的学生提供基础技能培训,2013年有595名学生在编辑、摄影、3D动画、音频工程等方面接受培训。资助和培育优秀电影是国家电影发展公司的又一职责,到2013年,该公司已经资助制作超过300部故事片。这些影片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取得了一些国家奖项。

标签:;  ;  ;  ;  

论新世纪以来的印度电影业_电影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