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1]2000年在《甘肃黄鸡杂交效果分析及辅助选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甘肃黄鸡的开发利用模式,本试验分别以京星黄鸡、新罗曼鸡(p.s)作父本与甘肃黄鸡杂交,观测甘肃黄鸡的肉用和蛋用杂交效果。杂交实验显示:京星×甘黄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比有较大的杂种优势率,胸肌率有较大改善,但肌肉品质尚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新罗曼×甘黄对甘肃黄鸡开产体重偏大、开产日龄稍晚的缺点有较大改善,产蛋量比甘肃黄鸡有较大提高,但杂种优势率不明显。测定了甘肃黄鸡、京星黄鸡、京星×甘黄8周龄时血浆的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它们的各周龄体重;在16、43周龄分别测定了甘肃黄鸡、新罗曼鸡、新罗曼×甘黄向ALP、GPT活性及它们的300日龄产蛋量、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探讨利用生化指标对优质鸡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辅助选择的可能。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ALP、GPT活性对甘肃黄鸡的生长速度和300日龄产蛋量作出辅助选择,但其它品种ALP、GPT和生产性能相关不显著。进行了精液常规指标的测定、精清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受精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精液的常规指标对公鸡的繁殖力作出较为可靠的判断;未能发现精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区带变异。对甘肃黄鸡、京星黄鸡、京星×甘黄的肌肉超微结构与肌原纤维直径和肌节长度进行了研究,试图进行肌肉品质的评价。结果显示:三鸡种的肌肉超微结构符合肌肉的基本特征,肌原纤维直径和肌节长度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变异,具备对肌肉品质评价的潜力,但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沈禹颐[2]2004年在《不同饲粮水平与黄羽肉鸡增重、代谢、屠宰性能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不同类型的饲粮水平对甘肃黄羽肉鸡增重、代谢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其上述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第一期增重试验将甘肃黄鸡在1-4周龄分为三组(高饲粮营养水平组、中饲粮营养水平组、低饲粮营养水平组、),用3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饲喂,结果表明:在4周龄末表现出高组鸡的体重显著高于低组鸡的体重P<0.05,而与中组鸡的体重无差异P>0.05。在5—14周龄时分为5组(由中组又分出两组),分别饲喂高饲粮营养水平组、中高饲粮营养水平组、中饲粮营养水平组、中低饲粮营养水平组、低饲粮营养水平组,仍采用3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现出:高组鸡体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鸡的体重P<0.05,其余4组鸡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期增重试验在第一期增重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中饲粮水平的饲粮作为基础日粮,将甘肃黄鸡分为高微量元素组、中微量元素组、低微量元素组三组,添加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至3周龄末时中组鸡体重显著高于高组鸡和低组鸡体重P<0.05,饲喂至10周龄末时3组鸡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试验表明:使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已经能够满足黄羽肉鸡的生长需要,并且经济适用。代谢试验表明:甘肃黄鸡在3周龄、8周龄时对中营养水平饲粮粗蛋白、有机物、干物质、能量的存留率较高,可见,在本次试验中无论是在饲养的前期还是后期,采用中营养水平的饲粮可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第一期屠宰试验在试验鸡14周龄末时,选用5组鸡每组公母各5只鸡进行了屠宰性能各项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高组的活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重、胸肉重、腿肉重、腹脂重、腹脂率最高,具有较好的屠体品质,和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腹脂含量过高,腹脂重为78.67克,腹脂率为5.64%,显著的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二期屠宰试验在试验鸡10周龄末时选用3组鸡每组公母各5只鸡进行屠宰性能各项指标的测定;在第一期试验屠宰测定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胸腿肉失水率、胸腿肉酸度、胸肌面积、胸腿肌干物质等项目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三组鸡在屠宰率各项指标的测定中,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胸腿肉酸度在45分及保存24小时之后其PH值,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鸡的腿肌PH值在保存45分、冷藏24小时之后均高于胸肌的PH值。添加中等水平的微量元素即可保持好的肌肉品质。
参考文献:
[1]. 甘肃黄鸡杂交效果分析及辅助选择的研究[D]. 赵建国. 甘肃农业大学. 2000
[2]. 不同饲粮水平与黄羽肉鸡增重、代谢、屠宰性能关系的研究[D]. 沈禹颐. 甘肃农业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