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哲学思考_上层建筑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哲学思考_上层建筑论文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哲学思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哲学论文,思辩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03)03-0010-03

仅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 :《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年10月第1版,373页。)来概括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是不够全面的。依笔者之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一个更博大精深、充实丰满 的体系,除了上述五句话,还包括其它方面内容。

一、社会形态本质体系的“塔”形结构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其完整体系都应该包含生产 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内在规定性,社会主义也不例外。这三 个层次叠加起来,呈明显的“塔”形结构。其中,生产力是“塔基”,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是“塔身”,上层建筑是“塔尖”。

首先,“社会形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其内涵所指,是一定的经济基础 和相应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才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 划分为六个大的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 会、共产主义社会。根据这一线索,对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研究,都必须把它的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种社会形态与其它社会形 态的区别。当然,这还不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 定力量。各种社会形态的更迭,归根到底要用生产力水平来解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统一,只能描绘一种社会形态“是什么”,却不能解释其“为什么”。因此,在研究 某种社会形态时,还必须考察其生产力。否则,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次,唯物辩证法认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由该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所 规定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是认识其内部矛盾的特殊性。由于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 盾、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所以,研究一种 社会形态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研究该种社会形态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特殊性,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三大层次。

二、“五句话”中没有包括“上层建筑”

自从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之后,党内宣传机构和理论研究部门 就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基本统一了口径,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年10月第1版 ,373页。)这五句话,当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括来理解和论证。其间虽然也偶尔 有过争论,但所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这个概括是否完整,而在于是否正确,这就使争论本 身显得毫无意义。因为这五句话的正确性根本就毋庸质疑,只不过不够全面罢了。

如果把“五句话”同上述塔形体系结构相对照,可以发现,它只包含了两个层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塔基”,是从生产力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这是邓小 平的一个突出贡献。在此之前,我们曾长期忽视社会主义在生产力方面的质的规定性, 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未能尽快夯实根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是“塔身”,是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在这个层次上,邓 小平突破了以往罗列静态特征的表述方式,他没有直接讲所有制是什么样子,分配制度 是什么样子,社会经济运行体制是什么样子,而是以过程式的思维和发展变化的眼光, 从目的着眼,用一种动态的描述,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原则 性。

但是,这五句话,只揭示了社会主义第一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 特殊性,至于第二对基本矛盾,即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还未真正讲到。也就是 说,“五句话”中,不包括“塔尖”,即社会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本质。诚然,这五 句话的内容与上层建筑有某种联系,但毕竟还没有直接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进行概括。 如果硬要说其中包含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本质,未免过于牵强。

三、邓小平没有忽视“上层建筑”

上述五句话虽未涵盖上层建筑,但我们不能据此妄下结论,认为邓小平在思考社会主 义本质时,未曾顾及上层建筑。

“五句话”中之所以没有提及“塔尖”,与《邓小平文选》的表述风格有关。通览集 邓小平理论之大成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可以发现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兴谈话 多,亲手写作的书面文章少,非常类似于孔子的“述而不作”。这种风格的形成,实际 上是有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 虽然很好,但精力毕竟难以同过去相比。加上浩劫之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百错待 纠,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不可能坐下来进行大部头的理论著述,只能在工作中通 过即兴谈话,把自己正在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及时表达出来。这种即兴谈话,针对性极 强。从总体上讲,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之后的全部讲话,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基本都是针 对过去没能真正搞清楚的重大理论问题,针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严重失误的。 而具体到某一次讲话,则往往重点针对当时的某种思想混乱,或特别针对当时所必须解 决的某个战略问题。

在研究“五句话”的针对性时,我们必须看到,这五句话是在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时 讲的,当时,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在北京的那场政治风波刚刚过去两年半。在这两年半 的时间里,为了根治那场政治风波的后遗症,党的大量注意力放在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上。资产阶级自由化,其实质就是“右”,即借口改革开放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它在 1989年春夏之交来势之猛、声势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历经 两年半的艰苦努力,才基本肃清了它的影响。而且,在取得这一胜利的同时,还产生了 新的问题:一方面,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过程中,“一个中心”虽没有动摇,但改 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不会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党内一部分同志,在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时矫枉过正,表现出了“左”的苗头,即举着四项基本原则的旗子,发表了一些不 利于改革开放的言论。针对这种情况,即将召开的十四大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了从理论导向上给十四大作准备, 邓小平抓住第一对基本矛盾,把“塔基”和“塔身”当作重点来强调,并无可奇怪之处 。

四、民主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本质属性

其实,早在第三次复出之后不久,邓小平就开始思考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本质了。思 考的结果,在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着重指出:为 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 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1979年3月30日在 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 会主义的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年10月第2版,168页。)这是邓 小平最经典的论断之一,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注:《邓小 平文选》第3卷,1993年10月第1版,116页。)一样,用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阐明自己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性认识。此后,邓小平在不少场合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要充分发 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 各项企事业的权力,享有广泛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等等。

当然,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民主,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就像社会 主义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初期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那样。为此,邓小平曾特别强调:“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 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 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2 卷,1994年10月第2版,176页。)

到了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已经在各种场合的多次讲话中,用朴素而深刻的思想素材 ,完整地勾勒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系框架:在生产力层次上,“搞社会主义,一定要 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年10月第1版 ,225页。)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层次上,“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 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年10月第1版 ,138页。)在上层建筑层次上,“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年10月第2版,168页。)三个层次合起来,就构 成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样一个严谨的有机整体,揭示 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特殊性。

五、强调“上层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它廓清了长 期以来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偏差,真正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也为解 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不仅 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我们应有的学风。

在学风问题上强调全面理解,就是不能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仅仅局限于“五句 话”,在“五句话”之外,还要突出“民主”这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本质。这样做, 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理论学习,“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 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当然,也应该看到,二十多年来,在改革整体工程中,政治 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就是我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 所强调的:“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民主作为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认识,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这一精神。

标签:;  ;  ;  ;  ;  ;  ;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哲学思考_上层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