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人们也不只局限于城市硬指标的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已经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开始重视和关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努力营造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将城市化建设重点放在创造与自然环境相类似的城市环境上面。本文从海绵城市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出发,详细介绍了在城市园林设计时,如何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从而为创建全新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园林设计;运用
前言:生态设计研究的重大突破即海绵城市的建设,把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会使园林设计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也能进一步体现建设的自然渗透、自然积累和自然净化于一体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设计时,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对海绵城市理论必须要进行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并密切关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各个环节,以利于海绵城市理论有效融合在园林设计的每一个方面,最终能够创造出更舒适、安全、节能的生存空间。
1.海绵城市与城市园林绿化
在生态自然观点的提出和风景园林绿化生态学的发展背景下,同时在科学技术的有利支持下,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建设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态循环中,水循环是动植物生长的根本动力,同时物质能量转换都离不开水资源,只有确保水循环正常,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城市化之前,大量的裸土可以起到涵水和渗水的作用,使得降水能够很顺利进入地下水系统,同时实现良性水循环。可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裸露的土地突然变成了硬化的铺装道路和建筑物,因此降水无法进入到地下水系统,严重阻碍良性水循环。降水只能带到地表径流,甚至可能出现城市洪水泛滥。如果城市园林规划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建设到位,那么动植物将与城市中的人类实现和平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将完善的园林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完美融合。才能够使城市园林绿化发挥出自然净化的功效,才能够形成长久、稳定、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海绵城市的本质是在进行城市绿化时有效利用雨水的技术。这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创建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在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是一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地区水资源存在着问题,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南水北调、节水宣传等改善水资源的措施,但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针对城市水资源与城市水循环障碍、水污染和地下环境的改善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该理念对水位下降等有显著改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对我国水资源复合、高效及可持续利用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将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
3.1市政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有效结合
实施海绵城市理论是推动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断进步的有效措施。在城市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理论结合实施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化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同城市发展相融合,有利于解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在实施城市化的各项举措时,政府应重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项提升民众居住舒适度的有效措施。将外排水量和净流系统作为重要的控制参数,采用生态湿地和沉陷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通过增加绿地率,增加透水砖路面的铺设,来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
3.2利用植物配置实现绿地微循环
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正确指引下,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应尽可能满足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要求。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营造高度有序、多样的植物环境。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适地适树,保证其成活率。为了有效实现雨水收集、储存和净化的功能,应建立必要的湿地部分,并种植一些合适的干湿植物或水生植物,从而利用合理的植物配置实现园林绿地的微循环。在自然地过程中改善土质,重塑乡土植被风貌,实现低成本管理,发挥乡土植物、自然系统、雨洪系统、土壤改良及景观的可持续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园林道路设计与平台横断面设计
应把地形选择与排水园路设计有效结合,全面考量地形自然排水的优势,不仅起到节约投资,自然渗透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分散和排水。此外,还可以将园林道路设计与下沉绿地相结合,充分利用园林道路坡度来搭配和种植适配植物,不但有利于贮存雨水,而且还有助于开放空间的承接,从而有效减少径流排放的影响;还可以减少城市河流和湖泊的水污染和淤积,有助于增加绿地土壤肥力。
3.4采用生态铺装
在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地面铺装,包括道路铺装、平台、自然地铺装,此外,还需要关注和重视江河水体覆盖和坝岸覆盖等。透气性和透水性都是透水砖特有的优势,可以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补充地下水和土壤湿度,有效改良土壤微生物和城市地面植物的生存环境。
3.5水体与堤岸覆盖
城市中的水体和各种河流往往有一系列非天然的人工覆盖,尤其是需要全面覆盖建成区河道或原始的排水渠道,以便是其成为人工排水渠,导致河道里和水渠的水完全分离。因此,有必要妥善规划水体和水坝的覆盖范围,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园林设计。对于需要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重建的河流区域,应疏浚形成第二条岸线,如滞蓄,创建水景观和水上娱乐等,使其符合园林设计要求。
3.6科学合理选择“海绵体”
海绵花园有三个主要功能,其中包括恢复原始受损生态系统、保护原始生态系统以及低影响开发。但是在海绵花园的建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些“海绵体”几乎没有吸收能力,有些在使用过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去当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具体情况,也没有经过具体的分析和选择。对于“海绵体”不够重视,只是随意的选择,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城市的降水量也大相径庭,为了充分发挥海绵体的作用,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择选出最好的“海绵体”,严格控制“海绵体”的质量。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调查,施工单位进行合理采购,从源头上保障海绵体的质量。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人们在高利益的驱使下,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对生态环境的弹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更加重视,并且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措施的建设。对海绵城市理论我们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各个环节给予高度重视,从而利于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做到合理设计景观、合理选择“海绵体”,只有从多层次的角度来分析看,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立一个人们喜爱的海绵城市。最终实现人们健康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钢兵.武夷新区规划建设和开发中海绵型城市理论和实践探索[J].绿色科技,2015(6):78~80.
[2]毕雪娇,马玲.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主要运用[J].江西建材,2016(1):45.
[3]张冠,顾红男.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镇广场设计探索———以晴隆县东观区广场方案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10):56.
[4]唐正伟.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初探[J].低碳世界,2016(5)
[5]彭红元.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9)
[6]马华青.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研究———以园林绿化建设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15,09:62-63.
论文作者:张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理论论文; 自然论文; 水循环论文; 植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