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会影响建筑成品的品质,更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甚至会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质量监管,不进是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需要注意到工程质量的每个细节,更需要从施工人员的意识层面进行监管训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也随之扩大。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规范化监管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的质量监管工作中,部分监管单位在质量监管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亟待整改。基于此,针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要点
想要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需要明确监管对象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探讨建筑工程质量要求是什么,并由此浅谈一些加强质量监管的有效途径。
1.1 可靠性
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都应得到保障,符合科学设计和施工的要求。设计也需要满足质量可靠,不仅仅是施工时的质量可靠。
1.2 前瞻性
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因而建筑工程质量既要满足建筑当时的需求,也需要适当具有前瞻性。比如中国建筑往往被诟病是以木建筑为基础,因而保存下来的不多,不及西方建筑多以石头作为建筑基础,建筑质量更能经受历史的考验。
1.3 普适性
公共建筑在质量上需要更具普遍适用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使用需求。
1.4 经济性
建筑工程本质上也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因而在坚守建筑质量过硬的前提下,应当适当考虑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应当跟随技术发展,积极引进新型技术、材料以及设备等,降低建筑等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当然,这样的经济性必须建立在坚守质量过硬的前提下,严禁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发生。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现存问题分析
2.1 法律法规:数量较少,无法适应新变化
在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体系期间,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有关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促使法律制定内容符合当地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其次,地方政府应充分将全国适用施工标准法律内容进行细化,提升其在施工现场质量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效率,严惩施工期间存在的不规范施工问题责任人,通过令行禁止达到工程质量监制目标。最后,建筑企业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管控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2.2 建筑企业:逐利本性,不重视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逐利本性。因此,为获得更好的市场利润,许多工程施工单位选择以次充好,更青睐便宜的建筑材料。这是由于建筑企业对于工程质量不够重视,导致监管缺位,最终产生工程质量问题。并且,由于持续的不重视,往往会导致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难以解决。
2.3 监理机构:经费不足,难以自给自足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主体往往是监理单位,但由于监理单位的经费是通过建设单位来进行发放的,因此监理单位缺少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现实情况中,许多建筑企业认为监理费用是多余的费用,导致监理部门经费不足,不足以配备合理数量和素质的监理人才,导致事故频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浅谈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途径
3.1 建立更具发展性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建立监管机制,一方面是因为现行的监管机制不足以满足现状发展节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需要长效机制保障。因此,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建立起更高水平、更完善、更全面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此外,在面对新的监管机制出现时,监管部门领导需要起到引导作用,调动起质量监管的一线工作人员学习新机制的积极性。
3.2 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动态监管
建筑工程管理的范围不仅只在施工环节,还需要延展到设计环节,并在竣工后也要提供一定的事后监管。因而,需要建立动态的监管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环节,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具体来说,工作人员一方面需要延续对日常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建筑设计图纸层面的核对和审核,并予以记录。适当的情况下,设计和施工层面上出现问题,应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挽回损失。这就要求质量监管人员本身具有较高的建筑专业水平,能够及时发现建筑质量问题,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由于对专业水平的要求提高,实际上是对监管人员提出了多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新要求。此外,在建筑工程完成后,也需要对建筑进行施工后的质量监管复查。
3.3 保障施工材料及设备安全合标
施工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现实中有许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而采用劣质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例子,最终都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建筑质量问题。因而,应当极度重视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把控,最好具体到每一个管理环节。
具体来说,应当优选建筑材料,避免因劣质材料带来工程质量问题。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仓库管理环节,都应当设立相关的质量监管方式,比如采购时,需要确认建筑材料的合格证书,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必要的成分检测证明,确保材料的品质过硬。最后,在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进入工地之后,也应当再次进行质量监管,注意保存方式,确保材料保持较好的状态。而建筑设备方面,也应当坚持优选设备的原则,尽量选择更先进的设备,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同时进行设备品质、设备使用状态的监管,定期检测设备功能状态。
3.4 提高建筑企业的准入门槛,设立质量监管专项基金
在进行施工单位筛选时,应当适度提高准入门槛,将一些实力不够、技术不足、缺乏质量监管意识的建筑企业拒之门外。此外,政府部门需严查建筑企业的施工资质,推行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市场环境。此外,针对监理部门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要求建筑企业相对独立的质量监管的专项基金,避免因经费不足带来质量监理实施困难的情况。此外,相对独立的经济环境,也能更好的保障质量监理部门的独立性。
3.5 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力度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工程项目监管工作的开展质量与监管单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直接联系,同时,与职业道德之间也具有重要的关联性。据此,作为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内部质量监管员的专业水平。具体的培养方法为:1)工程项目启动之前,应提前围绕工程施工进行质量监管要点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位参与质量监管工作的员工都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力;(2)积极构建完善的工程核心专业班底,充分为该班底输送更具专业化能力的人才,为质量监管工作水平提升创设基础条件;(3)为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提供知识学习平台,为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问题频出,主要还是监管机制的缺失以及建筑企业的重视不足等原因带来的。此外,市场环境的发展也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当从制度层面、思想意识层面以及具体的建筑材料监管方面切入,切实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问题,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推动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守成.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3):52.
[2]魏冰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7(01):146.
[3]张婧岚.我国建筑业市场准入法律规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
[4]杨荣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
论文作者:徐阳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