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油田开发来说,井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井下作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够针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治理,那么就会产生安全事故,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井下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治理,对于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来说十分重要,以此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质量,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辨识;治理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井下作业,能够实现油水井的增产增收目标,通过在井下实施水力压裂、酸化等工艺,来确保油气田能够顺利生产。但是油水井下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给井下作业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针对井下作业的具体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性,能够帮助油田企业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井下作业危险性辨识
在当前我国的油水井开发环节中,井下作业中动管柱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操作工序,但是这一工序本身就具备一定危险性,因此需要对这一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有着更为清晰的了解,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性,避免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为了更好的对井下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就需要对井下的情况有着更为详细的了解,通过对井下环境的监测,结合油田的生产需求,辨识井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因素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针对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油水井生产的安全性。
在进行井下危险因素识别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关的识别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相关的危险因素规章制度,来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避免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油田企业要针对井下的危险因素建立起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来帮助工作人员正视井下工作环境的危险性问题,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也可以根据相关制度采取第一时间的紧急预案。根据相关专家的评估和考察,在第一时间确定井下环境的危险性,在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的过程中,明确操作的危险性,并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预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二、井下作业的主要危险因素阐述
1.相关设施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企业当中,经济效益是他们追求的第一目标,因此在安全性建设方面的投入占比就不会太高,致使针对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建设水平一直不高。在实际的井下作业当中,操作设备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油田企业在井下作业的操作中都没有引入自动化的操作机械,致使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当前我国油田企业的井下作业环节普遍呈现出工作环境差的特点,很多油田企业的井下操作很容易受到天气、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加上设备条件的制约,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给油田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当前我国油田井下作业的主要事故类型是爆炸、重度、机械伤害、火灾等,在这些危险因素当中,爆炸和火灾是最为常见的事故类型。油田作业开采的石油本身就属于易燃易爆物,假如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出现问题,加上井下作业的场地限制,就会很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除了火灾和爆炸之外,机械伤害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伤害类型。通常来说,油田生产所应用的机械设备的复杂程度较高,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检查,假如没有经过检查的环节,或者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就不过关,就会很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损坏或由于质量问题引发的设备伤害等。特别是一部分井下作业需要处于高空的环境,因此如果设备在高空环境中出现故障、坠落等事故,将会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致命的威胁。中毒这类事故的发生主要与油田井下的工作环境有关,油田井下作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空气不能够很顺畅的流通,如果设备操作出现问题,就会很容易导致毒气的产生,导致人体受到伤害。如不能够及时排放毒气,或者是相关的救援工作不到位,将会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安全意识缺乏
对于油田的井下施工来说,工作人员是这项操作的主体,因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井下作业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工作人员本身的责任意识就存在问题,那么加上其他因素,比如设备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就会很容易导致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企业针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在施工之前就井下作业的诸多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决定工作人员是否能够深入到井下进行作业,提高井下施工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降低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井下作业危险识别机制
为了提高油田企业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建立起合适的井下作业危险识别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做到定期对油田井下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并且针对油田井下的安全问题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井下作业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各类安全事故。在进行井下施工的设计环节时,就需要针对井下作业风险识别进行考量,在进行作业之前就对井下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风险内容制定出预案,提高对井下风险的抵抗能力,加强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确保井下作业施工能够正常进行。
2.对井下作业施工开展HSE管理模式
根据当前我国油田企业的井下作业情况,实施HSE的管理模式是最为合适的,通过HSE模式,能够帮助油田企业实现健康、安全、环保生产,并且通过二书一表的管理模式,能够对井下作业情况进行良好的监督。及时排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实施这项管理模式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使其更加了解HSE管理体系,对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进行规范,提高井下施工环节的安全性。通过对安全操作流程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于施工安全性的影响,提高井下作业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不仅如此还需要企业积极结合相关的管理要素要求,对井下作业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通过这套全新的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人为因素以及机械设备等管理因素缺失给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3.对井下作业的工艺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为了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就要针对作业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新和改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投入。比如在进行井下落物打捞的过程中,为了降低事故带来的风险,就必须要对打捞工具进行选择,确保能够一次性打捞成功。为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井下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参考井下的实际情况,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井下作业的工作效率。针对井下作业的不同项目,要能够根据井下作业的不同情况,在施工的设计环节根据对井下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辨别,并制定出紧急的预案措施,提高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降低危险因素对于井下施工带来的威胁,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井下作业是油田开发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因此作为油田企业,要全面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对井下作业给予应有的重视,通过多种措施维护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帮助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江祺.油田井下作业技术及安全监督工作[J].数字化用户,2018,24(48):111.
[2]贾忠阳,任利宝,付汉平,等.油田井下作业环境保护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1):208.
[3]李雕.油田井下修井作业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29):48.
[4]王彦军.浅议如何加强油田井下作业与安全监督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29):29.
[5]邓春桃.油田井下作业技术及安全监管工作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7):175-176.
论文作者:谢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井下论文; 作业论文; 油田论文; 因素论文; 安全性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危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