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公司的产权、效益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市公司论文,效益论文,产权论文,国有企业改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而上市公司作为股份制改革的排头兵,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典型资本组织形式,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全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内涵,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它作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率,发展生产力。
福建省股份制改革起步于1988年,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过程,全省目前共有32家上市公司,其中以国有企业改建为主的有25家。在这25家上市公司中,工业类14家,综合类8家,房地产1家,商业类1家, 公用事业类1家。这批上市公司正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 日益显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了很有益的探索。
一
股份制公司是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按投资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在上市公司中又分为尚未流通股份和上市流通(人民币)股份。 截止1997年6月30日,福建省25家以国有企业改建为主的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约为38.78亿股和10.86亿股,分别约占深沪两市总股本的2.65%和2.38%,25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约为488亿元和134亿元,分别约占深沪两市总市值的2.93%和流通市值的2.67%。
在上市公司的38.78亿股总股本中:国有股为159651.57万股,占总股本的41.17%;法人股为68751.3万股,占总股本的17.73%; 职工股为45443.77万股,占总股本的11.72%;流通股为108646.05万股,占总股本的28.01%;其他为5307.31万股,占总股本的1.37%。在25家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份占50%以上的有6家,占总数的24%; 国有股份占40~50%的有2家,占总数的8%;国有股份占30~40%的有4家, 占总数的16%;国有股份占20~30%的有8家,占总数的32%; 国有股份占20%以下的有5家,占总数的20%。
这次我们重点调查的“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国有企业改建的上市公司,其公司股本结构如下: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本结构(单位:万股)
总股本 国家股
国家股
时间 转配股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数量比重%
1997年 11345.40
1007284.60 64.213603.17
职工股 流通A股
数量
比重% 数量比重%
1997年 193.51 1.713507.29
30.91
福建省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本结构(单位:万股)
总股本 国家股
法入股
时间数量
比重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
%
%
1997年
12000
100 267322.28
299224.93
公司职工股 流通A股
时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 %
1997年 2335 19.464000 33.33
二
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灵活的运行机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营业绩,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近3年经营状况动态分析来看, 上市公司经营状态逐步有所提高,25 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996 年为1208717 万元, 比1995 年的1039191万元增长了16.3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10%以上的有11家。1997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94360万元。25家上市公司净利润1996年为86119万元,比1995年的74717万元增长了15.26%, 其中净利润增长率达到10%以上有17家。1997年中期净利润达到49687万元。
从我们重点调查的两家上市公司分析,公司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
指标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中期
主营业务收入8438.60
16351.21
15954.82
16779.81
(万元)
净利润 1491.992241.491436.201321.21
(万元)
每股收益(元) 0.13 0.3556 0.33
0.304
每股净资产(元)
2.94
2.86
1.641.62
净资产收益率(%) 7.45 12.43 20.09
18.71
公司在经历市场冲击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股份制规范动作,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销售力度入手,积极寻找市场机遇。199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51.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1996年12月6日, 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后, 1997 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38.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64%,1996年实现净利润2241.49 万元,比上年增长56.07%;1997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755.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93%。1997年中期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从每股收益来看,1995年为0.33元,1996年为0.355元, 1997年上半年每股收益虽然只有0.13元,接近1996年同期水平, 但这是按1997年扩股后的股本摊薄计算的,若按1996年原股本计算,则应更高(1996年总股本为6303万股,1997年则为11345.40万股)。公司在股本大幅度扩张的情况下,每股收益水平并没有下降,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该公司成长性较好。从每股净资产来看,1994年至1996年分别为1.62元、1.64元、2.86元,1997年上半年达到2.94元,增长幅度较大;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8.71%、20.09%、12.43%、7.45%, 也是较高的。
福建省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
指标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主营业务收入
30768.22
28472.06
21812.54 16450
(万元)
净利润(万元)4042.312623.211771.30 1599
每股收益(元)0.3369 0.328 0.279
0.25
每股净资产(元)2.64
1.67
1.32
1.28
净资产收益率(%) 12.67 19.67 21.03 19.61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经营情况良好,经济效益较高。从主管业务收入看,1995年比1994年增长32.60%,1996年比1995年增长30.5%,1997年比1996年增长8.06%。从净利润看,1995 年比1994 年增长10.78%,1996年比1995年增长48.10%,1997年比1996年增长54.10 %。从每股收益来看,1995年比1994年增长12%,1996 年比1995 年增长17.86%,1997年又比1996年增长2.71%。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公司的成长性较好。再从净资产增长情况来看,公司近4 年的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28元、1.33元、1.67元、2.64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19.6%、21.03%、19.67%、12.67%,收益率保持较高水平。
三
国有企业改建股份制上市公司后,初步理顺了产权关系,促进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了企业制度的创新,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市公司均依法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初步确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政策相对科学、管理相对规范。同时,在经营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改革,为公司高效运转创造了条件。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3年10月16日由福建省永安市林业(集团)总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定向募集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1月24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861万股,同年12月6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改制后推行精炼的机构、协调的部门、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
股份制公司组建后,首先进行的是经营管理体制上的改革,由原来的分散管理转变为相对统一管理,取消了80多个下属企业(公司)的法人地位,由总公司统一销售、统一纳税、统一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下属企业(公司)的对外活动,对下属公司主要采取市场经济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生产第一线。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增加工厂企业的净利润,另一方面使约1200万元的闲散资金得到统一使用,同时也有效地堵塞了资金漏洞,为公司节省了几千万元资金。
永林公司实行统一的销售政策。公司总部的产品销售中心,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召开订货会,参加展示会,寻找代理合作伙伴等方式,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销售业绩年年增长,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永林公司改制后第二步改革是精简机构,减人增效。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机构进行精简,首先是精简大批后勤管理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首次精简人员占后勤管理人员的54%,达到1000多人,1997年又进行了第二次精简,又精简40%,公司管理人员仅剩200 余人。其次实行竞争上岗,一般为:厂长候选人先发表就职演说,然后由职工或职工代表投票,最后经党委考核批准。工作人员进行竞争上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机构改革后,不少企业当年就扭亏增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第三步改革是采取有效的资本运营。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到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举是公司经营策略的重要转变。首先是公司上市后,充分利用自身的实力和募集的资金优势,通过并购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产配置,兼并控股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实现公司资本的扩充和良性循环,促进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壮大企业经济实力,较好地实现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的超常规、跳跃性的发展。经过精心的策划,科学评估,目前已成功地兼并、控股了福建省三明人造板有限公司、永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
第四步改革是进行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公司研制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公司确立现代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形象的重要举措。公司除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外,还十分重视产、学、研相结合,重视借用外部力量开展新产品研制工作,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林学院、福建农业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还重视与国外同行及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引进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公司资本的良性扩张创造了良好的项目储备。
福建省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年12月29日由原福建省三明农药厂为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改制设立的。公司于1997年6月18日至6月20日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股款16640万元。 1997年7月4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上市后不但增强了经济实力,而且提高了知名度,为公司提高竞争能力及今后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后,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少切实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首先,深化营销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除了进一步落实销售人员经济责任制,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还在营销体制改革方面,提高了工商一体化的设想,与龙岩、邵武二家农资站签订了联营协议,使得省内的联营覆盖面扩大到80%以上,并逐步向省外延伸,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其次,抓企业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公司在向管理要效益中,围绕管理上等级,积极开展管理争创活动,夯实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抓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作。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模拟市场,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三农特色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2.抓规范管理工作,做到行为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使企业管理达到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使“依法治厂、从严治厂”落到实处。3.围绕抓安全、保生产,完善安全措施,加强现场管理,落实隐患整改,减少事故发生,实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爆炸事故,无多人中毒事故,为公司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创造了条件。4.严把质量管理关,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同时坚持“发展中治理,治理中利用,利用中发展”的环境保护良性发展。
再次,推进科技进步,向科学技术要效益。公司紧紧围绕着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三废”排放,搞好“三废”综合利用等实质问题,推进科技进步。公司通过消化,吸收新工艺新技术使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平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能耗、物耗有较大幅度降低。
最后,抓好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投资管理及营运资本,实现低成本扩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公司,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