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穿过的校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又到一年毕业季。年轻的我们,难免偶尔生出些许离别的伤感。 是否会怀念那与你共进退的校服呢?虽然,曾经的你是如此讨厌这千人一面的服装。但是,当从此远离校服的那一刻到来时,各种滋味不免涌上心头。 服装即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流行趋势,也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无论谁都经历过学生时代,而在漫长的校园生活中陪伴我们的除了书本还有高度统一的服装——校服。不同时代的校服总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校服“不堪回首”,穿着肥大的运动服就像穿着个米口袋。青春啊,就这么被湮没了。更糟糕的是你没法选择。不过,还是有许多人说,“其实,中国的校服是最舒服的,像个麻袋一样,穿起来简单不费时,再好的身材穿了也泯然众人矣,所以不需要减肥注意仪表之类的,所以我才无所畏惧地在校服年代发胖。” 青春的记忆就这样一下子被唤醒了。 曾记否,那些穿校服的青葱岁月里,有风,有单车,有花香,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一起来回味一下,当年穿校服的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吧。 关键词:班级荣誉 场景:被戴红袖箍的值周生拦住 独白:这种包容力是我所见过的其他衣服都不具备的 高中同学寄来的校服小熊让我整个周末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你知道,如果市面上最常见的毛绒玩具熊穿上了你曾经穿过6年的校服,那种萌萌的代入感一定会在瞬间勾起无数的回忆。 我的高中校服是那种最普通的蓝色,看上去还算稳重,也不失活力。即便如此,当年的我们还是对这套每天都要穿的衣服吐槽无数。一个最经典的指责是,胸口和袖子这两处最容易脏的地方,居然统统被设计成了白色,于是你经常可以看到各种脏兮兮的小孩在校园里走来走去。 当然,按照校规,凡是去学校的日子都是一定要穿校服的,否则在进校门的一瞬间就会被戴红袖箍的值周生毫不留情地拦住,把你的名字记在小本上,然后在文明班评比的分数上扣分。文明班评比是一个全校的综合评价体系,满分100,班级成员出现任何违规违纪行为都会被扣分,迟到、不穿校服、不上课间操,校园保洁区不干净、班级值日不到位、放学不回家等,每人次1分,每周结算各班级的分数,并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当众宣读。 十几岁的小孩子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当一个人的行为与班级荣誉挂上钩的时候,穿不穿校服就已经不是个人范畴的事情了。印象里,很多同学都有过相同的经历:前一天的体育课上滚了一身泥土,放学回家了赶紧脱下来洗干净,哪怕第二天早上校服还潮乎乎的,也会拿吹风机烘干,再穿上去学校。 因为很少有机会穿其他衣服,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少年时代几乎全都是蓝白相间的形象。妈妈倒也乐得如此: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处在自我意识崛起但审美品位又不太健全的阶段,要是天天闹着穿一些花里胡哨的奇装异服,当父母的估计会头疼死吧。更何况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衣服经常穿着穿着就小了,但校服不会——家里也因此省下不少置装费。 校服不会小,那是因为买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比“合适”大两码的尺寸,一是为长个儿留出富余量,二是要给冬天时塞在里面的毛衣、秋裤备足空间。而校服也确实有一种神奇的效果,就是无论你夏天穿着它晃晃荡荡,还是冬天穿着它圆圆滚滚,都不会显得特别可笑——这种包容力是我所见过的其他衣服都不具备的。 那个年代的孩子普遍清瘦,骨架也不像成年人那样方正舒展,再套上大尺码的校服,很有一种摇摇欲坠的喜感。女生们总喜欢把手缩进袖子里,只把手指尖露在外面,无论写字、做课间操、扫地、跑步或者是打篮球。这种小小的颓废风格在少男少女中间颇为流行,而老师和家长们反复念叨的“袖子长就卷起来,那样显得精神”,则被认为是过于昂扬,“傻得冒泡”。 常年穿同样一身衣服,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更何况是十几岁的花季少年。于是大家很自然地开始寻找其他彰显个性的可能。关于发型,学校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毫无发挥空间,想来想去也只有书包和鞋子可以时不时地变换一下。除此之外,另一个重大发现是,冬天时如果在校服里面穿一件连帽衫,再把帽子翻到外面,这样既不违反校规,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你在一群小蓝人中的识别度。 人或许就是这样,当你考入心仪的学校之前,那身衣服是梦寐以求的荣耀;而一旦真的穿上它了,又会觉得枯燥、厌烦,觉得被束缚、被压抑。 于是毕业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扔掉了我的校服。 直到有一天,我在地铁里看到一个身穿和我当年同样衣服的女孩,马尾辫,背着双肩包,行色匆匆。我看着她从站台上快步走过,就像看见当年的自己。 忽然间就毫无来由地觉得亲切。我知道,人群中那格格不入的蓝色才是我少年时代最深的烙印。 关键词:表达个性 场景:我当年画在校服上的那只老鹰很小,但还是没有逃过班主任的眼睛 独白:谁要是穿校服都漂亮,那就是真正的男神女神级人物 我现在住在深圳,在这里,无论哪所学校,也无论男生女生,大家都会改校服,风格特别一致:上衣裁得很短,下摆收得很紧,裤腿也会改小。对于学生们的小动作,学也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何况,实穿效果确实不错。周五下午,学校放学早,地铁到站,上来一群男生女生,亲密而平凡的聊着上课的事情,脸上是我喜欢的青春飞扬,十分的养眼。不过,有些小朋友过犹不及,上衣改得太短,稍微晃一下,肚脐就露出来了。 这种风潮起于何时,无人知晓,反正我搬来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遥想第一个改校服的人,那可真是个天才,反正我是想不出来,也没这个胆儿。我最出格的举动,也就是请高人给校服上画只老鹰,还是非常小的那种,近视一点的老师根本看不见。 对于校服这件事,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它便宜啊!我上学的时候,初中高中都是重点,大家有幸坐在一个教室里,说明成绩都在一个基准线上,但经济情况就千差万别了。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整天比吃比穿,那还了得?统一穿校服,也是学校的一片苦心。一套校服60元,把学生的家庭经济差异全部抹平。 “以后每天都得穿,不穿不能进学校。”班主任再三强调。同时,考虑到大家正在长身体,校服的理论寿命又有3年之长,所以她又善意地提醒大家,尺码要买大一点。隔了一个周末,我们就宽袍大袖地出现在课堂上,有女生举手回答问题,先要款款晃一下袖子,好像京剧里甩水袖。裤子普遍拖在地上,早操过后,地面干干净净——被大伙儿的裤腿扫的。那时候,我们都念初一,长得快的学生,一年不到,就能撑得起校服了。 尽管穿着统一,攀比还是无所不在,比如运动鞋,再比如山地车。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的应对策略是,神经大条一点,假装这些都不存在。渡边淳一说过,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校服就很“大条”,没有时节之分,全年只有一套。北方四季变化太大,一套校服,恐怕难以应付。好在学校很讲变通,无论怎么穿,身上只要有校服元素即可。也就是说,只要穿着校服上装,或者是校裤,秋天就可以套毛衣,春天可以穿长袖T恤,夏天可以套短袖,冬天可以裹羽绒服。 穿着这身百搭校服,其实特别方便。在操场上摸爬滚打,站起来拍拍土走人;吃饭的时候,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会担心油点溅在衣服上;在家里干活儿,它又是最好的劳保服装。要是穿好一点的衣服,那就得小心翼翼了。 对校服的指责之一是抹杀个性。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基础上表达个性,成为很多学生业余研究的课题,不少时尚先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针对如何穿校服的。现在网上有个视频,关于校服的若干种穿法,是对这一流派的总结。另一种就是对校服本身的改良。上文提到的改裤腿就是,给校服涂鸦的也算。我当年画在校服上的那只老鹰很小,但还是没有逃过班主任的眼睛,念在我成绩尚可,也没怎么忤逆过老师,她也就不计较了。而老鹰的原作者,目前还在我们那座小城,已经是当地知名的平面设计师了。 我们的校服丑,这是真的。不过,我因此获得了另一条宝贵的经验,时至今日我仍坚信不疑:谁要是穿校服都显得漂亮,或者说很有气质,那就是真正的男神女神级人物。 另一方面,这么丑的校服穿久了,随便挑一件自己的衣服穿出来都会很激动,觉得自己好帅啊——感受生活的美好,其实就这么简单。穿过校服之后,我一直不太讲究穿着,随便套一件普通夹克,就觉得自己帅到不行了。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一点都不帅,而且从来就没有帅过。这,也算是校服后遗症吧。 关键词:灌篮高手 场景:操场上摸爬滚打,站起来拍拍土走人 独白:这样,才能将回忆包裹,静静地,一如当年青涩的模样 我已经大学毕业2年了,校服时代也已经过去6年了。不过回到母校看看学校里的孩子们,校服似乎跟我们上学的时候比并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是宽松的运动服。女生红色系,男生蓝色系,后背上印着学校的拼音缩写。我们这里的学生是每天都要穿校服的。蓝色、绿色、白色交织在一起,外加上校名的拼音,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学校的。 从上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校服伴随了我们16年,但穿来穿去总离不开运动服的基本款式,只不过是颜色、布料、后背上logo的区别。 我上初中的时候,校服是正宗的加厚版防雨布运动服,女生橘红色,男生海蓝色。全体学生要是参加什么集体活动,就全部统一穿上校服,走起路来就是一片浩浩荡荡的刷刷声。而且这种扎眼的亮色还特别显皮肤黑,布料又太厚不透气,尤其活动的时候这刷刷声实在太大,如果上课穿,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所以没过多久,学校又做了一批新校服,这一次更是开风气之先,做的是我们那时在香港电影和日本电影里常看到的西装式校服,这也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的一套西式校服。 那个时候《灌篮高手》动画片正风靡一时,每天下午放学后,大家都飞快地往家里跑,趁吃饭时间看一集《灌篮高手》,然后在晚自习之前的几分钟展开热烈讨论,把当天动画片里的精彩情节再重温一遍,乐此不疲。所以这次做西式校服的消息一出,所有人都很期待,想象中那应该就是女生像赤木晴子,男生像流川枫。可惜世上所有的事情总是逃不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规律。校服是做出来了,也的确是照着电视里的样子:深蓝色、西服样式,下装是女生及膝裙,男生西裤。可是穿在我们身上为什么就跟电视里那么不一样呢? 我们的校服不知用的是什么布料,爱粘毛、爱招灰,还爱起静电。上衣有衬里还好点,裤子一穿就全贴在腿上。还有,我们的西式校服只统一做了上衣和裤子,没有衬衫。那个时候,像我们那么大的初中半大孩子一般都没有正式的白衬衫可穿,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是套着毛衣、秋衣穿。脚上也不可能天天穿着黑色皮鞋,都是帆布鞋、运动鞋、棉鞋随便穿。再加上校服穿了没几天,两个袖子就在桌上磨得发亮。沾着灰、贴着腿、间或挂着点菜汤儿油渍,这款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西式校服,完完全全被我们穿出了城乡接合部的感觉,跟电视里的学生装有天壤之别。这样的校服改革在我们这个北方小小的地级市做,我们校领导的意识不可谓不前卫,可惜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后来我上了高中,我们那一届省重点高中选择的校服居然跟NBA芝加哥公牛队的队服一模一样。那会儿正是乔丹和公牛队最风光无限的时候,我们班一名男生在初中毕业后特地买了一套公牛队队服,没想到一上高中竟然跟校服同款,他也是醉了。区别在于,公牛队的队服后背正中是一个公牛的头像,而我们的校服是“实验中学”几个字,运动服的两条袖子上各印一排字母,公牛队印的是“bulls”,我们的校服是“shiyan”。 现在想想,经常被人诟病的运动款中国式校服也挺好。它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既可以趴在课桌上睡觉,又可以进行各种上蹿下跳的活动,怎么动都舒服,随意在操场上摸爬滚打,站起来拍拍土就能走人,它还能有效地掩盖身体曲线,正适合中国少女偏保守的风格。当然,如果你足够有个性,虽是千人一面的校服也不能掩盖你的风采,你会把运动服的一条裤腿卷到膝盖以上,蹬着新款单车飞快地穿过人群;你还会悄悄地在上衣的领口钉一枚别致的胸章,在衣服的底边绣一个属于你的字母。 而如今,那些曾经与我们一起穿校服的人们,他们在哪里呢?曾经属于我们的那件校服,它又在哪里呢?肯定连同回忆,被放在衣橱的某个角落,许久没人动过了吧?这样也好。这样,才能将回忆包裹,静静地,一如当年青涩的模样。 关键词:升旗仪式 场景:被罚站的同学通常一言不发 独白:所有人穿的都是一样的,你分不清谁是谁 在我读书的时候,校服只有星期一才要穿,平常都可以穿自己的衣服。整个学区的校服也都是统一的,每个学校不会各自去订做,自然校服上也没有校名。 所以,现在一听到校服两个字,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和“星期一”联系起来。在我眼里,那是一个星期里最单调的时候了。整个学校都穿一样的颜色,伴着进行曲,所有同学朝着一个方向,走到操场参加升旗仪式。 校服一点也不好看。深蓝色,白领子,男生的领口是蓝边,女生的是红边。裤子也是深蓝色的,裤缝也有一道边,同样是男生蓝色、女生红色。 同学们几乎都是升旗仪式一结束,就立刻换上自己的衣服。印象中,假如有谁升旗仪式没穿校服,就会被从班级的队列里叫出来罚站。班级间的空隙因而经常站着一两个穿着“花花绿绿”的同学。通常还有值周生来计分,有几个人不穿校服,班级就扣几分。每当计分的人走过班级,班主任就会看看哪些人没有穿校服,然后恶狠狠地瞪着他们。 于是,看那些同学就会成为升旗仪式的“保留节目”:“你看,那不是××班的××吗?”“哈哈,没穿校服……”这样的窃窃私语发生了好多次,每次都是在老师巡视的时候自动停止。被罚站的同学通常一言不发,即使平常再嚣张的同学,在集体的关注之下,也不敢嘻嘻哈哈。有的同学在老师看着的时候,连忙低下头做认错状;老师目光一移开,表情马上恢复正常,或者和周围的同学继续聊天。 我当然也不喜欢校服,至少,在下课找人或者搞恶作剧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人穿的都是一样的,你分不清谁是谁。 想起电影《浪潮》。 对于学校来说,校服大概是最经济、方便的管理方式,它最容易激起集体主义的认同,一旦自己的行为与周围不一样,就会主动设法去纠正自己,融入周围的浪潮中,以免被集体“开除出局”。 但整齐划一又怎么会是青春的记忆呢? (艾一克) 关键词:被嫌弃的校服 场景:同样宽大的衣服穿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有了不同的风貌 独白:经历时,我们厌烦,过去了,我们惋惜 那时候,所有中学的校服都是一个模样。宽大的运动套装,白色永远是底色,上面有彩色的色块拼接。说是彩色,其实大多数校服都是用深浅各异的蓝、紫、绿色而已,要辨别各校的区别,就得关注颜色和细节,当然,最直接的还是看校服胸前绣的校徽和背后印的校名。 我的校服是紫罗兰主色,上衣和裤子都拼着小小的红色三角。在“哪所学校的校服更难看”的讨论中,我们的校服总是能以高票获得“比较不难看”的称号。但即便如此,校服也永远是同学们最讨厌的衣服。 校服只要在进校和升旗时穿就行,而且也并不要求全套穿齐。于是,只穿上衣成了那时候臭美学生的两全方法,进了教室把上衣脱掉就行了,里面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我自然也是用这种方法臭美的。可高中以后,不穿校服裤子并不全是为了漂亮。因为校服上衣很宽松,所以一直都能穿,可是几年过去,裤子却越来越短。有一次,学校突击整顿校风,要求学生必须在周一升旗仪式上,穿着全套校服,我不得已把校服裤子套在了牛仔裤外面。裤子很短,站起来时还能勉强到脚踝位置,可一坐下运动式的收口裤脚就一劲儿往上收缩,一直缩到小腿中间,抻得牛仔裤也皱巴巴的,别扭极了。那天的第一节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思绪全都纠结在蹩脚的裤脚处,恨不得这45分钟能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升旗仪式一过,我就赶忙跑到卫生间,把校服脱掉,那速度比百米跑步时还要快。 尽管多数人像我一样嫌弃校服,但那时候,也有同学常常穿它,尤其是男生。秋冬天穿着当运动服,即便不小心弄脏蹭破,回家也不会挨妈妈的数落。到了夏天,校服上衣也能派上大用场,它能充当坐垫,铺在足球场的草坪上、跑道边或者操场看台上给女生坐。 校服穿得多了,它的各种潜能就被同学们发掘出来,同样宽大的衣服穿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有了不同的风貌。有的同学喜欢把袖子卷上去,有的男生把拉链拉到头,领子立起来,显得干脆利落。有的女生则特意把上衣订大一码,袖子盖到手中间,下边拉到大腿处,像一件长长的韩风套衫,再穿一条裙子或者紧身牛仔裤。我喜欢把翻领折下来,把下边提上来,当成夹克穿。 可是不管怎么穿,怎样用,我对校服一直喜欢不起来。毕业后,聊起校服的往事,一位朋友说她把所有的校服都留存做了纪念。“校服是我最讨厌的衣服。可是,看到校服,就能想起以前的校园时光,又很怀念。”朋友这样说。 其实校服跟很多事物一样,经历时,我们厌烦,过去了,我们惋惜。有点像高考,也有点像无疾而终的恋情,还有年少时做过的荒唐事。而我的紫罗兰色校服,和这些时光一样,早已不知所踪。 关键词:一统江湖的运动服 场景:女生开始知道要漂亮,即便是校服,也能穿出花儿来 独白:校服如此,青春如此 无论是端庄淑女的中式学生装、活泼清纯的日本水手服,还是彰显气质的英式制服套装,这些都是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校服。对我而言,贯穿整个学生时代的,还是那一套套一统江湖的运动服。无论色彩怎么变,款式怎么换,校服还是脱离不了运动服的味道。此类校服的要义就是,所有人穿上都会变成一个模样。 小学校名“劲松”,校服是绿色的运动服,也不知这两者之间是不是真有因果关系。校服只分大小,不分男女,无论冬夏,只此一套。当时隔壁那所小学的校服分季节,尤其是夏天那身水手服,不知羡慕死多少我们学校的小女生。 初中高中的校服依然是运动服,依然不分男女。所幸学校人性化管理,不强制每天穿,只有每周一升国旗时要求穿上衣——连裤子都没要求。 女生大概从高中开窍就知道要漂亮,因此即便是校服,也能穿出花儿来。比如,坐在教室里,胳膊不穿进袖子,披着,显飘逸;热的时候,把上衣袖子系在腰上,显潇洒;就算规矩地穿在身上,能不拉拉链就绝不拉,不然肚子前堆起一坨,显得无比臃肿。 也不知这些通行全国的校服都是谁设计的,反正“修身”、“时尚”这些形容词,被统统绕开了。有小道消息认为,这是防止学生早恋的利器,用衣服掩盖少男少女外貌的一切优点。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一个萌妹子穿着运动款校服,依然青春无敌——我这才明白,美人穿什么都是美人,和衣服的关系并不太大。 终于,上大学了,不必再为校服纠结。不过,当有一天看到隔壁寝室毕业于外国语学校的上海姑娘,穿出一身英伦风的制服,并且得知这是她的高中校服后,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据说现在一些大城市中学的校服,已经脱离了运动服的窠臼,开始考虑审美,我作为前辈,遗憾中也略感欣慰。 如果可以回到少年时,就算每天穿那身丑到一定境界的运动服你愿意吗?我愿意。可是,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想起那首《Que sera sera》: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 校服如此,青春如此。我们当年穿的制服_运动服论文
我们当年穿的制服_运动服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