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论文_孙丽欢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论文_孙丽欢

哈尔滨市道外区顺迈小学校 孙丽欢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按

“总——分——总”布局,结构整齐,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主题突出。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沉凝重,语言运用质朴平实。

设计理念:

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生活导引,激疑研读,互动生成,积累内化”的模式之于“读”,导之于“悟”进行教学,本设计力求体现由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的思想,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良苦用心、意味深长”等词语。

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联系生活,体味爷爷与“我”

之间的真挚感情,感受爷爷的良苦用心,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4、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唤醒生活———亲近压岁钱)

1、出示“压祟钱”

师:你认识这几个字吗?读出来,看着你满脸的狐疑,仿佛你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孩子。(指名汇报)

生:那个“祟”应该是错了。

2、师:其实,这个没有错。

开始时,压岁钱是为了祈福平安。最早出现在汉代,到了明清朝代,民间普遍流行用铜钱给孩子压岁钱,因为“岁”与“祟”同音,鬼鬼祟祟的“祟”多指鬼怪,所以又称“压祟钱”。希望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古有“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后一种便是沿袭至今的用红纸包裹,由长辈分给孩子的压岁钱。随着货币更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寄予了长辈对孩子成长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初读感知(走进文本——感知“压岁钱”)

(一)师:下面就请大家带着疑问自由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请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二)词语盘点,扫清障碍

咀嚼:

(1)“嚼”是多音字,出示“嚼”的三个读音,并让孩子读一遍。

(2)“咀嚼”的含义:

师:那“咀嚼”是什么意思你能理解吗?那大家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第一句话:食物在我们吞咽之前要仔细咀嚼。(用牙齿细细地研磨)

师:那我们再看看文中的的“咀嚼”也是“研磨东西”的意思吗?(指名汇报)

出示: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但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一直没忘,有时一想起便咀嚼一番。

师:(过渡)咀嚼这个词你理解了吗?这个词不但有本意,还有引申义,希望大家以后能尝试运用。

攒:

“攒”纠正读音,那“攒”是什么意思呢?强调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引出课文的原话。(指名读一读)

(三)师:没有了词语的障碍,相信大家读文的速度一定会提高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借助上面的词语进行总结概括——抓关键词语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味)了年幼时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经过反复(咀嚼)爷爷(意味深长)的话语,(领悟)了爷爷的(良苦用心)。

注:当学生填第一个空时,(时间)提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 第1段中“年幼时”,第2段的“7岁那年春天”,第4段的开始有“有一年的春天,我已经10岁了”,第6段的开始“12岁那年春节”,第7段的“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师板书:按时间顺序叙述)

师:这样叙述会让文章的层次清晰,结构整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深读感悟(细读文本——质疑“压岁钱”)

10岁时: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10岁,看看我寻找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1:我从文中的“一步步量”“一块块掀开”等动作写出了“我”的迫切心情。(指名读)

(男女生接读)

生2: 我也抓住了文中的动作描写:“坐”、“抓起”、“扔”等词,感受到了“我”找不到时的失落心情。(那你能用读展示一下吗? 指名读)

师:老师也想与你们合作读一下,你们欢迎吗?(师生接读)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12岁时

生汇报,师出示:“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师:这里的“钱”指的就是我们花的钱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我觉得是指积聚在身上的本领和能力。

生2:我觉得应该是指自己的命运、未来、前途和幸福。

师:那其实爷爷是想说:(指名汇报)

A、爷爷希望你能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摆脱贫穷,创造美好的新生活。(板书:创造美好生活)

B、孩子,你长大了,要靠自己的本领去生存,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C、你自己的天空要靠自己去支撑,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满怀希望!

E、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师:这就是爷爷将压岁钱藏在我上衣口袋的良苦用心,他希望我能自食其力。(板书:自食其力)

师:孩子们领悟的真透彻,这就是爷爷意味深长的话语,它的背后暗含着对晚辈朴实与殷切的希望。

4、深化“压岁钱”

(1)师:相信此时爷爷的话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那就让我们再来感悟一下爷爷的良苦用心吧!(学生再读爷爷的3句话)

“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孩子,咱一家人吃菜就靠这园子,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啊!”

“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2)师:爷爷这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无不倾注着爷爷对我的爱。爷爷没有刻板直白地讲道理,而是把给压岁钱当成是教育“我”的好时机。爷爷用这种朴实的方式引导“我”明白其中的内涵,这正是爷爷寄托在压岁钱上的良苦用心啊。(板书:良苦用心)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作方法,拓展延伸。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师: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但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一直没忘,有时一想起便咀嚼一番。

爷爷没有读过什么书,识不了几个字,却懂得生活的艰辛。

(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师生接读填空)

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予希望的对象了。

对母鸡的希望是多下蛋,这样才能多卖鸡蛋换几个零花钱。

对土地的希望是年年有个好收成,这样才能维持最基本的衣食所需。

对孩子的希望是晚辈能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这样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摆脱贫穷,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2、师:从文中的爷爷三次独具匠心的给孩子压岁钱的故事里,你有了怎样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下。

(1)其实每一位父母都是爱他的孩子的,只是方式不同。

(2)我应该理解我的爸爸妈妈教育的方式,尽管他们不会像这位爷爷的方式这样含蓄,但是它们的初衷都是爱我们的。

(3)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们!

3、孩子们,从你们的感悟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课文的真切理解,这都源于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

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动作、语言) 它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体现。

按时间顺序叙述 他会让文章结构整齐,层次清晰。

抓关键词概括文章的大意 能够将文章的主旨概括的精准,简练。

4、作业:学以致用,小练笔写写你印象深刻的一次收压岁钱的经历。运用上本课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孩子们爱是无言的,也是无声的,亲情是无价的、也是无偿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无私的爱与亲情,才让我们有了一次受教育和感动的机会,让我们珍惜亲情,珍爱生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更加璀璨的美好未来吧!

Ppt出示:因为用心,我们看到了亲情!因为咀嚼,我们品味了人生!

论文作者:孙丽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论文_孙丽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