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项目工程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项目施工风险,降低成本投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施工合同是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管控时的重要依据,为实现工程建筑的目标奠定基础。风险防范能够有效降低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投入。对此,为推动建筑行业更近一步,文章就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
前言:经过多年发展,而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越发迅速,建筑工程逐渐向大规模、长周期转变,施工难度相应增大,为建筑工程带来较大风险。合同作为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加强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关键[1]。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相比,我国在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对此,采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合同效用,推动工程顺利实行,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意义
1.1.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合同作为当事双方间设立的民事关系,依法签订合同后,一方需要根据合同规定完成建设,一方需要依照商定验收工程并给予预先商定的报酬,双方间的关系受到法律保护,若一方未依照合同完成任务,将受到法律制裁。在工程建设中,合同的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更进一步,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2]。
1.2、合同管理对工程管理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施工中,常出现虽然签订合同,但是,合同却仿若一张白纸,难以起到约束作用。并且,在合同管理中,仅作表面功夫,合同并未落至实处。当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应充分利用合同管理,将合同中的各项落实,以法律手段约束合同双方,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为工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1.3、合同管理能够有效约束施工行为
在工程项目签订合同时,合同中多会明确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等,并且,保障合同具有法律效应,才能真正约束施工中的各种行为。在工程项目中,加强合同的管理,有效约束了甲方依照合同支付以方便款项,约束乙方依照合同按时完工且保障工程质量。总之,在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再来约束施工行为上有重要意义。
2、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风险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因管理质量问题,为工程带来诸多风险,其中,下列风险是合同管理中常见风险。笔者对此展开探讨,为后续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2.1、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指能够控制的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不在控制范围的风险。在合同管理中,对于前者,应规范合同管理,将信用评价、风险评估的履行、合同争议的解决进行规范化,有效保障合同的主体地位[3]。对于后者,主要是指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因经济与政治影响,合同难以正常履行,出现变更,以此带来不可控风险,对于不可控风险,仅能采用有效手段,降低风险因素,将损失降至最低。
2.2、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风险
在合同管理中,直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因直接责任导致的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合同主体并非风险责任人。前者主要是指合同签订过程中,因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评审不规范,合同履约不规范,合同监督不到位等引发的风险,后者主要是指第三方责任人导致的合同风险。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在合同管理中非常常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环境风险
建筑工程是作为大规模项目,涉及内容众多,在合同管理中,常出现各种因素导致风险管理,其中,内部原因与外部环境是导致工程风险的重要因素,合同管理因此出现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环境风险。内部管理风险是合同内部管理中间常出现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则是因外界因素,合同难以顺利履行,为工程建设带来风险[4]。其中,外部环境风险并非本身环境导致,而是外部因素,如:政策、市场经济变动,合作方无法正常履行合同等,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风险,因此,对于外部环境风险,防控几率较低,应加强外部环境监测,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合同内部管理风险,主要受工程内部因素影响,如: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流程不规范、监管人员不到位等,因此,风险可提前防范。
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强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成为重点。笔者依照自身工作经验,对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措施展开探讨,以期实现工程建设时的质量、成本与进度等三大目标。
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有效防范风险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某些不法人员为得到更大利益,利用法律漏洞,打擦边球,为工程建设带来风险。实际上,导致上述风险的因素主要是:合同条款不够严密、合同存在漏洞等,为不法分子提供钻漏洞机会。对此,为有效防范并控制风险,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成为重点。在制定合同之前,相关人员应详细了解国家法律规范,保障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其次,在合同制定完毕后,应详细检查合同条款,若存在不缜密之处,应及时依照法律条款补齐;最后,培养合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制度的作用,防范风险,保障工程质量与成本。
3.2、积极引进信息化手段,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引进,提高了合同管理效率,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对此,企业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将合同签订、合同审批、付款等环节全部引进信息系统中,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保障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应将合同管理系统与企业财务、物料采购等系统全方位衔接,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降低合同管理成本,有效避免人为失误导致的风险,充分发挥合同的效果。
3.3、优化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养,降低风险损失
在企业发展运营中,人作为根本,人的综合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此,在合同管理中,为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有效控制风险,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成为关键。在合同管理人员培养中,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在合同管理人员选拔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所选管理人员对合同相关的法律法律非常了解,且具备专业水平,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职业道德较高,为合同管理的秩序性奠定基础。其次,对合同管理人员加强培养,定期进行合同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合同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最后,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阶段性考核,考察其专业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建立奖惩制度、激励机制等,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合同高效管理奠定基础,有效降低风险控制。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因管理不足,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影响了合同管理质量,为工程建设带来风险。对此,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积极引进信息化手段,优化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有效提高合同管理质量,提高风险防控,推动建筑工程顺利展开,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刘琳琳.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00015-00015.
[2]李刚.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及其控制措施[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4):45-45.
[3]程营.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控制研究[J]. 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3):00097-00097.
[4]蒋宇.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分析[J]. 低碳地产,2016,2(11):89-89.
论文作者:余锦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风险论文; 合同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风险防范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