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生与利用外资绩效_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内生与外资的利用绩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外资论文,生与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4)02-0032-06

经济增长有效率与否决定了一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根据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时实现最优化的效率原理,经济增长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储蓄率水平与储蓄资源的配置。在经济开放的情况下,一国的投资来源除国内的储蓄外,还可以以外资流入的形式从国外获得储蓄,因此外资无疑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大量引入外资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却没有被有效利用,不合理的引进与利用外资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不稳定甚至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1-3]。可见,外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向的。也正因为如此,对外资使用绩效的透视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就我国而言,许多学者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有意义的研究。例如王林分析了外资流入对不同部门的冲击[4],张建勤则分析了外资的投资效应[5],但这些研究的分析角度大都缺乏严密的理论基础的支撑,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的实证对这一问题重新加以认识。为此,本文将从两个层面来完成这一工作:一是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之上分析外资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冲击效应;二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样本资料对上述三种效应分别进行实证分析。

一、外资流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分析

(一)经济增长模型的构造

由于对一些参数,尤其是储蓄率的外生性假定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因此难以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界定的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来考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为此,这里选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作为研究的基础。为了分析外资流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影响,根据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我们给出资本积累路径的基本微分方程如下[6](不考虑本国资本的流出):

式中各变量的含义为:k—人均资本存量;s—平均储蓄倾向;f(·)—生产函数;Fc—人均外资流入水平;Fc[,1]—直接用于资本形成的人均外资流入水平;n—人口增长率;δ—资本折旧率。

式(1)的经济含义为:人均资本的增量等于人均储蓄与直接用于投资的人均外资流入之和减去人口增加和资本折旧所消耗的部分。另外,在某些区间段f(k,Fc)满足生产函数关于k的二阶导数不是在整个区间上均为负,保证了资本的边际产出在经济增长的某些阶段是递增的,这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固有特征。

(二)相位图分析

为了了解外资对经济增长路径和性质的影响,下面利用相位图对微分方程(1)进行图解分析。

图1中,曲线具有三角函数形式是因为生产函数在某些区间关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因此其平均报酬(f(Fc)/k)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假定初始的资本存量与产出非0)。

图1 微分方程(1)的相位图

先来考察没有外资流入的情形。由图1可知,在经济的增长路径中有四个稳定点:

k趋于减少。由于在两种情况下经济中的资本存量都有向k[,0]收敛的趋势,因此k[,0]是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点。对其它三点做相似的分析易知,k[,1]具有稳定性而k[,0]*与k[,1]*均不具有稳定性。上述分析表明,只要k∈[k[,0],k[,0]*]或[k[,1],k[,1]*],经济都将收敛于最低的资本存量水平,因此我们称这两个区间为“增长陷阱”。由式(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除非有足够的外资流入或产出和平均储蓄倾向的提高,否则经济将无法跃出这一陷阱。

现在假设经济处于稳定的点,我们来考察有外资流入的情形。由微分方程(1)右边各项与外资的函数关系可知,外资流入将使经济增长的路径发生如下三种变化:

经济将摆脱增长陷阱的束缚而达到新的稳定点k[,11],否则经济将稳定于更低的资本水平点k[,10]。此时,外资对储蓄和产出的综合效应越小,k[,10]越向k[,0]靠近,即外资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越小。

图2 外资冲击的情形1

图3 外资冲击的情形2

则经济将持续一个较长的增长时期并最终稳定在点k[,11]。另外,外资流入对储蓄和产出的综合效应越大,经济越收敛于更高水平的稳定点。

则经济在经过一个长期的增长过程后将稳定于点k[,12]。与(2)中的情况相似,外资流入对储蓄与产出的综合效应越大,经济就越有可能跃出增长的陷阱而走向持续增长的路径。

图4 外资冲击的情形3

总结上述三种情况下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可知,外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增长路径的影响效果取决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外资的流入结构。外资流入中直接用于本国投资的部分所占比例越大,就越有可能使本国经济摆脱增长陷阱的束缚。二是外资流入对平均储蓄倾向的影响程度。外资流入对平均储蓄的正向效应越大,就越有助于经济达到更高水平的稳态。三是外资流入对产出的影响程度。与平均储蓄倾向下的情形相似,外资对产出的促进作用越大,经济就越有可能实现更高水平上的稳定增长。在以下的内容中,我们将依次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我国的外资利用绩效进行分析。

二、外资利用结构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里首先从外资流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角度对我国的外资利用结构进行考察。由图5、6可知:

图5 我国外资利用的结构变化

图6 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第一,外资流入有助于我国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根据图5的数据信息,外资流入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对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对外借款在1993年以前一直是逐渐递增的,但此后则基本上处于一种不断下滑的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则一直保持不断上升的势头。从具体的变化轨迹来看,1992年以前我国外资流入的构成中,对外借款一直是超过外商直接投资的,但到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已为对外借款的4倍多。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利于消除增长陷阱对欠发达经济持续增长的限制,由此可见,我国外资流入结构的变化特征对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形成中所占比重虽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总体说一直是比较低的,这限制了经济增长的跨跃度。由图6可知,这几年外资在我国固定资产形成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左右,而国内贷款大约为15~25%,其它投资则占到了50~60%。表明虽然外资在经济增长的某些阶段可能对经济跳出增长陷阱的束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且由外资所直接引致的经济增长的跨跃度是有限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的是本国的金融资源。

三、外资与国内储蓄动员能力关系的实证

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外资对国内储蓄动员能力——平均储蓄倾向的冲击是影响经济增长路径的途径之一。外资对平均储蓄倾向的冲击表现为外资与国内储蓄之间的两种关系:一是二者是互为替代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往往在于一国实行了不适当的利率与汇率政策,例如,如果一国的汇率高估;那么使用外资就会显得很便宜,这种情况下外资的流入就有可能排斥本国资金的使用,从而使二者之间形成替代关系。二是二者关系是互补的。这种关系的形成往往表明本国的利率与汇率政策比较合理以及本国的投资环境比较不错,外资的流入给国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对国内储蓄产生了一种放大效应。为了从实证的角度对外资与国内储蓄的关系进行考察,首先来建立适应我国情况的外资需求模型。

由于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因此汇率的变化对外资的流入可以认为是不起作用的,鉴于此,根据经济理论中外资流入的决定因素,这里将我国的外资需求函数设定为如下形式:

frc=f(r,s/I,y,ε)(2)

这里,frc为外资的流入水平,r为实际利率,I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s为国内储蓄水平,y为实际国民收入,ε为随机扰动项。由经济学原理及上

利用区间为1984~2000年样本数据,对式(3)进行OLS参数估计,所得结果如表1。

表1 外资与国内储蓄关系的OLS估计结果

从模型的OLS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对系数估值还是对模型检验的统计量都显示,式(3)是描述我国外资需求行为的一个不错的拟合模型。通过对系数理论假设符号与实际符号的对比可以看出:

第一,贷款利率的系数估计值符号与理论假设是不相符的,但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对资本项目管制的事实。从理论上来说,一国国内贷款利率的提高有利于从国外吸收资金,不过外资能否大规模流入还有赖于资本项目受管制的程度。若资本项目是不受管制的,那么为了追求高的投资利润,外国资金的拥有者就会增加向高利率的国家放贷,否则虽然外资有追求高收益的动机也难以进入一国的金融市场。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一直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外资流入对利率的反映出现了与假设不相符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从前面对外资流入结构的分析来看,我国的外资利用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外国直接投资而不是对外借款,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我们的分析。

第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外资的流入是同向的,说明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前景对外资的流入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如上所说,我国的外资流入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为主,而外商是否增加在一国的直接投资数量关键是要看一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其投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国经济增长前景和投资环境都可以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化来反映,高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往往表明该国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是不错的。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外资流入的关系正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外资流入的良性效应的事实。

第三,储蓄—投资比的系数估值的正负号表明,我国的外资流入是与国内储蓄的动员成互补关系的,即外资流入对平均储蓄倾向的影响效应是正的,这间接地增加了经济摆脱增长陷阱束缚的可能性。由表1中的结果,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不仅是正的,而且T检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将其与理论假设的预期结果相对照,表明外资与国内储蓄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根据分析,在图3、图4和图2三种情况下,外资对储蓄的这种放大效应意味着经济更容易实现较大跨度的持续增长或减弱经济的衰退程度。

四、外资与产出关系的实证

现在开始考察外资影响经济增长路径的第三个因素——外资与产出的关系。为此,我们将外资做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当中进行实证分析。

为了避免外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建立如下的动态Cobb—Dauglas生产函数:

这里各变量的含义为:t—时间;k[,t]—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t]—全社会劳动者人数;fc—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来自外资的部分;ε[,t]—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且服从正态分布。两边取对数,将式(4)变成线性形式有:

这里c=lnA。与上面的作法相似,利用样本区间为1984~2000年数据,对(5)中各参数进行OLS估计,所得结果如下:

表2 生产函数的OLS估计结果

自变量模型1 模型2 模型3

5.21

14.50 2.43

虚拟变量(I)

(1.64)

(3.90) (8.16)

0.16

0.25 0.14

时间(t)

(5.94)

(8.89) (30.2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数 -0.03 -1.85

(lnk[,t])

(-0.27) (-2.53)

全社会经济活动人数对数 -0.57 -0.34

(lnl[,t])

(-1.04) (-3.51)

全社会固定资产形成中外资

0.44 0.44

比重对数(ln(fc/k[,t]) (4.43) (6.90)

ADR 0.995 0.988 0.995

DW

1.37

1.15 1.01

F

866.61 472.641734.80

注:括号内值为T统计值。

根据OLS回归结果,从模型1来看,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效应的是技术进步率与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形成中比重的增长。具体来说,若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形成的比重增加1%,则可以带动国民收入增加0.44百分点;相比较而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与劳动人数的增加非但对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还有负效应。不过从统计意义上来说,这一结果的产生或许是由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所致,为了解决这一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又分别采用了模型2和模型3的形式进行参数估计。在模型2中,我们去掉全社会固定资产中的外资所占比重这一变量,而采用标准的C-D生产函数进行了参数估计。回归结果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中外资所占比重的被剔除并没有改变变量系数估计值的符号,而且从对模型整体检验的三个统计量来看,去掉全社会固定资产中外资所占比重这一变量实际上降低了模型的整体拟合性能。从模型3的估计结果来看,尽管去掉了劳动和资本投入两个变量,但模型的回归结果与模型1显示出了惊人的一致,而且模型的拟合优度也没有明显的下降。由此可见,模型1的回归结果是可信的,因此可以将其用于进一步的经济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形成中外资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表明,对我国而言,外资对经济增长路径影响的两个间接效应——平均储蓄和产出都是正的,图3、图4两种情形下的分析表明,这大大增强了经济跳出增长陷阱的束缚从而实现在较长的区间段内保持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劳动投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并没有相应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而反映广义技术进步率的t的系数却是正的,这表明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粗放型的要素投入的增加,而是靠物质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的。因此,从这两点来看,我国的经济增长应当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五、结论与启示

我们将以上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及启示总结如下:

第一,外资对经济增长路径影响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都有助于经济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稳态。根据理论分析,外资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路径产生影响:一是直接用于资本的形成,这是直接效应;二是外资对储蓄的影响;三是外资对产出的影响。后二者是间接效应。对外资的流入结构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外资流入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有利于经济摆脱增长陷阱的束缚;对外资与储蓄及外资与产出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与储蓄之间具有替代关系而外资对产出具有正的影响,因此间接效应放大了经济摆脱增长陷阱的束缚而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稳态的可能性。

第二,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分析表明,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是比较低的,因此从外资对经济增长路径影响的直接效应来说,虽然外资可能在某些阶段对经济摆脱增长陷阱的束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不容易使经济沿着增长路径大幅度向前跃进。

第三,上述结论给我们的政策启示是,在目前的外资流入结构下,可以增大外资的流入总量。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表明,外资流入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往往是爆发金融危机的首要因素,而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外资的流入结构不合理与对外资的利用效率低下。即外资流入以对外借贷为主,外资不仅没有改变国内的经济状况,而且还降低了国内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效率和国内的产出水平。但是,对我国的这些方面的分析表明,外资流入的这三方面的效果都是良好的,因此在现有结构下增大外资的流入量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是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

标签:;  ;  ;  ;  ;  ;  ;  

经济内生与利用外资绩效_经济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