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阐析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阐析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 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阐析

赵万江 1 ,杨雨林 2

(1.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66;2.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成都 610072)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和直接的理论来源。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牢固的政治话语权予以保障。面对西方政治话语霸权企图操纵控制中国政治发展的意图愈演愈烈,而中国坚定政治理论自信的需求与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滞后、话语权缺失之间的现实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要毫不动摇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治话语权建设的“魂”与“纲”,把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作为政治话语权建设的本质要求,通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夯实政治话语权的理论根基。深入研究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对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政治话语权

当代中国的政治话语权建设是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发展道路正当性的论证和说明,是维护党的领导,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四个自信”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政治话语权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领导力量、制度选择、价值遵循和理论指导等相关问题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从基本内涵和理论渊源、问题指向、基本内涵三个角度,深入研究、系统考察习近平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当代中国政治话语权的内涵与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当代世界的政治斗争纷繁复杂,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关于政治话语权之间的竞争与角逐,谁能够掌握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国际标准的解释权、国际议题的设置权,谁就能够主导世界秩序的发展走向,在世界历史叙事中居于主动地位,从而服务于特定的国家战略利益。在当代国际政治的舞台上,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打造一系列话语武器,将代表自身利益的价值观念和一系列原本属于“地方性知识”的发展经验,不遗余力地包装为“普世价值”,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推广,并将其作为解决发展中国家问题的“灵丹妙药”,企图以此构建国际政治话语霸权,从而将“普世价值”背后的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予以推广和复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当一个国家掌握了自身历史叙事的主动权,掌握了表达自身发展意愿和意志的发言权,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保持战略定力。因此,当代中国政治话语权问题研究和建设的紧迫性正不断凸显,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一)当代中国政治话语权的基本内涵

政治话语权对特定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制度、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要政治问题做出规定性说明的能力与资格,以及对国际政治秩序、标准、规则、时代主题的历史叙事所形成的政治影响力。当代中国的政治话语权研究与建设是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发展道路正当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论证与说明,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等政治话语霸权的解构和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全面建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如果说“站起来”强调的是民族独立,解决的是“挨打”的问题;而“富起来”主要侧重的就是经济建设,解决的是“挨饿”的问题;那么“强起来”则是在二者的基础之上,强调国家整体性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增强,这其中形成与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政治话语权就是重点内容之一,解决的是“挨骂”的问题。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制度的选择上,采取那种直接搬来一座“飞来峰”的做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迄今为止,在现实中并没有一个取得成功。西方国家将代表自身利益的价值观念包装为“普世价值”,并致力于将承载这种价值观念的制度模式予以推广,并非是想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走上富强之路,且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西方政治话语霸权企图垄断关于人类一系列共同价值追求的解释权,以此进行话语规训、控制和灌输,从而服务其国家战略利益。因此,破除西方话语霸权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中所设置的重重迷雾,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满足中国利益的政治话语权来保障,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国“政治话语权”的基本内涵。

(二)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成果,它既包含了时代变化所赋予的一系列全新内容,又一以贯之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解放要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关于政治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制度的规定性要求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因此,习近平关于政治话语权的相关论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1.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

(1)购房者成本变动的影响与分析。购房者成本:购房者购买被动房时的增量成本费用为C3。下面是使用MATLAB仿真得出的图6,图像的纵轴是购房者选择购买普通房的概率,横轴是推广时间,因此曲线反映了概率水平随着推广过程进行产生的变化。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标志着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政治话语权正式形成,即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从此无产阶级拥有了代表自身解放要求的精神武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形成为物质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此拉开了新的篇章。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开始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思想是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核心要旨,因为只有牢牢坚持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所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制度、发展方向,才能确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始终得到根本保障。具体来讲,经典作家关于政治话语权思想的相关论述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实现途径、本质要求和最高目标三个方面。

第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对怀疑和否定这条道路的各种声音的有力还击。近年来,西方国家精心打造了一系列话语陷阱,企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例如“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合法性危机”。有人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改革明显滞后;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有人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中国无需以自身特色为原由而拒绝。这些观点在本质上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怀疑和否定,目的是消解和削弱党的政治话语权。道路自信是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根本前提。针对社会上各种否定和怀疑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声音,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鼓吹手。”(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第20页。 这些掷地有声的论述,既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更向我们深刻阐释了各种怀疑和否定论调背后的意识形态逻辑,提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政治话语所暗藏的玄机,不要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鼓吹手;在认识和评价政治制度时,要树立一种科学的态度,不要做横向的简单类比,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割裂起来。

综上,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中国就拥有了一支传播、捍卫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价值追求的坚定力量,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的正式形成。从此,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核心内涵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相结合,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权发展的序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话语权的思想得到系统研究和广泛传播,其核心内容始终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根本遵循;另一方面,又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尤其是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内涵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6)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2月5日,第1版。 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民主与法治建设,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权建设的“一体两翼”。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7) 习近平《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7月27日,第1版。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构建政治话语权的“关键词”。总的来讲,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同时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呈现出传承与创新并重、坚持与包容并举的开放型态势,其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得到了不断巩固,“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成为政治话语权建设的“一体两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权的关键词,这些实践历程和理论成果都为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第二,坚持政治发展服务于特定经济基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本质要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的英文版序言中对其有经典的概况,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85页。 因此,从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反作用的角度来认识、观察和思考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本质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在特定情况下这种反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原理,坚持政治发展服务于特定经济基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本质要求。这一点联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就是强调政治发展要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成功,不仅给曾经风靡一时的“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致命一击,更使得西方国家感受到了深刻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两方面:第一,是长期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优越感所导致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被认为是对西方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带来了根本性的挑战;第二,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后,在国际竞争中将会居于优势地位,对西方国家的现实利益带来巨大的挑战。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对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两个方面所带来威胁的现实考量,当前西方政治话霸权企图影响和渗透我国政治发展的意图愈演愈烈,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传播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企图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利用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进行有意的夸大性渲染,将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扩大化的宣传,蓄意制造党和人民群众相对立的局面。这些问题对新时代我国政治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政治话语权建设,在各种“威胁论”、“陷阱论”、“新帝国主义”、“锐实力”的论调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将政治发展的主导权、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最高目标。无产阶级从“自在”走向“自为”,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并以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巩固政权,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实现途径,也是其最低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中,根据时代条件变化所赋予的新问题、新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阶段性目标会有不断的调整,但其前提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政权的牢牢掌握。在这一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34页。 这一运动的未来,就是实现“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22页。 因此,“最近目的和利益”与“运动的未来”的统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强调阶段性目标与最高目标的统一,其中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最高目标。

2.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为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许多人都觉得大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条件优越、治疗水平高,所以不管什么病都喜欢选大医院。殊不知,小病进大医院可能是走了“绕路”。

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P2P网络借贷平台已有大约6 000家,但能够正常借贷的仅有2 000家。[4]一些P2P平台由于未在所承诺的营业范围内给相关借款人提供担保而涉嫌非法经营罪;还有一些P2P网贷平台用与平台有高度关联关系的公司为投资人提供担保,借助虚假借款吸纳资金从中获利,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平台成立之初就是通过虚构不存在的项目来使投资者基于错误的认识投资,其后平台经营不善,设立者携款潜逃等,则可能涉嫌集资诈骗罪。我国一些P2P公司已由“中介者”的角色转变为参加者的角色,涉嫌网络借贷犯罪的相关罪名。

二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问题指向

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习近平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20)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1版。 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全局、关系根本的重大问题。道路决定命运,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涵盖了旗帜和方向,决定了政治发展的主体力量、服务对象、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一个国家走上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离不开其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影响,其发展演变是在这些客观约束条件下长期性、渐进性、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主观性因素,即一个国家政治领导集团的主观能动性对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这种对选择政治发展道路的影响力就是政治话语权的核心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发展必然选择的角度出发,深刻论述了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科学的政治制度评价论,有力回击了怀疑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各种杂音和噪音。

目前关于干部网络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干部网络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建议等问题,对于干部网络教育中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较少。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干部个性化、智能化学习需求的不断凸显,技术在干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牢固的政治话语权予以保障

道路决定命运,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决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能否顺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和国家进入新时代后所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科学规划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党的领导予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予以支撑,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更依赖于发展道路和方向的正确性。这些保障措施在本质上都是聚焦于党的政治话语权问题。纵观那些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受到影响,给西方国家发动“和平演变”提供了契机,而国家政权被颠覆之后,迎来的并非是西方国家所承诺的经济腾飞、社会和谐、人民群众水平不断提高,而往往是走向政治乱局,演变为族群冲突与街头政治,人民群众甚至连基本的安全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能否将有关政治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发展制度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决定了党能否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现代化建设能否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加决定了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能否牢固。这一系列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迫切需要回应的时代课题。

(二)西方政治话语霸权企图影响我国政治发展的意图愈演愈烈

当前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发展成为话语权的竞争,而国际政治的博弈也在某种程度上演变为政治话语权之争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由于在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行优势,长期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导致了其文化比较心理上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这种“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在政治话语方面就体现为一种话语霸权,即认为其自身的政治制度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认为西方“民主现已成为唯一普遍具有正当性的政府形式”(8) 霍华德·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页。 ,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及其价值观不仅是自身繁荣发展的原因所在,更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终南捷径”。西方政治话语霸权通过打造“民主化”的历史叙事模式以及“民主与专制”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将符合其自身标准的民主化历程和制度划归为“民主序列”,而不符合西方“民主标准”的民主化奋斗历程与民主制度就属于某种“专制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新形态,冠之以“威权主义”、“市场专制主义”、“不自由的民主”等名称。

生态旅游型、特色产业型小镇,一般远离核心城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开发建设公租房、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或者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此类产业,此类特色小镇占用集体土地比重大,如图1.建设用地占比小,建设用地开发,集体土地、耕地开发目标协调统一,以达到生态旅游型,特色产业型特色小镇建设开发目标,如图2。

(三)坚定政治理论自信与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滞后、话语权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自信”在本质上源于由实践所证明的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自信,一方面是伴随着我国政治实践所取得的成就,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所产生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另一方面,在国际政治话语权激烈竞争的今天,树立政治理论自信,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在现实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相对于政治实践的滞后性已日益突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9)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滞后、话语权缺失,会导致我们在解读自身发展经历和总结自身发展经验时出现“失语”和“失声”,使我们的发展经验和意志“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而中国话语的缺位,为西方政治话语在解读中国政治发展上提供了空间,使得各种西方政治话语中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成为部分人解读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圭臬。正所谓“失语就要挨骂”。在当前话语权激烈竞争的国际背景下,能否掌握政治话语权,决定了能否掌握自身政治发展的主动权。话语体系建设滞后和话语权的缺失,会使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在国内甚嚣尘上,从而消解我们的政治理论自信。

三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政治话语权研究和建设的问题不断升温,其中的动力既源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其所促发的学界自觉和媒体自发,更重要的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治话语权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面对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时代课题,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话语权的相关论述与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权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兼顾发展与稳定两个目标,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三个层面,深刻地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核心内涵。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政治话语权的“魂”与“纲”

第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和模式较量在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在经济建设和治理能力方面展现出相较于西方国家的更高水平。近年来,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低迷形势,中国日益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增长引擎,“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多边合作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在社会治理方面,相比于西方国家由于逆全球化势力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所带来的族群冲突和社会阶层对立,以及欧洲难民危机给欧洲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治理方面展现了良好的效能,即保障了执政党的权威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又赋予了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实现了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在治理格局中的有序互动。这些在经济建设与治理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根本上都是由于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又归结于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第31页。 这一重要论断形象地指出了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将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到了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的高度,深刻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也标志着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的政治话语权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在新时代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搞清楚,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8页。 在当前,西方国家进行“民主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抵御“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的风险,如何清晰明确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宪政民主的本质差别,“党的领导”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正是在这一核心的保障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在统一的政治力量领导下,聚焦一系列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从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切身利益,避免出现西方代议制民主条件下,各个政党由于自身代表利益的局限性,而走向政党与政党之间为了反对而反对,议会政治演变为党派斗争,民主选举演变为金钱游戏。并且,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的领导地位不仅体现为名义和法律上的,更是事实上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贯穿于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之中。“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第34页。 针对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4)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第1版。 针对政治协商和统一战线,他指出:“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第1版。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16) 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5月21日,第1版。 因此,党的领导是贯穿于我国各项制度的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制度特色,更是巩固党的政治话语权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1版。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是习近平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核心与基石,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的“魂”与“纲”。“本质特征”、“最大优势”、“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三个角度充分说明了离开或偏离了党的领导这一条,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就会南辕北辙。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1)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1版。 作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第一条,足以证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中“魂”和“纲”的地位。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由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保障的。政治话语权旨在对政治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领导力量拥有做出规定性说明的能力和资格,一个政治共同体的领导力量决定了其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能否明确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所属问题是体现政治话语权牢固与否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第30页。 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确立了牢固稳定的领导核心,才能实现有序的政治发展。历史和经验已经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一旦领导核心出现弱化、虚化和淡化的倾向,中央的权威就会被不断消解,国家就会成为一盘散沙,长远性、战略性的规划就会在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特殊群体利益的阻拦下演变为各自为政。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第36页。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政治话语权的本质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思想体系和理论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无法准确把握其内涵与本质。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习近平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从总体上讲,由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自身情况的变化,都迫切要求加强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从而将政治发展方向、道路、理念和制度这一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的话语权、领导权和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确保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饱受战争的创伤,丧权辱国的条约将中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从此选择什么样的政治道路,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通过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旧式的农民运动、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改革,使得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共和制、多党制、总统制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都未能解决近代中国所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实践证明,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探索,才真正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使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

第一,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实现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原始公社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0页。 伴随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一方面,社会分工开始出现,生产力出现巨大增长,社会中开始出现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分配状况决定了分配主体之间不同的占有状况,进而形成了许多在剩余产品占有上彼此对立但内部统一的阶级;另一方面,人自身的不断生产,使得社会共同体的形式发生显著改变,开始从部落走向族群,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民族国家。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不断作用下,阶级斗争贯穿了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全部历程,这种时而公开、时而隐蔽的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但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发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这种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关系开始不断走向公开化、简单化,即日益呈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并且在这一关系之下隐藏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摆脱剥削与压迫,实现自身解放的“钥匙”,即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21页。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取得政权,进而上升为统治阶级,将生产资料和国家机器掌握在自身手中,再通过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全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断创造条件。

第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树立科学的政治制度评价论。在当前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背景下,面对意识形态渗透和政治话语攻击,如何科学评价不同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战略问题。西方国家正是凭借其在政治话语建设方面的优势地位,企图垄断政治制度评价的标准,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代表其自身利益的发展模式。针对这一重要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政治话语权的论述对此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习近平同志指出:“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第18页。 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政治制度评价体系,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政治发展模式和道路的多样性,理性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当前西方政治话语的攻势下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2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1版。 树立科学的政治制度评价论,就是要破除政治制度评价中的抽象形式主义,从“现实的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出发,尊重各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传承,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的政治制度进行具体分析。除此之外,在强调民主重要性的同时,要注重区分实质民主和名义民主,重点考察民众所能掌握到的真实民主权利,要重视执政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等一系列效率指标,将政治制度评价中的价值之维(民主)与工具之维(效率)结合起来。

(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夯实政治话语权的理论根基

政治话语权是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保障,政治话语体系的发展状况又深刻影响着政治话语权。政治话语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权力,是建立在特定阶级阶层物质生产能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以及由此衍生的军事、文化、信息传播等多个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在政治话语影响力上的一种体现,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上的支配力、引领力和主导力,是强制性与权威性的结合,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因此,政治话语权为政治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空间和保障,但政治话语体系的发展状况又会深刻影响到政治话语权。习近平同志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2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在当前坚定政治理论自信、政治制度自信与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滞后的背景下,加强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将发展优势充分转化为话语优势,为新时代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同志就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述,概况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政治范畴、概念和术语。“标识性”概念通常是指具有鲜明的话语特征和明确的指向性,是通过对理论体系的高度提炼和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后提纲挈领式的表达,易于为传播受众所接受和熟知。而“标识性政治概念”更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对自身政治发展的目标追求、价值遵循、道路选择的公开宣言,这些范畴、概念和术语是否具有理论魅力和思想吸引力,是否易于传播,能否为受众广泛接受,都深刻影响着其背后的政治话语权能否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25)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通过理论创新实现政治话语权的巩固,具有“自说自话”和“他说他话”两种模式,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国家宣传机器,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进行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打造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政治范畴、概念和术语,让人民群众所熟知和热议,使国际社会展开研究和讨论,通过“他山之石”来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增强政治话语权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正确的义利观”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的提出,在理论传播和思想引领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巩固和增强新时代党的政治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双氧水总投加量为1.5%,反应时间为1.5h,pH为3,采取不同的投加方式进行实验,采用一次性投加、每隔10 min投加、每隔20 min投加,每隔30 min投加和每隔45 min投加的方式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一次性投加去除效果最差,采用每隔20 min投加时,COD去除效率最高,比一次性投加去除效果提高20%。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新时代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必然要贯穿于新时代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26)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在当代政治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性研究,在坚持的基础上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政治话语体系作为政治立场和观点的外在表达,在本质上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因此在借鉴和学习西方政治话语的问题上要尤其注意批判性分析,不能脱离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进行抽象分析,要深刻认识到任何一种政治话语都有其赖以产生的具体条件,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总结,因此西方政治话语绝不能够成为衡量中国政治发展的先验性标准,否则就会陷入“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的泥潭,在不自觉中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新时代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使其在话语形式、表达方式、传播途径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在话语内容上始终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价值追求,成为巩固新时代党的政治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静(20)影(25)省(17)怜(1)冷(21)永(2)鼎(1)性(1)定(2)胜(1)艇(1)顶(1)境(2)醒(7)整(1)景(2)井(3)命(1)听(1)迥(1)兴(1)

第三,提升新时代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页。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8)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6页。 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决定着执政党能否将政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除了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国家政权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外,还要致力于提升新时代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功能,服务于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党的政治主张和国家的发展方向融合进新时代政治话语的构建和表达中,构建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塑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实现有序的社会动员和政治整合,进而为党的政治话语权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315(2019)05-0005-09

收稿日期: 2019-01-06

作者简介: 赵万江(1963—),男,四川开江人,法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杨雨林(1991—),男,四川阆中人,法学博士,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帅 巍]

标签:;  ;  ;  ;  ;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政治话语权重要论述的阐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