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旭

(1四川大学心理学专业 四川成都 610065)

(2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实施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品质、健康状况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EIQ总评分与SRHMS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可培养其积极心理,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210-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相关研究指出[1],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伴随不同程度的焦虑、绝望、自卑等负性情绪,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终结果是心理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内在因素。积极心理学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引导人类实现自我幸福的心理学科,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主观体验,促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护理,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观察组男40例,女37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0.18±5.87)岁;婚姻状况:已婚48例,未婚23例,离异6例;受教育年限6~19年,平均年限(9.86±2.45)岁;职业:工人22例,农民30例,干部8例,其它17例;病程1~21年,平均病程(5.24±1.96)年;对照组男41例,女36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1.32±5.62)岁;婚姻状况:已婚46例,未婚24例,离异7例;受教育年限7~18年,平均年限(10.51±2.38)岁;职业:工人21例,农民33例,干部7例,其它16例;病程2~20年,平均病程(5.16±1.85)年。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阳性症状量表<10分,阴性症状量表>20分,病情处于恢复期[2];(3)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精神疾病;(2)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运动功能差;(3)合并智力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处于恢复期后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精神病知识宣教,组织患者进参与下棋、读书、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学指导:(1)分析患者心理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计划;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护理干预的目的、意义等,取得家属支持;干预时间为周一至周五;(2)本院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主治医师对护理人员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技术培训;(3)1~2周,组织团队讲座对患者进行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病因、临床症状、康复知识、注意事项等,引导患者全面了解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3~5周,组织患者吟唱感恩歌曲、阅读感恩文章,使患者体会恩情,懂得感谢;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书写人生价值、责任等相关文章,使其感受生命价值,珍爱生命;为患者创造娱乐活动环境,定期组织患者举办下棋、乒乓球、唱歌等娱乐比赛,从而转移其注意力,增强其交际能力与动手能力;(5)6~10周,组织患者观看家庭亲情伦理剧,阅读与亲情相关的文章,鼓励家属与患者加强沟通,给予患者亲情支持,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组织患者观看励志录像,从而重建其对生活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品质、健康状况及1年内复发率。

心理品质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3]进行评定,该问卷包括自我肯定、幸福感、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和学习成长6个维度,采用1~5级评分,求各维度得分总和,得分越高表示幸福进取程度越高,积极心理品质越高。

健康状况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4]进行评定,量表内容包括自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量表与量表总分的最高理论值为170,150,120,440,理论最小值为0。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心理品质、健康状况等计量资料均以(x-±s)描述,使用t检验;复发率等计数资料以率“%”描述,借助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品质与健康状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EIQ总评分及SRHMS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护理前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7.79%,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有28例复发,复发率为36.36%,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认知功能减退、生活能力下降、复发率较高、易受外界环境刺激、社会功能受损、病耻感增强等。许多患者无法自觉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模式。相关研究指出[5],心理创伤是精神分裂症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患者产生的焦虑、恐慌、悲观等不良情绪,可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同时增加患者出院后复发风险。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进行躯体、康复、心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心理护理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帮助患者形成积极品质,培养适应能力[6]。本研究基于心理学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掌握其精神状态,而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进而根据患者病情有顺序地实施具体措施。通过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疾病认知能力与治疗依从性增强,负性情绪得到缓解,生活信心得以重建。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EIQ与SRHMS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心理品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可提高其心理品质,促进恢复,提升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4-111.

[3]许海燕.心理健康的“幸福进取者”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初步检验[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许军.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25-27.

[5]李风雨,李新华.探讨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63-264.

[6]刘锡英.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2(11):78-80.

论文作者:王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分析论文_王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