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发庆, 闫清波, 李林, 徐世文, 王伟[1]2004年在《从食物链源头上预防奶牛低磷血症的效应》文中指出在低磷地区以分组对比的试验方法 ,用不同含磷量的牧草在同等条件下喂饲两组低磷奶牛 ,定期采样分析 ,对各组奶牛血钙、血磷、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丙二醛 (MDA)及牧草、土壤中磷含量、喂饲后奶牛生产性能等进行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 :(1)在预试验期 ,对牧草施撒磷肥 ,收获后 ,土壤和牧草二者含磷量均明显提高。在其后的几年间再次测定该两项指标仍处于较高水平 (P<0 .0 5 ) ,后效应明显。 (2 )对低磷奶牛喂饲富磷牧草后 ,其血清磷由1.0 2 mm ol/ L提高到 2 .0 5 m mol/ L,两组差异极显着。 (3)对照组与试验组随着喂饲时间的延长 ,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变化明显 ,试验组抗氧化能力增强 ,SOD、GSH- Px活性增强 ;MDA含量降低。(4)从对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看出 ,试验组生产性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闫清波[2]2001年在《从食物链源头上预防奶牛低磷血症的效应》文中指出本试验以分组对比的方法,用含磷量不同饲草分别在同等条件下饲喂两组低磷奶牛,定期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产奶量及观察预防低磷血症(低磷酸盐血症、血红蛋白尿及骨软症)的效应。实验中对各组奶牛的血钙、血磷、丙二醛、超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饲草、土壤中磷的含量及奶牛生产性能的观察和测定,与磷相关的一些生化指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变化,因此在低磷地区从食物链的源头上,采取土壤补偿磷素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奶牛低磷血症和促进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 试验结果表明: 1.测定试验地区土壤、饲草的磷含量,属磷缺乏地区。在预试验期,对试验地块撒施磷肥,收获后,测量该块土壤的含磷量、饲草的含磷量,发现两者磷含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差异极显着,并且于2001年8月再次测此两相指标,得出土壤、饲草含磷量仍有显着(P<0.05)提高,2001年的后效应明显,可见,给土壤施磷肥,对改善土壤磷状况,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有良好的作用。 2.给低磷奶牛饲喂富磷牧草后,血清磷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显着(P<0.01),Ca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3.低磷奶牛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说明肝功能基本正常,可能是试验牛尚处于亚临床状态,肝脏功能变化较小。 4.对照组与试验组随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变化明显,试验组的抗氧化能力增强,SOD、GSE-PX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 5.根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测定,可以看出试验组奶牛产奶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从食物链源头上预防奶牛低磷血症的效应[J]. 石发庆, 闫清波, 李林, 徐世文, 王伟. 中国兽医杂志. 2004
[2]. 从食物链源头上预防奶牛低磷血症的效应[D]. 闫清波. 东北农业大学.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