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对策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7X(2002)04-0069-04

当前,我国高校与社会同步正处于全面改革的转型时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但就研究生教育这而言,这方面的探索尚不够深入,相对落后于本科教育,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大连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和其他文献资料表明:研究生群体中70%以上的学生基本具备现代心理健康观念,大约30%的研究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约有20%的研究生认为心理健康与品德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无必然联系;20%的学生认为孤僻、攻击和违纪行为与心理因素无关;近3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大脑思维有问题、精神不正常;不到10%的学生愿意找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和辅导人员沟通心理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研究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寻求走出这些误区的对策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误区

近年来,各地高校和教育工作部门在推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但目前这项工作在全国高校的开展还很不平衡。一些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特点和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导致教育过程存在以下误区,这是推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的主要障碍。

(一)教育地位受轻视

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因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人们对高学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人认为,高学历人员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佼佼者,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必然还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因而忽视对他们的培养;此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目标,因而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被放任自流,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研究生已属成人,个人的心理品质已基本定型,因而培养难度大,见效慢,不如转而投入其它;而在广大研究生自身队伍中又有许多人认为研究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学习、科研上,心理健康问题只是个性的表现,可以不接受治疗,上述现象都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表现。

(二)概念界定混淆

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误区还表现在对心理问题概念界定的混淆,片面地认为心理问题等于精神病,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等同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过程,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意识较浓,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意识较淡,具体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即调适研究生心理障碍的问题较多,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交际过程中的一般心理问题较少,以致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自己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事实,谈心理色变或避而不谈,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神秘感和恐惧感,有的甚至持鄙视态度,更不要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因而只有正确界定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心理治疗的关系才能顺利地在研究生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方法体系雷同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表现在教育方式上就是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没有形成非常适合研究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当前针对研究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而研究生的心理特点与本科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倾向从本科生的交往障碍、思想不成熟为主转变为对未来无把握而产生的不安感和恐惧感;此外多数研究生学历经历一帆风顺,受到社会的厚爱和同龄人的羡慕,更易形成较强的优越感;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多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他们更多关注社会,思考未来,积极的寻找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以期最大限度地追求自我,讲求实效等等,这些心理特点应当是实施教育内容,采取教育方法的基础。这要求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借鉴本科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调节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建立适合研究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心理问题德育化

当前研究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各种心理障碍愈加明显,沿用旧一套的德育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状况。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主要由德育工作者构成,他们因为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能准确了解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常常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容易把个人动机、兴趣等心理问题简单地看成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震荡和冲击。心理问题没有受到关注,往往把本属于心理障碍范畴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和违法乱纪行为来处理,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对学校、国家也是损失。上述原因造成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政治化,这种现象也是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误区。

(五)德育问题心理化

现代德育最引人注目的趋势就是心理技术的导入,它丰富、发展和完善了现代德育操作体系,拓宽了德育范围,增强了德育实效。但近年来随着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一些人便认为传统的德育已经过时,主张以心理教育取代传统的德育方式,特别是在较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领域更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他们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的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调适等手段取代传统的德育模式;有些人更过分地夸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甚至某些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取代德育,这种倾向又使心理健康教育矫枉过正,导致德育问题心理化的误区。

二、走出误区的若干对策

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误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障碍,因而必须采取积极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达到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前,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对研究生个人负责、对国家研究生教育负责和对“科教兴国”战略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家到各地高校再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各个教育层次、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全方位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教育误区。

当前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和各地教育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应更加充分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国家要大力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促进全国各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和提高。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更新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重视和加强对规模大、周期长、有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的支持,保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全国各地高校要充分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大教育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寻求适合本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途径;广大高校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观念,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高理论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切实提高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若干误区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认识的模糊,广大研究生甚至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能恰当地界定心理健康教育,更无从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服从和服务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目标,以保证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主线,培养研究生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格、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此目标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即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强化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好情绪调节、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首先要使研究生从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心理治疗混淆化的误区走出来,要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健康、完善的人格,这与医疗保健机构和社会咨询服务机构中的心理诊断和治疗不同,使他们克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排斥感,逐步接受并认可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当前高校应更加强调一些最起码的、最基本的以人格主要内容的教育和研究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发展心理问题的教育,如学生的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职业选择、以及应付挫折、情绪调节等方面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通过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手段达到教育目的的。

(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协调发展

导致心理问题德育化、德育问题心理化的误区关键在于没有正确区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走出这两个误区必须对二者作以较为严格的界定。二者虽然在培养人格、完善人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但二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运行机制以及理论基础、具体任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简单地说,德育主要解决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兴趣、动机、情绪、态度等问题。此外研究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学生主体健康的心理状态又为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打下深厚的心理基础。走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混淆的误区不仅要对二者进行区分,更为关键的是要正确地把握二者的相互联系,使二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使德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发挥德育在培养人格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和完善德育的内容和手段,促进德育新的发展和提高。

当前高校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大德育”观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研究生德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应突破传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三结构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其它组成部分较好地融合以形式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四元德育格局。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使人们逐步认识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以德育的优势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其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促进研究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借鉴和吸收心理学学科理论知识和心理技术发掘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提供健全的目标、崭新的观念、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使研究生德育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

(四)创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基础薄弱,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当前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强调教育工作体系的创新。

首先,建立心理健康指导和管理机构,加强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成立研究生心理指导机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导向;各高校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实现德育工作者向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转化。由于广大心理健康工作者主要由德育工作者构成,因而要实现他们在工作依据、工作重心、工作原则等方面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转化,切实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把好研究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关。招生复试要对考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把检测结果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在校研究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调查和检查,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有经常的、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积极创新教育方法。针对研究生心理特点,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文化生活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机会,使研究生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最后,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广大指导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针对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经常地、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发挥导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指导作用。

总之,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若干误区,具体地、积极地采取相应对策,必将走出教育误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

标签:;  ;  ;  ;  ;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