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李凯,张振凌,李红伟,曹彦刚,田连起,张宏伟,郭辉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摘 要: 《临床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影响药性变化规律,指导中医临床正确选用饮片规格,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学科,紧密联系了中医、中药,是中医学专业教育的衔接课程,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存在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主动性难以调动、师生互动交流缺乏等弊端。针对以上问题,河南中医药大学团队在《临床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线上-线下结合、课堂内-外翻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以《复制法》为例,将具体实施方法和关键要点进行总结,以备同行参考和推广。
关键词: 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结合;临床中药炮制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目前主要是以院校教育为主,较好地解决了中医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但在院校教育时,中医学类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药类课程开设较少,造成目前“医不知药情”问题凸显,医药分家现象日趋严重[1]。
《临床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影响药性变化规律,指导中医临床正确选用饮片规格,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学科。饮片炮制和复方用药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其和中医临床关系密切,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2]。《临床中药炮制学》紧密联系了中医、中药,是中医学专业教育的衔接课程,在中医类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南桐选煤厂采用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5~0.075 mm粒级的高硫难选煤,其分选可能偏差Ep值为0.057,煤泥降硫率达到14.3%,总精煤硫分下降4.83%。与常规浮选基本没有降硫效果相比,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是分选粗煤泥的一种较好方法[3]。
我校自1996年起为中医类专业学生开设了《临床中药炮制学》选修课,是全国最早为中医类专业开设该实训课程的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主动性难以调动、师生互动交流缺乏等。针对以上问题,课程教学团队在《临床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翻转课堂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复制法》为例,将具体实施方法和关键要点总结如下,以备同行参考和推广[3-6]。
一 教学背景简介
(一)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医专业的大三学生,已具备《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在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临床中药炮制学》中净制、切制、炒制、制炭、炙法、煅法、蒸煮燀等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中药炮制的各项前处理技术及常见炮制方法,这些都是学习复制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以及开展翻转课堂的关键基础[7]。
学生的分数介于30-53。使用了测试手册中提供的量表解释测试分数。大多数学生处于中上与中下水平。学生的语言水平都显示在表1。
(二) 参考教材
我校联合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制作的《中药炮制学》在线开放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其讲授生动,内容详尽,画面清晰,配有讨论区,可以作为学生自学材料以及课后师生交流的渠道。此外,智慧树在线教育载有江西中医药大学钟凌云教授作为负责人制作的《中药炮制学》在线开放课程,不仅有传统炮制方法的讲述,也有樟树帮、建昌帮等地方传统炮制特色炮制方法的介绍。除了视频资源以外,中国知网、丁香园、小木虫、Pubmed等在线的文献、讨论资料也包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情感目标:我校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通过学校百方苑,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热爱中医药文化;通过学习毒性中药临床应用,学生能深刻理解和体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使命感;通过半夏不同炮制品临床使用的区别,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文献整理,学生能具备不畏困难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能充分认识到炮制品的制备是日后从事相关生产与科研工作的必要知识准备,且复制法代表性品种半夏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从而调动自主学习兴趣与动力,提升专业认同感;能够指导临床处方正确选择复制法炮制品,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理论自信增强。
(三) 《临床中药炮制学》的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复制法的目的,半夏、白附子炮制方法,临床作用及降毒机理;学生能熟悉复制法的历史概况。
二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 精准设定本章教学目标
《临床中药炮制学》的课程目标是学生能掌握中药炮制各方法的含义、操作、目的与临床合理选用炮制品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解决炮制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打造中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8-9]。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掌握炮制方法,能制备半夏、白附子系列合格炮制品,并能指导临床合理选用复制法制备的炮制品;学生能够汇集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毒性中药炮制减毒机理”微综述。
与此同时,楚神话的悲剧表现出超强的伦理道德特点。这一特征的实质是:首先,根据道德标准将神话人物划分为两个阵营:善与恶,正义与不公。因此,中国神话中的悲剧人物不仅是社会历史正义的代表,也是完美伦理道德的体现。中国神话悲剧的正义力量不是因为其本身的命运和缺陷而被摧毁,而是因为强大的邪恶势力的残酷破坏。
(二)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我们选用针对中医类临床专业的《临床中药炮制学》(张振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年版)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也参考了贾天柱教授主编的《中药炮制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和张春凤教授主编的《中药炮制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版)。
(三) 线上-线下结合、课堂内-外翻转
正式上课前一周,通过中国大学MOOC向学生发布在线课程的学习视频并布置自主学习内容:复制法的含义、注意事项及炮制目的。预习:半夏、白附子炮制品的制备及目的。在前期学习基础上,复制法的含义、注意事项及炮制目的等内容相对较容易理解,自学难度不大,所以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这样课上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更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此外,半夏、白附子炮制品的制备及目的等内容是相关文献研读前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着重要求预习。
在线下课中,首先采用启发-探究法,结合半夏不同炮制品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半夏为什么要炮制?采用什么方法炮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选用什么辅料炮制?为什么选择这些辅料?辅料用量是多少?多用或者少用有何影响?不同炮制品之间炮制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利用这样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接下来的文献研讨课中,通过4篇文献中的复制法炮制工艺优化实例、小组汇报以及组间设问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制法炮制工艺优化方法。与此同时,认识到本章节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以及专业认同感自然会随之提升。
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就一定要选用科学节能的建筑材料,对于高层民用建筑来讲,设计者要注重材料的环保与节能性,尽量使用可以循环的材料,避免使用质量低劣、污染较高的材料,更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材料以及自然材料,这样可以降低运费与资金,节省资源。另外,还可以回收一些废弃物,可以对其中还有利用价值的材料进行重复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具体设计时,可以简化建筑的造型,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只要将建筑设计得美观大方即可,结构形式可以选择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强度质量较高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
三 结语
线上-线下结合、课堂内-外翻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校《临床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从线上课讨论区情况、线下课课堂氛围、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以及期末成绩等方面来看,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师生互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红伟,王一硕,张振凌,等.基于传承发展的中药炮制学专论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8):134-135.
[2] 李凯,田连起,李红伟,等.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0):15-16.
[3] 曾春晖,刘舒凌,周改莲,等.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01):107-109.
[4] 毕建云,战旗,蒋海强,等.基于QBD法和PAT法的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化工,2019,48(06):213-214.
[5] 孙跃春,董晓玲,贾桂燕,等.浅谈蓝墨云班课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9):147-148.
[6] 王占一,王红妹,张立华,等.“五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炮制学课程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9,35(01):28-31.
[7] 王瑾,袁斓,李勇,等.基于学科建设推动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提高模式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4):9-11.
[8] 黄琪,金传山,梁益敏.中药学专业《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设计优化与探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6):143-145.
[9] 陈智,张超.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44-45.
[10] 张欣,范晓梅,薛明明.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18):113-114.
本文引用格式: 李凯 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9,6(66):83-84.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CSZ2018-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凯,男,河南许昌人,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制剂与分析教研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炮制;
通讯作者: 张振凌,女,河南开封人,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炮制制剂与分析教研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炮制。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6.029
标签:翻转课堂论文; 线上-线下结合论文; 临床中药炮制学论文;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