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文综第Ⅱ卷地理部分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生论文,地理论文,情况论文,建议论文,考文综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科第Ⅱ卷非选择题与往年相比,试卷稳中求改,在继承中变化发展。非选择题平均分为19.58分,比去年下降8.28分,难度为0.34。为了更好迎接2009年的高考,探求避免重蹈覆辙的策略,笔者对2008年文综试卷地理部分考生答题情况进行评析,并提出2009年复习建议。
一、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36题第1小题分析
平均分2.70分,难度值约0.30,最高分9分,最低分1分。
创新答案:“盆地。理由:四周高中间低。①从等高线判断,呈封闭状态,500米等高线所包围的区域范围大;②从河流的流向看,各支流河水由四周流向中心。”参考答案太简略,编排顺序不符合高中生的思维习惯。该考生的答案弥补了此不足。
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1)审题能力差,答“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时,多数考生写了一种以上的地形类型,有的考生则分几段写地形类型理由。(2)理解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不深刻。①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形类型出现的错误多。②概念混淆,如将“地形类型”与“地势”、“地形”混为一谈。③用词不当,表述不规范。如“放射状——汇集”、“等高线平缓”等。
2.第36题第2小题分析
平均分5.52分,难度值约0.50,最高分11分,最低分1分。
创新答案:“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大,盆地有利于径流汇集。”此外,有的考生还答到“流经工农业不发达区,对河水利用少”。这些答案较参考答案更简洁明了,逻辑性更强。
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一是空间概念差,将该河错答成“G河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南半岛”等。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差,如“降水量多误答为水量多”等;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如“刚果河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丰富”。三是综合分析能力较差,许多考生漏答“(汇水)集水面积大”这一关键点。四是逻辑推理能力及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能力较差。首先是考生找不到以河流收入与支出为答题的切入点从而理出解决该河水量丰富的思路,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其次是不能从图中获取“流域内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或集水面积大)”等信息。
3.第36题第3小题分析
平均分3.16分,难度值约0.20左右,最高分16分,最低分1分。
创新答案:(1)河流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为从等高线分布情况看,M河段以下地形高差大,河流流速急;海岸比较陡。(2)河流含沙量少,因为河水流经盆地区,泥沙沉积,下游河流含沙量少;该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少。(3)泥沙不易沉积:受洋流影响。根据以上几点综合分析,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该考生的答案逻辑顺序较标准答案好,解释不烦琐,恰到好处。
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一是基础差,如空白多。二是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清晰,如有的考生答“G河处是河流的上游区(G河是代表整条河流,图上也没有标G河,G河处的位置在哪都没有表达清楚。),呈V字,有大量泥沙淤积(V字的河流以侵蚀为主,基础知识不扎实,前后矛盾)。三是审题能力较差,难以突破定势思维。常规思维是先分析原因,后得出结论。但本题的要求相反,这样导致一些考生因没写结论而被扣分。
4.第39题第1小题
平均分4.38分,难度值约0.36,最高分12分,最低分1分。
“土尔扈特汗国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创新答案有:“距大西洋较近,地面平坦,受西风影响更明显,大西洋带来的水汽更多。”
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一是审题能力、比较能力较差。有相当多的考生将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合在一起写,即对“分别”两字没有把握好。二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土尔扈特汗国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有:(1)将“距大西洋较近”,写成“距里海近”;(2)将“大西洋暖湿气流”写成“大西洋暖流”或“北冰洋暖流”。伊犁河谷地的水资源丰富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有:(1)将“伊犁河的补给水源”写成来自“巴尔喀什湖”、“塔里木河”、“锡尔河”、“阿姆河”等;(2)将此原因答成“冬季风的迎风坡”、“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
5.第39题第3小题
平均分3.82分,难度值约0.48,最高分8分,最低分1分。
创新答案:“冻害、缺水;植被稀少,缺少食物来源,不利于羊、马迁移;干旱,缺少水源。”该考生的答案比标准答案更完整。
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一是没有掌握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如有的考生答本区的自然威胁是:“旱涝”、“滑坡”、“泥石流”等;二是用词不规范,如“日夜温差大”;三是错别字多,如将“沙尘暴”写成“沙层暴”;“荒漠”写成“荒莫”。四是审题能力较差:答自然威胁,却将政治、军事因素等人文因素均写上,如答成“俄军追赶”、“饥寒交迫”等。五是知识迁移能力较差。不能将植被分布规律与题目的文图情境有机结合,提取相关答案。如“缺草料”(或“植被少”)很少有考生会答到。六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能力较差。有的考生不能从历史大事记中找到解答本题自然威胁的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倡导规范严谨的教学作风。分析问题的思路要清晰,遇到学生的易混点、易错点要强调,让学生不仅要明白,而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语言表达要规范,尽量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用联系图来表示板书的,尽量给学生交代清楚书面表达的注意点,用简化语言来表达的,要让学生明白答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2.强调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夯实基础。对于重要的地理数据、地名等该记的一定要记,且尽量用思维地图记忆;对于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要抓本质,尽量运用逻辑推理、地理图像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透彻,少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习地理概念的方法有:第一,要运用分析比较方法,辨析易混淆的概念;第二,要学会抓关键词对概念加以剖析,深刻掌握其内涵;地理原理学习的主要方法有:理清知识体系,类化地理规律;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纲要信号图示,展示知识体系;应用范例解析归纳,促进融会贯通;应用因果关系推理,认识本质属性;加强地理统计计算等技能的训练。多数文科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地理计算题的失分率很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掌握地理图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
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将有些文字表述绘制成图表;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巧,加强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
以图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创设新情境,说明地理现象,分析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地理思维品质的重要地理教学策略。以某区域地图知识为基础,创设新情境进行设问,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及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注意地理图表、数据等资料的判读和所提供信息的应用,引导学生广泛联系多项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变通性等良好地理思维品质。
4.强化理性思维训练,重视地理审题能力的培养。针对有些考生审题能力差、答题思路混乱的答题现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自己每堂课发言及完成的每一份练习的失误之处,反思得出结论所依据的概念、原理,答题失误的原因等。
5.加强答题模式的建构,提高答题的能力。答题模式的建构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传授有利于学生从图文题中获取解题信息的对策。二是构建答题要点的脉络。三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问题为线索,结合情境从自然、人文等多角度组织答案。四是以题目中提供的知识为支点,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与构建,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