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战略转移——跨世纪的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世纪论文,制造业论文,战略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制造业新时代的到来。日益加剧的全球竞争环境,对现有的生产制造系统提出了挑战,如何从整体上解决高生产率与高柔性之间的矛盾,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对市场快速变化的灵活响应能力的综合目标,将成为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从世界范围来看,走向21世纪的制造业,正发生如下重大变化。
高技术化趋势。随着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制造技术在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以及现代化管理等领域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检测、组织管理及售后服务全过程中,形成高新技术群。制造高技术化趋势,促使制造企业沿着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敏捷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改变了现代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为满足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能性。一个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中心的科技竞争正在国际间展开。
系统趋势。制造业高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制造是一个典型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的完成产品制造功能的系统。现代制造系统,实质上是由硬件、软件、脑件(人件)和支持网络(技术的和社会的)综合与统一,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竞争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取决于制造系统的整体运行效能。走向21世纪的制造业,正在脱离以机器为特征的传统技术时代,向着系统化时代迈进。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制造过程与企业的其它子系统之间,以及制造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和淡化,内在联系更加严密,并相互渗透,朝着一体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以便更加敏捷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传统制造方式下的专业车间,正在逐步被各种自动化技术为特征的加工中心、计算机辅助制造所代替;设计、生产、经营市场等原先在企业内部相互独立的不同部门,也趋于生产、经营一体化。这种制造过程与管理过程、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日趋融为一体的制造业系统化趋势,向制造业传统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对制造业加强系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化趋势。市场的国际化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机遇会越来越多,然而,没有一家企业具有抓住这种机遇的全部资源。各制造企业在充分发挥本企业优势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企业之间正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关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全球合作战略,来提高他们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象一条国际性生产线,从组织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革新,到生产与分配、销售及市场交易,包揽了制造整个过程。它从最廉价的原料产地获得原料,在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制造加工,在最兴隆的地方获得并发展其技术经验,尽可能地节省管理和技术资源。这种全球性的组织,在加工组装式制造业中尤为普遍。制造全球化趋势进一步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重组。全球生产和供应模式的复杂性,要求企业和政府机构越来越注意全球合作与国内生产的联系。
为迎接制造环境变化的挑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制定跨世纪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和生产模式,提出了诸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世界级制造系统等一系列新型制造系统思想和管理模式,并根据具体国情,制定了及时向新型制造系统转移的战略和行动日程。毫无疑问,现在就集中精力加速向新系统转移的那些国家,将成为全球市场的最有力的竞争者。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变革和重组传统的制造系统及生产管理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制造系统和管理模式,推动中国机械工业的制造战略转移。这是关系机械工业振兴大计的跨世纪工程。
当务之急是要根据机械工业实际,组织力量开展我国制造战略转移理论研究工作,以指导战略转移的实践。结合贯彻机械工业、汽车工业振兴纲要及产业政策,研究确定下世纪初我国新型制造系统的性质和结构特点,明确战略转移的任务及目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转移的方针、规划和行动途径;同时,有组织地对先进国家发展和应用现代制造系统的方针、途径、方法进行积极认真的系统研究,吸取他们有益的经验和需要引以为戒的教训。
当前要在远期战略转移的前提下,为适应当前世界范围内制造环境变革的大趋势,探索近期实施对策。一是要以采用和发展适应国情的先进制造技术为中心,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二是要以变革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组织方式为突破口,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生产系统是制造业的竞争之本,机械工业现有的生产组织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没有本质的变化,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机械工业要按照制造系统化趋势,在建立和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基础工作前提下,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化水平,推动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三是适应全球制造环境要求,把全国机械工业视为一个整体,坚决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形成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改变目前产业结构“小”而”散”的状况,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此基础上,自觉地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国际产业结构重组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扩大产品出品、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参与国际分工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制造战略转移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它绝不仅仅是新旧制造方法和手段的简单更替,而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制造系统和企业模式的全面过渡。这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的任务,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不可能完成,只有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工业界、政府和学术界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这项任务。机械企业是制造战略转移的主体,政府应在制造战略转移方面起主导作用,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统一部署,完善并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扶持和鼓励企业的自觉行动。
标签:生产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