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一国两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一国两制”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国论文,贡献论文,社会主义理论论文,科学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回归,雪百年民族之耻,圆世纪团圆之梦,揭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香港回归使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成为现实,不仅为确保香港长期的稳定繁荣,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和恢复行使对澳门主权问题创造了最佳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通过和平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国际争端和消除爆发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一国两制”构想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谈一些认识。

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典型的国家结构模式

1.“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仅把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传统认识,体现了国家的“调停人”和“缓和冲突”的作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1〕。这段论述表明:在一定条件下, 国家除作为阶级压迫和阶级统治的工具外,对不可避免的阶级冲突,能够而且应当运用国家的“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起“缓和冲突”的作用,使“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然而在我国过去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人们对国家作用的认识有简单化、片面化倾向,忽视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否认国家的“调停人”和“缓和冲突”的作用,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了损失。“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现,使恩格斯上述思想由理论变为实际有了可能,体现了国家在特殊时期的“调停人”和“缓和冲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是对恩格斯上述思想的创造性运用。现阶段,我国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短时间里还不能接受社会主义制度,而要统一祖国就必须找到一条使各方面都接受的解决办法。在这种条件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使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于统一国家内,把两个阶级、两种制度的冲突保持在宪法和法律的“秩序”范围内,从而发展了恩格斯关于国家“缓和冲突”、“调停人”的作用。这样,就突破了一个国家、一种制度的模式,使一个国家内部两种社会制度的伟大构想成为现实,把恩格斯的上述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传统观念,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结构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的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的主权国家,它有统一的宪法、立法机构和行政机关体系,地方行政区域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复合制又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当前世界上实行复合制的国家多采取联邦制形式,由几个成员邦(或州)联合组成统一的国家。其特点是:联邦是国家交往的主体,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联邦有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宪法规定联邦中央政府和各成员邦(州)政府的存在和权力范围。各成员邦(州)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设立本邦(州)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自己的法律,在自己管辖的地区里行使职权。联邦同成员邦(州)之间的权力关系如有变更,必须经过修改宪法的程序。根据上述理论可以看出,“一国两制”下的中国仍属单一制国家。“一国两制”的实施虽未改变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单一制性质,但又突破了单一制国家的结构形式,使我国在国家结构上带有复合制的某些特点,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模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如除了国防、外交、基本法的颁布、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这四条直接归中央管辖外,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外事权等都有为大陆各省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特有的高度自治权,这就突破了单一制下地方政府传统的权力范围,带有联邦成员国权力大于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权力范围的特点,使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成为带有联邦制某些性质特点的单一制,这样,“一国两制”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成为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形式,这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国家结构形式成为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佳模式,香港的顺利回归与未来的祖国统一已经或必将再次证明这一点。

二,“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策略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战略和策略指导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革命运动中的策略原则,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一种“原则性和策略的纲领”〔2〕。后来,列宁在领导俄国的革命斗争中, 建立了无产阶级战略策略体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显著的成就,并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充实、完善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战略策略体系。“一国两制”构想是在新的形势下原则上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我们是决不含糊的。同时,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我们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充分照顾台湾地方的现实情况和台湾人民以及各方面人士的意愿。这是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立场”〔3〕。祖国统一, 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或“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是马克思主义原则坚定性的体现。同时,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让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和平竞赛,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策略的灵活性。倘若放弃了“一国”这一原则性,就不能实现祖国统一,但如果没有“两制”的灵活性,也难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可见,“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策略原则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使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统一战线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它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增添了许多新内容,使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在性质、范围以及工作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主要表现在:

1, “一国两制”构想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性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一国两制”构想以是否爱国为最大的政治分界,不管生活在何种制度下,政治信仰如何,意识形态有何区别,也不论哪一阶级、阶层、党派、团体或个人,只要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中华振兴,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都要团结,都可以参与到统一战线,成为其中的成员,这就使中华民族海内外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人们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爱国统一战线大军,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性质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2,“一国两制”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范围。

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由革命发展的客观进程决定的。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不同的,其范围也是不同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联合了海内外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人们,使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范围较之以往更加扩大了。就新时期统一战线而言,包括了两个范围的联盟:(1 )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在这个联盟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 )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在这个联盟里,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不要求人们都赞成大陆的社会制度,只要求赞成祖国统一。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第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联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可见“一国两制”构想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范围达到了最广泛的程度,发展、扩大、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加速了祖国统一的进程。

四,“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和平共处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当时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并存、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帝国主义颠覆干涉的危险条件下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政策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发展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首倡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一国内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是否也可以和平共处呢?这是前人从未提及也未能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大陆十亿人口坚定不移搞社会主义,台湾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北京不派人到台湾去。这不也是和平共处吗?所以,和平共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4〕。

“一国两制”式的和平共处是一种特殊的和平共处,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不同。首先,它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是有单一主权的和平共处。这种和平共处是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影响国家整体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如“港人治港”,但主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一国两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主权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和平共处,而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是各主权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其次,它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保障的和平共处。为确保“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制订出相应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用立法的形式保证这些地区内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相当时期内不变。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以宪法和法律保障为基础长期并存,和平共处。我党提出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港澳台问题,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和平共处原则用于处理一个国家自己的内政问题,作为统一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当然这种统一国家内的不同制度的和平共处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通过长期的发展,港澳台同胞会根据两种制度的优劣对比以及自己的体会,将会在未来作出明智的选择。

五,“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历史的产物,人们只有借助以往历史创造文明,才能实现更进步的社会理想,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因此,每一个国家发展都必须依赖于以往较先进的文明,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

早在1918年,列宁就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之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高到首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5〕。如何去实行? 列宁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6〕。列宁从当时的实际出发, 指出利用资本主义来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据此,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制订了“租让法案”,用租让制的办法来吸收、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设备和先进技术,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0年代,我党也曾运用列宁上述思想,利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和利用国内的民族资本,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只是后来,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没有继续贯彻“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订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逐步建立特区,开放沿海城市,采取各种措施,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香港作为金融贸易中心,是我国通向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转口港,是内地进出口的传统门户,为内地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香港是世界四大银行中心之一,全球100家大银行中有85家在港营业。1996 年底,香港银行业总资产为7.91万亿港元,约等于内地银行总资产1倍多。截至1996年底,香港对内地的投资累计达990亿美元, 约占内地吸引外资的60%;内地筹措的银行贷款90%是经过香港安排的;内地和香港互设金融机构数量也逐年增加〔7〕。根据中国“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未来内地经济实质年增长率将保持在8%—9%。据世界银行估计,东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1995—2004年的基建设施投资额为1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为800亿美元,香港作为毗邻内地的亚洲主要金融、贸易中心,内地必将从中长期得益〔8〕。可见, 香港是我国联系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纽带,通过它,可以加强同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香港也是我们引进先进科技和设备的桥梁,它和资本主义市场联为一体,本身也凝集了不少世界先进科技,通过它,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等。

“一国两制”构想使我们更好地直接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可以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科学,引入资本,扩大进出口贸易,在繁荣港澳等地区经济的同时,也推进了大陆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繁荣进程,从而加速现代化的步伐。

可见,“一国两制”不仅是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而且赋予这一思想以更新的内容,在利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方法上更加具体多样化,它超越了列宁所说的利用资本主义的范围,它允许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地区较长时期保留资本主义完整的政治、经济体制,并且要充分发挥这些“窗口”的桥梁作用,这无疑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综上所述,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的“一国两制”构想从不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做出巨大贡献。随着香港回归的顺利实现,十五大胜利闭幕,祖国正进入新的时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将不断付诸现实,付诸澳、台问题的实践中。

注释: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6、167页。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第156页。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84页。

〔5〕〔6〕《列宁选集》第3卷,第509、511页。

〔7〕《人民日报》1997年6月30日,第11版。

〔8〕《人民日报》1997年6月2日,第15版。

标签:;  ;  ;  ;  ;  ;  ;  ;  ;  ;  ;  ;  ;  

“一国两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