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21世纪的中国企业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家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中国企业家的命运在国运大势的变化中一波三折。世纪之初,一批有识之士兴办企业,成为企业家,实践“实业救国”的理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个“黄金时期”,一批企业家走上历史舞台。在国民党官僚资本和日本殖民资本统治之下,中国民族企业家命运多灾多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民族资本家及其企业家队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失去了其独立的身份和独特的地位。1979年以后,伴随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拉开了中国企业家成长与作用新的历史时期的序幕。21世纪,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将进入职业企业家时代,相应地,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真正的企业家时代。
一、21世纪将是中国产生真正的职业企业家的时代
21世纪将是中国产生真正的职业企业家的时代。1949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身份和地位经过了两个阶段。1949-1978年间,国营企业是国家直接经营的,其负责人的身份是“国家干部”,是由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任免的。他的职责是完成政府下达的各种指令性计划,不具备独立经营管理企业的任务。1979-2000年间,伴随国营企业向国有企业的转变,国有企业经营者开始具有企业家的身份和地位,但未完全独立。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他们被称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开始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管理体制上尝试一些改革,如实施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经理股票期权,尝试取消国有企业经营者行政级别,尝试运用企业家市场选择企业经营者等。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家具有双重身份,即“国家干部”和“企业家”。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家双重身份的时期已经基本结束。从新的世纪开始,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职业企业家时代。伴随这一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真正的企业家时代。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为职业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经济体制条件,为职业企业家独立功能的发挥提供了舞台。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21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发展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运行和实现。
市场经济是企业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如果说在自然经济体制中,家长是经济的主角,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占主导;那么,在市场经济中,则是企业家占主导。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运行着三大类主体,即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其中,企业是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的运行是企业家根据市场信号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主导的。
其次,买方市场格局的基本形成与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为职业企业家的成长和独立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和舞台。
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市场运行已经基本告别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格局,市场开始呈现出“买方市场”格局的特征。
“买方市场”是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发挥独立功能的市场环境。在“卖方市场”环境下,企业的产品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企业经营者基本上只管生产,不需要开拓市场,改善品种和质量,也不需要花大力气去通过制度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家的才能因此也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总之,“卖方市场”不利于企业家的成长,也不利于企业家独立作用的发挥。
“买方市场”是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独立发挥功能的环境。从理论上说,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家必须主动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市场需求确定企业的目标、战略和市场经营品种、质量、规格和价格等;必须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从历史和现实上看,市场经济是以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为其市场常态的。消费者主权正是通过这种市场常态体现出来,并以这种状态为条件的。正是在这种市场状态下,消费者是主导,是“上帝”。因此,企业家必须开拓市场,进行各种创新,以通过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获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体现企业家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
第三,中国国有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结构调整,这是职业企业家成长和充分发挥功能的大好时机。
“十五”时期,中国经济将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一方面,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国有经济要实施战略性调整,即大量退出竞争性部门,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比例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从整个经济结构来看,将压缩一般性行业,发展高新技术行业和服务业。由于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理论和历史经验都证明,经济结构的大规模变动时期,是职业企业家成长和发挥其功能的大好时机。因为这种时期为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比尔·盖茨的成长得益于美国经济信息化调整的机遇,他利用这一机遇,将微软软件推向全球,推动了全球经济信息化进程。福特的成功则在于,他利用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变动的机遇,通过汽车生产品种、规格等一系列改良,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成功,而且,推进了汽车平民化进程。因此,历史上的经济结构调整,既为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机遇,反过来,企业家的成长又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
第四,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溶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这将为中国职业企业家的成长提供宏观的国际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溶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凸现中国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运行规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加剧企业间的竞争,加快企业优胜劣汰进程,所有这些,将促进职业企业家的成长。
二、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要认识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首先必须弄清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使命。
西方经济理论已经从长期的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归纳出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理论。具体来说,有下述几种观点:
“协调者”说。法国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中心枢纽,是内部人、财、物等经济要素和产、购、销等经济活动的“协调者”。
“多重角色”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承担多重角色,包括企业组织协调者、中间商、创新者和不确定性承担者等。
“创新者”说。这一理论的影响最为广泛。熊彼德认为,企业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企业家的创新是商业周期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创新包括五种形式: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企业家作为创新者,会通过创新打破市场均衡,推进经济发展。
“不确定性承担者”说。该观点认为,企业家是挑战不确定性环境的人。康替龙认为,企业家是投机商,通过投机以获取市场交易差价,这种逐利的投机行为使市场逐渐趋向均衡。美国经济学家奈特认为,企业家是不确定性决策者。他认为,不确定性不同于风险,风险是在已知发生概率条件下的随机事件,是可计算和保险的。但不确定性是指在完全未知、出现概率难以计算的条件下出现的随机事件,不能保险,管理者无能为力,只有企业家才承担不确定性问题决策的责任。
“中间商”说。柯兹纳认为,企业家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发现市场机会的洞察力,也只有具有这种洞察力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这种洞察力是企业家能够通过中间购销行为获取差价和利润。这种“中间商”行为使市场趋向均衡。
“X低效率克服者”说。利本斯坦认为,企业内部存在两种效率,即资源配置效率和非资源配置效率。后者即“X效率”,是指相对于市场机制配置效率而言的,由企业组织和个人因素引起的效率。“X低效率”是由于企业内部组织不合理、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原因出现的低效率。企业家的职责在于克服这种低效率,企业家就是在克服这种低效率方面取得成功的人。
“市场均衡恢复者”说。舒尔茨认为,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异性,企业家是经济现代化和市场从非均衡向均衡恢复过程的关键角色。对于整个经济从非均衡向均衡再到非均衡的过程来看,企业家行为总是存在的,但是对于单个经济主体而言,只是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企业家行为。正是因为企业家行为的暂时性,任何单个经济主体的收入可以分为企业家收入和非企业家收入。当一个行为主体的前项收入大于后项收入时,他便是企业家。
“判断性决策者”说。卡森认为,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性资源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判断性决策是指完全依赖于决策者本人判断的决策,决策过程不存在任何一条明显正确的、而且只使用公开可获得信息。其精髓在于,决策的结果取决于由谁来决策。因此,企业家应该是对自己的判断力充满自信的人。
综合上述有关企业家角色和职能的观点,可以发现,在各种观点中,几乎都蕴涵着下述四点共识:首先,企业家是市场机会的发现者与利用者;其次,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创新者;第三,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担者;第四,企业家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和主要推动力量。
21世纪中国企业家无疑首先应该承担上述一般的职能和角色。但是,在中国,企业家还必须承担一些特殊的历史使命。即为自身的成长与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和人力资本积累。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家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主客观的历史条件。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最终成长起来,尚不规范和完善。这从两个方面制约着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一方面,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这对企业家是一种无形的制约;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尚不规范,企业家缺乏充分自主和规范地实现自身职能的体制条件。
其次,与企业家功能实现相适应的企业家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一方面,在企业家管理上仍然机械地执行“党管干部”的原则,没有将企业家当成职业经理人对待;另一方面,与现代企业运作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家管理方式,包括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尚未最终形成。
第三,政企尚未彻底分开,企业家行为模式出现扭曲。一方面,依然机械地将企业家当作“干部”进行管理,企业家普遍没有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厂长”模式中转变过来。另一方面,由于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家监督、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最终形成,一些企业家出现了谋求非企业家利益的倾向,典型的是所谓“内部人控制”现象和“59岁现象”。
第四,企业家精神尚未形成,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尚未完成。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的人格化,企业家的价值是由其人力资本及其实现程度决定的。但是,由于企业家自主意识尚不充分,加上企业家成长环境不完善,企业家精神的发育迟缓,现代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勇于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的冒险精神等尚未真正发育。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实践不足和企业家自身素质的原因,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进程缓慢。
因此,21世纪,中国企业家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历史使命。包括:
首先,充分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即从传统的“厂长”模式脱胎换骨,充分确立独立自主的企业家意识,培育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加快积累自己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成为真正的职业企业家。
其次,冲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因素。20年的改革经验证明,政府部门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彻底程度是有限的。因为,政府部门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利益共同体。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政府部门必然要采取各种方式保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因素,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必须有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亲和、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对立的力量,才能最终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堡垒,这种力量就是企业家群体。1984年,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给省政府写信,要求给企业松绑,由此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给企业松绑,就是这种冲击行为成功的例子。在21世纪,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仍然需要企业家发挥这种自下而上的促进作用。
第三,推进制度创新。政府部门在推进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创新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一些政府部门会不自觉地按照自身的要求,而不是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推进制度创新,特别是企业内部制度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主体说到底是企业家。目前,最紧迫的是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而这需要企业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探索。
三、充分实现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企业家能否成长起来和能否充分实现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历史性任务。具体说来,必须从政府、企业和企业家自身三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改革构建一个亲市场和企业家的、企业家型的政府。传统的政府及行为方式是反市场的,因此,在改革以前,将企业纳入自身的行政体系之内,改革以来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与企业家和企业对立的地位。突出的表现是政府始终保留着对企业的管制,保留着各类“审批”权利。如果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指令型”政府,中国经济是政府指令性经济,那么,改革20多年来,政府是“管制型”和“审批型”政府,中国经济是政府管制型经济、政府审批型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一个亲市场、企业和企业家的政府。这样一种政府的机构设置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有的许多政府机构的存在缺乏市场经济依据,而且,职能重叠交叉,是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也约束了企业家的自主行为,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要求予以撤消、改革或实施职能转变。这样的政府应该是服务型的政府,即为市场经济和企业的运作提供保障和服务,而不是限制;应该是公共型政府,即主要发展公共领域和为企业运作提供公共服务;应该是企业家型的政府,即以高效率和不断创新为导向。
其次,通过真正的政企分开和企业自主性的发育,形成企业独立的目标。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目标。经过20多年的改革,企业开始有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当前政企仍然没有真正分开,政府给企业强加了许多本非企业应该承担的目标,导致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交叉与重叠。例如,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物价稳定等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企业也必须承担。企业家是企业目标的化身。如果没有独立的企业目标,企业家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必须实施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严格分离。将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公共目标从企业目标中分离出去。
第三,按照市场经济、国际惯例和企业家管理内在规律的要求,构建职业企业家管理机制。职业企业家与“干部”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范畴。将两个不同的角色混淆起来,是导致企业家角色不明、身份不清的重要体制原因。职业企业家的成长与运作需要一套特定的体制,包括任免、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目前,应该按照职业企业家的要求构建企业家人才市场体系、企业家绩效评价体系、企业家激励体系和企业家监督与约束体系。具体来说,要取消企业和企业家的行政级别,采用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采用股票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等市场约束与监督手段等。
第四,企业家自身应该增强职业企业家意识,加强自身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