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病理科 四川广安 638001
摘要: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9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7例患者均接受内镜检查和病症诊断。结果:本组97例内镜诊断下确诊为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对其进行病理诊断的过程中,发现有72例患者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为74.22%。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有27例患者属于A型,病理学诊断有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40.74%;有31例患者属于B型,病理学诊断有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83.87%;有39例患者属于C型,病理学诊断有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96.87%。三种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进行诊断,这样能更好提高其诊断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中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胃部黏膜腺体萎缩,在临床上这类疾病被认为是胃癌常见癌前病变现象[1]。为此,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早期诊断十分的重要,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癌前病变的进展,使患者受到更好地治疗。就目前而言,在对这类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大多会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9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段为24-70岁,平均年龄为(62.78±5.7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饱胀、上腹部疼痛等现象,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并不包括消化性溃疡、催患胃十二指肠疾病以及胃十二指肠肿瘤等疾病患者。
1.2方法
97例患者均接受内镜检查和病症诊断,具体方式如下:(1)内镜检查。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电子内窥镜直视患者胃部,观察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型:患者胃窦黏膜减少,血管透明可见;B型:以红白相间或者是以白为主要表现;C型:患者黏膜粗糙不平,呈现出颗粒状或结节状,胃黏膜表现不平整。在内镜检查之后,在患者胃黏膜病变部位取5-6块标本作为病理诊断标本,将其送检。(2)病理诊断[2]。使用10%福尔马林将标本进行固定,在固定过程中采用石蜡包埋,需要对其进行常规HE染色,由专业医生参照相关病理学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计算并且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符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下表现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诊断方式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诊断方式符合率对比
本组97例内镜诊断下确诊为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对其进行病理诊断的过程中,发现有72例患者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为74.22%,在72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占据38.89%;有11例患者伴有异型增生,占据15.28%。
2.2患者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结果对比
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有27例患者属于A型,病理学诊断有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40.74%;异型增生患者有4例,占据14.84%;肠上皮化生患者有6例,占据22.22%。在内镜检查过程中,有31例患者属于B型,病理学诊断有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83.87%;异型增生患者有6例,占据19.35%;肠上皮化生患者有19例,占据61.29%。在内镜检查过程中,有39例患者属于C型,病理学诊断有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96.87%;异型增生患者有12例,占据30.77%;肠上皮化生患者有25例,占据64.10%。三种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3.讨论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大多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类疾病发病大多和患者饮食、遗传、年龄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10%-15%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会有部分患者会因为病情的发展成为胃癌[3]。随着我国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内镜检查十分的重要。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7例患者在经过内镜检查确诊之后,病理学诊断却只有72例患者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符合率仅有74.22%,这一结果显示出病理诊断相比较于内镜检查还是有着一定的不足。而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有很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在病理诊断过程中,患者内镜下黏膜白相为主会受到很多因素所影响,其中就包括了患者的年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提问等因素,再加上病理诊断过程中,一些操作性失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诊断结果,所以,在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过程中,其诊断符合率较低[4]。除此之外,本研究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有27例患者属于A型,病理学诊断有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40.74%;有31例患者属于B型,病理学诊断有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83.87%;有39例患者属于C型,病理学诊断有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96.87%。三种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记过显示出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的过程中,病理学诊断能够更好地观察到患者胃黏膜的表现,这样就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确诊。
综上所述,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进行诊断,这样能更好提高其诊断率。
参考文献:
[1]胡静,刘润,张莉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14):2144-2146.
[2]冯燕,杨畅,胡东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理学指标与内镜表现的关系研 究![J].中外医疗,2014,33(2):13-14.
[3]谢俊锋.内镜窄波成像技术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改变及临床病理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395-3396.
[4]邱晓娣,潘翔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1):1954-1957.
论文作者:陈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过程中论文; 病理学论文; 在对论文; 化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