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家长参与评价的意义与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家长论文,意义论文,策略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优化评价方式”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评价方式的转型,是落实课程理念的重要改革路径。小学阶段是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的开始,是打下良好语言学习基础和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的评价方式需要特别注重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突出评价的发展价值。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学生特别注重外界对他们的评价。目前,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同伴、学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而家长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关注,相关研究比较少见。因此,探讨家长参与评价的意义和策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长参与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参与”,即行为主体自愿、主动地介入行动过程,并进行意见交流与权责分享,从而实现行为主体自主与自觉的一种活动态度(吴支奎,2009)。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那么,在学科教学范围内,家长参与评价可以理解为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之一,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资源,主动地介入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对其计划、过程和结果做出评析的过程。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家长主要以合作性的方式参与评价活动。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看,家长参与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家长介入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显示了家长评价对学生学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依据林崇德(2002)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论述,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探讨家长介入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
首先,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具有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且带有强制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方面体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是学生的主导学习动机之一,也是塑造学习心态的重要因素。此时,如果家长能以恰当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估和指导,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良好学习状态。
其次,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尽管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断发展,但是他们仍然明显地表现出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父母适时、恰当的评价行为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最后,从小学生社会性发展角度看,亲子关系是小学生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过程对学生校内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英语学科教学范围内,将家长融入评价过程则是发挥这种促进作用的重要策略。
2.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
家长参与评价是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学业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家长则是转化课外教育阻力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思维、情感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越多,学生越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Weber,1998)。与中学阶段相比,家长在小学阶段往往更加频繁、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也客观上确保了家长参与学生英语学习评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课程实施的阻力往往源于大众对政策的不解或误解,家长参与评价则有助于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对话和互动,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降低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阻力(樊万奎、王永奎,2010)。与此同时,家长参与评价能够帮助学校发挥好家长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以家庭为纽带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3.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全程监控
从语言学习过程看,外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持续性和实践性特征(教育部,2012)。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言学习持续时间极其漫长,学生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才能形成较强的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持续的注意力、自控力和学习毅力相对较弱,而家长是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的重要成长伙伴,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参与评价,可以促使他们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督促和力所能及的指导,形成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机制。通过一定的方式,教师可以及时地获取关于学生发展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据此进一步改进工作。全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的进步与成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同时认清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性信息,从而扬长避短,明确方向,自始至终对外语学习保持信心。
三、家长参与评价的策略
“策略”一词的理解,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策略是指实现目标的方案、计划、方针;在微观层面,策略是指具体的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技艺。因此,本文对家长参与评价策略的探讨主要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首先是宏观层面的策略,包括评价目标、思路和原则;其次是微观层面的策略,包括具体的评价方法。一般而言,评价目标、思路、原则相对稳定,具有理念导向作用,但具体的评价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要符合总体原则,产生积极的效用,均可按需取用。
1.家长参与评价的目的、思路与原则
评价目的决定评价思路,评价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为家长参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现实教学中,家长一般以合作方式参与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校外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分析和评定。因此,家长参与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家长对学生课后学习活动的持续性评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家长向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具体思路是:教师应当向家长提供关于课程目的、教学方式、课后学习活动的相关信息,指导家长对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进行记录,发现优点、指出缺点,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学习的状态,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给予学生具体、及时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学习潜力。通过家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持续关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家长参与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描述性的定性评价。家长对学生在家的日常学习活动采取描述性的评价方式,包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创造性等难以采用分数或等级评定的内容进行评析。
第二,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动机是语言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如态度、焦虑、效能感等。通过描述性的定性评价,家长和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行为或结果,并由此推断出他们的情感状态和态度,然后依此进行积极引导。有效的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
第三,关注学习的纵向变化,促进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家长的评价须着重考察学生的前后变化情况,突显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
第四,评价应及时、具体、有针对性。家长的评价应该避免笼统含糊,必须对学生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及时、具体的评价。因为,小学低年级儿童处于由外显行为向内心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针对其具体的外显行为进行评价。
第五,与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并不断改进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家长参与评价方法举例
(1)每日课外学习活动报告
课外学习活动一般指家庭作业,也包括学生参加的其他语言学习活动。由于作业通常是在家里完成,因此作业便成了家长参与教学和评价的重要平台。家长通过记载和评析作业等课外学习活动情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作业习惯、方式、完成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明确优点和缺点,树立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监控意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应该在学习初期,向家长说明英语课后作业的常规数量、内容、目的和形式。根据笔者的经验,每日课外学习活动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作业完成情况;第二,进步之处;第三,学习习惯;第四,态度与兴趣。一般不采用分数或等第的测评方法,而是采用描述的方法,重在通过家长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闪光点,帮助学生看到好的一面与不足的一面。为了方便操作,每日课外学习活动报告可采用表格形式,如表1所示:
具体的语言描述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状态,学生可以根据家长的观察和评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这份报告将随作业一起交给教师,教师在作业点评中应针对共性问题提出建议,表扬好的做法。
(2)每周家长评价表
家长每周完成一份评价表,相对全面地评价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由于每日课外学习活动报告以描述性评价为主,每周的评价表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呈现,家长或做出选择,或给出分值。评价项目可根据每周的教学安排有所调整,但是应涵盖学习的各个主要方面,请参见表2。
在表2,第1项至第3项主要了解学生校外的技能训练情况,第4项至第7项主要了解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非语言能力和状态,第8项则要求家长根据一周的情况进行总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同时,从家长的立场和角度,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直观的分数虽能清晰地指出不足,但对自尊、自信的保护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在小学中低年级,第4项至7项的评价选项可改为“有待提高、有进步、良好、非常好”。这样的等第划分意在指明问题,而不是进行横向的比较。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学生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的变化相对缓慢,该评价表也可根据情况调整为2至3周使用一次。但是,从经验看,每个月应至少进行一次这样的阶段性评价。在最后的第9项,教师给出的评价不宜采用过于笼统的表述方式,而应该列举具体事项,说明学生的进步与不足。这就要求在平日的工作中,教师需要细心收集信息,了解学生学习进步与退步的细节。比如,笔者曾采用过的评语有:
·关于作业:书写清晰,字迹工整;能及时订正作业;做完后需要认真检查一下。
·关于进步:课前已经把单词预习了一遍;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更大了;上课举手更加频繁了;帮助同桌订正错题了。
·关于语言学习:能读懂学过的课文;上课能听懂老师所说的每句话;不怎么喜欢与同学表演对话;语音很清晰;背单词非常积极,效率高。
·关于学习习惯:上课前不能及时准备好课本和文具;上课经常找不到铅笔。
·关于学习心态:还需要大胆一点;是一个有耐心的好孩子;愿意与同伴合作;上课时注意力集中;非常喜欢英语学习。
(3)家长来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邀请家长适时地以书信形式描述学生在家的语言学习情况。这种策略适用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书信内容可长可短。有些教师可能顾虑家长会热衷于表扬自己的孩子,然而实际情况表明,绝大多数家长都能比较客观地评析自己孩子的优缺点。除了对学生在家学习活动的描述,家长往往还会涉及自己孩子成长经历中的特殊事件,指出孩子的特点和特殊需求,这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进行学生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邮件给家长及时反馈学生表现提供便利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家长的来信,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反馈,唯有让家长意识到他们的评析对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他们才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评价。
(4)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长参与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平台,也为家长参与学生评价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实际工作中,家长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和主讲,同时邀请任课教师参加。为了提高会议的针对性,可以要求班主任提前收集家长关心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安排确定会议主题。显然,与英语教学相关的问题是特别需要英语教师关注的,因为这些问题能够反映家长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在家学习活动的评判。在家长会上,英语教师应该做到:
·对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做出回应;
·提供英语课程信息,让家长了解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方式,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正确的外语学习理念;
·对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点名表扬,纠正不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对家长评价学生课后学习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家长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评价活动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形成。
(5)教师与家长个别交流
与家长来信一样,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个别交流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特点的关注。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家长可以表述有关学生学习经历、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判断和理解,从而帮助教师把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了使交流有效,教师可以要求家长详细具体地描述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提供有关学生优势和不足的信息,明确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帮助家长在课外学习中对孩子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
家长参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增进家校合力,帮助形成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家长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调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