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霞

支气管哮喘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霞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柏果镇卫生计生院 553531)

摘要: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予以其中43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其余43例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将两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作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有效患者共计39例(90.7%)明显多于对照组31例(72.1%),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4.162,P<0.05)。对本次护理服务评价非常满意、满意的患者在观察组占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33/43)(X2=11.627,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以发作性气喘伴哮鸣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疾病发作时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嘴唇发绀、低氧血症,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尽管急性发作后病情会相对缓和,临床症状看似缓解,然而复发的机率仍很高。2016年5月~2017年5月先后有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就诊我院,本组患者中一半接受临床常规护理,一半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现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作如下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以临床护理方法不同为依据进行研究分组,入组对象被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分到的患者中包括2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最小的为38岁,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54.6±5.3)岁。对照组中包括23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最小的为39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53.8±5.7)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以Orem自理理论作为自理力量与基本条件评估依据,明确患者有无存在自理缺陷,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明确的健康教育目标,出具详细的护理计划表并按护理计划表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入院后第一天护理内容为医院环境与临床治疗所用相关仪器设备及医务人员基本信息介绍;其次是客观评估患者健康状况与护理风险;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协助患者排痰,为患者寻找舒适体位。入院第二天的护理内容为综合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开展呼吸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查,告知患者临床治疗需行哪些检查,具体检查时间,相关注意事项,检查的目的。入院后第三天的护理内容为围绕支气管哮喘病发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药理、用法用量等药物治疗知识[1]。教病情反复发作者正确使用气雾剂与干粉吸入剂。入院第四天的护理内容为,教患者学习病情监测的方法,口述防治哮喘发作的策略与急性发作时应对措施。入院5~7天后患者在临床护士的指导下开展肺功能锻炼,同时复查患者各项指标。住院8~10d后根据临床病情观察结果与各项指标检查结果考虑是否可以出院,对于满足出院标准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出院指导,就院后饮食、用药、休息、运动给出合理科学的指导建议,同时向出院患者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叮嘱患者按时来院复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评价标准

气促、呼吸苦难、喘息等临床症状在护理后得到显著缓解,各项指标值均处在正常范围内判定显效;与护理前比,护理后患者哮喘次数显著减少,FEV1(PEF)在60%~70%范围内,辅助应用药物维持判定有效;症状表现在护理后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与护理前相差不大,各项检查指标未有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甚至有加重倾向判定无效。护理满意度采用评分制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估,设置有效评分范围为0~100分;非常满意对应的评分范围为85~100分;满意对应的评分范围为65~84分;不满意对应的评分范围为0~64分。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例数用n表示,百分比用%表示,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各17例(39.5%)、22例(51.2%)、4例(9.3%),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达此上述疗效等级的患者的各有16例(37.2%)、15例(34.9%)、12例(27.9%),总有效率为72.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162,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本次护理服务评价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在观察组占41.9%(18/43)、48.8%(21/43)、9.3%(4/43),护理满意率为90.7%;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本次护理服务的患者分别有16例(37.2%)、17例(39.5%)、10例(23.3%),护理满意率为76.7%,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627,P<0.05)。

3.讨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尽管近年来各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各国政府纷纷从财政收益中划拨环境污染治理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生存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人类健康水平,近年来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发病率日益增高,不仅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受病原菌刺激引起多种炎性细胞释放有关,气道上皮痉挛、收缩受这些炎症因子刺激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反应[2]。临床治疗除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外还需对其进行科学护理,这对控制哮喘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早先在工业领域生产线上系统连续管理中应用,后来医学界学者将其引入临床护理中,实践应用证实该护理模式在使护理服务更趋于完整的同时使护理工作朝着程序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有所不同的是临床护理路径对护士人员的基本职责做出明确指示,有效避免了相关护理流程遗漏;以护理计划表作为各项护理工作开展的依据,每一项工作及流程均有明确的可供参考标准,按照这样一套标准流程完成各项操作,不仅培养了护士人员按规范流程进行护理操作的良好工作习惯,增强护士综合能力,而且减少护理环节中的瓶颈,使患者享受到个性化、整体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资源利用度与临床治疗效果[3]。本文按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双重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基于患者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护理计划表是护士人员完成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实际工作中护士人员按护理计划表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不仅有效规避了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忽与差错,而且培养了护士人员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一影响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未来应用前景良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瑞萍.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62-62.

[2]王彩峰.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225-255.

[3]许宏.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2014,8(14):22-23.

论文作者:黄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支气管哮喘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