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1个国家青年人环境关心的实证研究——基于ISSP2010数据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人论文,实证研究论文,环境论文,国家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5.03.008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5)03-0055-08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得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环境关心”这个概念也逐渐成为环境社会学领域的核心研究议题。在对环境关心这一概念如何进行定义和测量的问题上,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邓拉普(Dunlap)和琼斯(Jones)在2002年对环境关心的定义进行了拓展和界定,认为环境关心是人们对与环境相关问题的认识,表达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支持,并且个人愿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的程度[1]。在对环境关心的测量方面,环境关心到底是单一维度还是多重维度,学界仍没有达成一个共识。更多的研究者是将环境关心看作是人们的环境价值观,邓拉普(Dunlap)和凡列尔(Van Liere)在2000年提出了环境社会学范式转移,即人们的价值观从人类豁免主义转移到新生态主义,并提出新生态范式量表[2]425,对环境关心这一核心概念的争议使得测量环境关心的模型日益复杂化。 对环境关心的研究除了对其测量维度的探讨外,有关环境关心的社会、人口、经济特征也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其中,年龄变量与环境关心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青年人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的主力军,青年人环境关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治理的水平[3]。因而,在全球呈现气候变暖、各地区雾霾天气持续、水污染日益严重等环境问题凸显的大背景下,研究青年人的环境关心,能够对提高青年人的环境关心和鼓励他们为保护地区环境乃至全球环境做贡献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环境关心的研究回溯 关于环境关心的探讨,以往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环境关心测量维度的研究;二是对环境关心个人层次的社会、人口及经济特征的差异进行分析。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环境关心的测量模型以及青年人的环境关心,因而将文献回顾的重点放在环境关心的测量方面,以及对年龄变量与环境关心之间关系的研究上。 在对环境关心测量维度的探讨方面,最早关于环境关心的研究由于受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研究者往往把环境关心当作单一维度的指标[4]38。随着对环境关心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研究者将环境关心看作是人们的环境价值观,邓拉普(Dunlap)和凡列尔(Van Liere)在2000年提出了新生态范式量表(以下简称NEP量表)用来测量环境关心[2]426。一些中国学者也尝试运用新生态范式量表测量环境关心,聂伟基于CGSS②2010环境模块的数据分析公众环境关心的城乡差异时,运用NEP量表来测量因变量环境关心[5]。但洪大用指出,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NEP量表中的有些项目存在着测量信度问题[6]。同时,随着学界对于人们的环境态度、日常环保行为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倾向于认为环境关心是多维度的。马荃特-派特(Marquart-Pyatt)认为环境关心应该由环境态度和环境友好行为构成[7];卢春天和洪大用基于CGSS2003数据的分析,建构了环境关心的一阶模型,模型包括当地环境问题感知、全球环境问题感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新生态范式4个因子,且发现新生态范式因子和另外3个潜在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尤其与全球环境问题感知因子的相关系数较高[4]46,这表明NEP量表是测量环境关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也说明新生态范式更能反映公众对全球环境恶化的担忧。肖晨阳和邓拉普(Dunlap)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数据的对比研究,构建了环境关心的高阶验证性因子分析(CFA)[8]。它包括6个一阶因子,即新生态范式量表、环境友好行为、环保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感知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程度,通过6个一阶因子再构建出环境关心的二阶因子方程。 在对年龄与环境关心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由于对环境关心的测量方法和选择的样本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往往缺乏一致性的结论。邓拉普(Dunlap)和凡列尔(Van Liere)早在1978年的研究表明年龄与环境关心呈现负相关,即年轻人比老年人表现出更多的环境关心[9]。弗兰森(Franzen)和梅尔(Meyer)基于对ISSP1993和2000数据的分析指出,年龄与环境关心呈现倒“U”型关系[10]。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关心环境(可能由于中年人更加关心公共事务,从而更加关心环境),但当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关心环境问题。而王建明基于对中国城市家庭数据(CHIPS)的分析认为,年龄与环境关心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环境关心水平不断下降,达到一定阶段又会呈现上升趋势,其转折点大致在50周岁左右[11]。卢春天和洪大用通过对CGSS2003数据的分析得出,年龄对环境关心测量维度中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全球环境问题感知、新生态范式3个因子有显著的影响,且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保护环境,越呈现出一种新生态主义范式的世界观,但年龄与全球环境问题感知因子之间却呈负相关关系[4]48。国内也有学者专门对大学生群体的环境关心进行了研究,刘贤伟和吴建平认为女性大学生的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且蒙古族大学生的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大学生[12]。李亮和宋璐也认为女大学生的环境关心高于男大学生,并提出这是因为女性相比男性更支持社会性别平等,而社会性别意识对环境关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有更高的环境关心,但性别对环境关心并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13]。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们环境关心的比较研究,或是对其中某一类国家人们的社会、人口、经济特征对其环境关心的影响研究;且虽然关注年龄变量与环境关心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多是将老年人与青年人的环境关心进行对比研究,或是对大学生群体环境关心的社会、人口特征进行分析解释,缺少对国家间青年人环境关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单独研究。本文基于对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2010环境模块数据的分析,通过建构环境关心的二阶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全球11个国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青年人的环境关心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青年人投身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议。 二、数据、变量与方法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2010环境模块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调查了全球33个国家,共45199个样本。由于本文关注的是青年人的环境关心,因而对原来的样本数据进行了筛选,选取了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的青年人群;同时,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以及结构方程的适用样本量,在全球33个国家中选取了11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因此,本文使用的数据样本量为3842个。将这11个国家纳入分析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弗兰森(Franzen)和福格尔(Vogl)对ISSP1993、2000和2010环境模块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14]。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环境关心水平与国家的富裕程度呈正相关,即富裕国家的人们有更高的环境关心;且在过去的20年中,调查的全球33个国家人们的环境关心都有略微的下降,但在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的国家中,人们的环境关心降低得更少一些,即经济发展会有助于维持较高水平的环境关心。因此,考虑到国家的富裕程度对环境关心的重要影响,在33个国家中选取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6个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发达国家,加上经济较为发达的瑞典,共7个发达国家;同时,由于经济的较快发展会对人们的环境关心产生影响,因而选取在近20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阿根廷、智利、墨西哥、菲律宾4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将变量V15设为:一般来说,您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是下面哪个选项?答案选项有:1.一点都不关心;2.关心;3.保持中立态度;4.比较关心;5.非常关心。在选取的3842个样本中,对环境问题表示一点都不关心和不关心的青年人(变量V15的答案选择1和2)有530人,占样本数的14.0%;而对环境问题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的青年人(变量V15的答案选择4和5)有2219人,占样本数的58.4%;保持中立态度的青年人(变量V15的答案选择3)有1050人,占样本数的27.6%。可以看出,在全球11个国家的3842个青年人中,将近60%的青年人对地区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持“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的态度,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青年人对环境问题持“一点都不关心”和“不关心”的态度。 将问卷中的15个观察变量纳入本文环境关心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为了体现被访者越是表示同意,其环境关心的值越高,对问卷中这15个测量指标的答案编码进行了重新赋值,通过数值转换将其原来的逆向赋值均转换成正向赋值。因而,将新赋值的15个测量指标重新命名为“V39新”、“V40新”等。 本文的数据分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建构环境关心的结构方程模型。第二部分,对选取的7个发达国家和4个发展中国家青年人的环境关心进行比较和排名,主要运用的是t值检验和方差分析。第三部分,通过象限图,综合反映环境关心的4个一阶因子对其影响程度的差别以及全球11个国家青年人环境关心的现状。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对环境关心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之前,先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796(>0.5),巴特利(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接近0,经正交旋转获得方差贡献率达61.97%的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环境问题认知、环保贡献意愿、日常环保行动、环境知识水平,4个因子的描述见表1。对其进行信度检验的分析结果显示,环境问题认知、环保贡献意愿、日常环保行动、环境知识水平4个测量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780、0.819、0.783、0.794,均在0.8左右,表明每个维度下的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且全部测量指标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也达到了0.787,说明15个测量指标的整体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标签:因子分析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因子载荷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环境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