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学生下肢功能的疗效初探论文_孙俊召

送教上门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学生下肢功能的疗效初探论文_孙俊召

孙俊召 云南省广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663300

【摘要】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送教上门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资料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进行球类运动康复智能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对下肢肌张力和肌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和肌力总体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球类运动康复;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送教上门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190-02

痉挛型脑性瘫痪是脑瘫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之一,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由于长时间肢体受力和活动受限,极易发生骨与关节挛缩畸形等骨性病变,造成下肢功能异常。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功能的对症综合康复训练在送教上门工作中具有广泛常规应用,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功能的治疗有效率是送教上门的关注重点之一。为了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与我校送教上门学生中进行康复训练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资料30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于我校送教上门学生中进行康复训练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资料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6岁,平均年龄4.7±2.1岁。采用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和分型,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等。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儿均由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

1.2.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包括上田法、神经发育疗法或动作法等手法治疗方式,同时联合关节活动度训练,送教时间为每月1次,共6个月。

观察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进行球类运动(包括大龙球和触觉球练习)和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治疗。由家长在家每天进行1次,每次20-40分钟,每周5天,共6个月。使用智能运动系统如果脑瘫患儿发生痉挛,机器运转会逐渐停下后向相反方向位移来缓解痉挛,同时能够防止患儿组织器官损伤。若患儿肌力太小,系统能够帮助患儿进行活动;若患者能够自行进行抗阻力位移,通过改变系统的阻力参数患儿抗阻力完成踩踏循环。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对下肢髋内收肌群肌张力进行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法对臀中肌与股四头肌进行评定。疗效标准:①肌张力:显效:肌张力恢复正常或降低2级以上;有效:治疗后肌张力降低1级;无效:治疗后无肌张力降低。②肌力:显效:治疗后肌力恢复正常或增加2级以上;有效:治疗后肌力增加0.5~1级;无效:治疗后肌力无增加。总体有效率等于有效率加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肌张力评价

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肌张力总体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肌张力具有改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肌张力总体有效率结果

组别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肌力总体有

效率(%)

对照组

(n=15)73466.6

观察组

(n=15)95193.3*

2.2.*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肌力评价

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肌力总体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肌力具有改善作用。

表2 肌力总体有效率结果

组别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肌力总体有

效率(%)

对照组

(n=15)74373.3

观察组

(n=15)86193.3*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由于孕期宫内缺氧、感染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永久性或可变化的脑损伤所致的大脑功能不良综合征脑性瘫痪的患儿,下肢痉挛型偏瘫的发生率极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对于影响患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控制痉挛、改善患儿下肢功能,成为患儿脑瘫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规康复训练中,主要方法为综合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进行痉挛型脑瘫的康复。为了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进行康复治疗,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对下肢髋内收肌群肌张力进行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法对臀中肌与股四头肌进行评定。结果显示,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力和肌张力改善的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均<0.05),提示大龙球、触觉球等球类运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缓解下肢痉挛,显著提高运动能力。通过球类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在提高下肢肌群的力量的同时,还能抑制动态下肢紧张度的上升,进而达到缓解痉挛、放松下肢的作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做系统助力运动,有助于改善下肢稳定性与协调性,增加本体感觉、平衡、协调能力;而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提高,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球类运动(如大龙球、触觉球等)智能训练能够系统化对患儿痉挛情况进行下肢及身体各部位综合训练,当脑瘫患儿在进行球类运动过程中,能够促进正常小儿发育,辅佐中枢性协调障碍、脑损伤综合征,是运动训练与游戏结合的理想途径,患儿容易接受,正确运用效果也很好。以缓解痉挛,放松下肢,同时防止下肢和关节的损伤。当患儿肌力很差或无法自己运动时,可通过协助他控制自已身体的平衡,这对患儿的运动企化能力的养成很有帮助。当患儿存在部分肌力,并能抗自身重力和部分阻力时,球类训练能够强化患儿身体各部分对重力的协调感,另外,大笼球还可以测试患儿的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系统化的帮助提高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

综上所述,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波,王喜喜,唐强.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5(9):11-15.

[2]范艳萍,李伟,许洪伟,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4):35-36.

[3]李文兰,曾祥斌,任凯,等.Q4情景互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37).

[4]胡翔,徐睿华.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2013,28(5):365-366.

论文作者:孙俊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送教上门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学生下肢功能的疗效初探论文_孙俊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