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引流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雍 刚,韩燚,沈美华

锥颅引流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雍 刚,韩燚,沈美华

雍 刚 韩燚 沈美华

(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急诊科 20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锥颅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状况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状况评分及预后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时候,锥颅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清除术,操作便捷,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锥颅引流术;开颅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96-02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因为长期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内小动脉出现变化,进而破裂,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都很高[1]。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晕、偏瘫、恶心、呕吐、语言障碍等[2],在治疗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常采用保守治疗,出血量大于30mL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避免形成脑疝。本文主要对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收治的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都经过颅脑CT检查,诊断为脑内实质性出血,并且伴有高血压疾病,出血量在30-60mL之间,病发6h以内。观察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12例;年龄在44-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7.7)岁;入院血压155-210/100-150mmHg。出血部位:基底节27例,皮层下14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4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7.5)岁;入院血压150-210/100-145mmHg。出血部位:基底节24例,皮层下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锥颅引流术。对患者进行局麻,根据患者血肿部位、大小,确定前后两孔,在前部进行露骨钻孔或者颅锥锥孔,进入血肿腔之后,可以看见陈血、棕褐色碎血块流出,之后将硅胶管置入囊腔,长度短于血肿腔半径,引流液态血肿。针对后部而言,也是采用同种方法处理,钻孔或者锥孔引流,放入导管。借助导管,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液清洁为止。完成手术之后,将引流管经过头皮引出颅外,之后灭菌,密封引流袋。一般而言,均是低位引流排液,高位引流排气,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清除术。在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麻。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而言,可以扩大翼点入路,进行马蹄切口,翻开肌骨瓣,切开硬脑膜,分开外侧,露出岛叶,切开岛叶皮质2.0cm,露出血肿,清除陈旧血凝块,之后止血,待清除血肿之后,观察血肿腔活动性出血情况,确定无异常,缝合硬脑膜,置入负压引流管,固定肌骨瓣复位,缝合头皮,完成手术,针对皮层下脑出血患者而言,可以根据血肿部位选择切口位置,之后进行开颅清除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状况评分及预后情况。疗效判定标准,采用Glasgow评分:①围手术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一周内的意识状况与再出血情况。②近期疗效: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恢复良好5分,轻度残疾4分,重度残疾3分,植物生存2分,死亡1分。

1.4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意识状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0.5±0.1)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6±1.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状况分级:Ⅰ-Ⅱ级25例,Ⅲ级10例,Ⅳ级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意识状况分级:Ⅰ-Ⅱ级18例,Ⅲ级15例,Ⅳ级8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患者意识状况评分为(12.5±4.3)分,对照组患者意识状况评分为(10.2±4.4)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意识状况对比( ±s)

组别 手术时间/h意识状况评分/分

观察组(n=41)0.5±0.112.5±4.3

对照组(n=41)4.6±1.810.2±4.4

t值17.79737.3408

P值<0.05<0.05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恢复良好13例,轻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4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评分为(3.9±0.2)分,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评分为(2.8±0.1)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并且预后不良,在脑出血30min内会形成血肿,6h后血肿受压,出现渗血现象,致使出现脏腑器官功能障碍[3],为此,在发病6h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与内科治疗相较而言,开颅手术治疗的损伤性较大,然而针对出血量较多的患者来说,给予内科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为此,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样才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改善局部缺血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传统开颅清除术的创口较大,并且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锥颅引流术的创口较小,对患者快速康复有着积极作用。针对传统开颅清除术而言,主要适合在大量出血的患者治疗中应用,特别是在脑疝抢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而对于锥颅引流术而言,主要适合在中量出血的患者治疗中应用,出血量为30-60mL[5]。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及时清除血肿,在血肿腔内置入导管,引流出血肿,降低其对脑组织的损伤,减小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使得被压迫脑组织可以快速复位,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脑部局部组织循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在采取锥颅引流术的时候,其操作非常简单,对患者进行局麻之后,予以钻孔或者锥孔引流,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承担[6]。

在本组研究中,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开颅清除术,其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锥颅引流术能够快速清除脑内血肿,解除了血肿对部分脑组织的压迫,使得有关脑组织得到了快速复位。②缓解了患者继发性脑水肿、脑缺氧等症状,减小了颅内压,进而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7]。③锥颅引流术的手术时间较短,造成的创伤较小,可以彻底清除血肿,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④锥颅引流术清除的血肿主要集中在脑组织深部,实施开颅清除术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康复,为此,促进了锥颅引流术的广泛应用。

总而言之,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时候,锥颅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清除术,操作便捷,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2]邓有琦,李静梅,杨小华,等.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比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12):2334-2335,2338.

[3]廖颂明.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2,13(28):43-44.

[4]张永伟.CT定位引导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06):1257.

[5]刘梅,秦元爱.定向微创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08):203-204.

[6]曹屹东,姜雪,贾栋,等.锥颅血肿穿刺体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回顾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21):76,78.

[7]万宏伟,李秀伟.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4):71-72.

论文作者:雍 刚,韩燚,沈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锥颅引流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诊抢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雍 刚,韩燚,沈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