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呼唤:科学启蒙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蒙教育论文,知识经济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即将跨进21世纪的时候,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以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时代已完成其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加强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知识经济时代呼唤 科学启蒙教育
江泽民总记去年6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他列举了许多古今中外科学英才的奋斗事迹,比如: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时是22岁,后来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29岁,发明电灯时是31岁;贝尔发明电话时是29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才26岁……。如果进一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些科学英才在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了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比如:爱迪生5岁时就把鸡蛋放在自己屁股底下,探索孵化小鸡的道理;瓦特在姥姥家的烧水壶前,受到了蒸汽的启发;比尔·盖茨小时候常常托腮思考,妈妈问他想什么呢?小盖茨回答说:“我在想,世界将来往哪个方向跑?”
儿童面对的是一个神奇的宇宙,未知的世界,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变化和现象都充满好奇心。比如:“外星人会说话吗?”“月亮上的小兔子吃什么?”“星星为什么晚上才出来”……?由于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幼儿时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最好的时机。西方教育界研究认为:5岁以前的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美国科学联合会去年提议修改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准则,希望提前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这个由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的科学团体认为:应该让五年级学生懂得元素分类、物质可溶性、化学平衡、原子结构等知识;让九年级学生懂得电学、电磁学、热力学、量子行为等知识。也就是说,让小学生提前接受初中课程,初中生提前接受高中课程。该团体成员之一、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任主席西博格说:“科学家强调基础科学教育是有根据的。”他们这项提议于去年底获准通过,将率先在加里福尼亚州试行,然后促进全美国的中小学自然科学课程的提前教育。
同样的道理,对幼儿园的儿童提前进行科学启蒙,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我国幼儿教育的误区:忽视科学启蒙
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偏重于教幼儿唱歌、跳舞、画画、背诗、弹钢琴,而比较忽视科学技术领域的启蒙教育。这样的结果会使我们的孩子长大后特别多愁善感,对世界缺乏理性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杭州大学与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筑波大学今年联合开展了一次“中日儿童超前教育”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8类综合指标中,我国儿童在“运动”、“组合”、“容积”和“空间转换”等方面明显落后于日本儿童。这就暴露出我国幼儿教育忽视科学启蒙教育,使我们的孩子缺乏空间概念、形体感知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
日本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口号,旨在“为21世纪造就更富有创造性,更具有竞争力的日本国民。”在幼儿科学启蒙方面,每年一届的“科学技术周”,免费向幼儿园小朋友开放宇航馆、天文馆、水族馆、通信馆和探险馆;文部省还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参加“未来科学的梦”绘画展,增进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认识世界、展现梦想的机会。
美国10年前就有四分之一的幼儿园开设了电脑课,现在所有的幼儿园都普及了电脑,在专职电脑教师的辅导下,三、四岁的孩子就在键盘和鼠标前“触摸未来”。在美国流行的“电脑娃娃”,可供两岁以上儿童进行电脑训练;一种名叫“读书兔”的系列软件,是为18个月-3岁的儿童提供的专业软件,甚至还有一种为9个月-2岁的孩子设计的“起跳婴儿”软件,又被称为“膝上软件”,意思说,婴儿太小,他们在玩电脑时,可能还得坐在大人腿上。设计“起跳婴儿”软件的美国知识探险公司总裁拉里·格罗斯说,电脑程序可给孩子带来“做某件事并看到反应的巨大满足感”。急于让孩子们玩电脑的家长认为,玩电脑可以培养孩子形成“认识世界的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些都是未来发展所需的重要技能。
公元2061年正好是哈雷彗星下一次飞过地球的时间。美国已制定了“2061计划”。该计划将从2010年开始在全美500个州内所有的幼儿园幼儿至16岁的中学生实施“STS教育”,即科学课程与社会课程相结合,旨在让孩子从小就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目前,美国400多位科学家正在为实施该项计划制定课程。
有人认为,对幼儿园的幼儿谈科学教育,未免太早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认为,尽管幼儿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世界的认识也很幼稚,但难得的是他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科学的东西往往有着比成人更强烈的兴趣,更真挚的情感。近年来,我园在积极探索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方面,能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开辟功能室,建立专门的科学启蒙教育基地。我园十分重视功能活动室的设置,积极购买和制作教具,主要设备包括永动仪、地球仪等,让教师积极参加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每周都开设了科学启蒙教育课,让幼儿从中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现象,比如:力学原理、真空概念、水流现象、呼吸现象、向心力和离心力、杠杆平衡原理、摩擦生热、颜色变化、简单日光学道理。我们采取做“科学游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科学活动”成为他们最爱的活动之一。
(二)设置“会说话的墙壁”,调动孩子的参与意识。幼儿贪玩、爱动,我们针对这一特点,把文化知识和科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楼道、走廊开辟“会说话的墙壁”,让幼儿根据每期的科学课程主题,把学到的知识画出来,然后拼贴在墙壁上。
在“人与环境”活动中,我们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解释——
正例:自觉保护大自然→草木繁茂→奶牛肥壮→人喝牛奶→人人健康;
反例:人们污染河流→鱼吃污水→人吃被污染过的鱼→人生病了。
根据这两方面的例子,教师让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你画一幅“河里的小鱼”,我画一幅“肥壮的奶牛”,然后根据顺序排列,拼贴在墙壁上。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不但加深了孩子们对科学道理的理解,而且还加强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三)为孩子们插上科学幻想的翅膀。传统的幼儿读物以文艺类为主,比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和《一千零一夜》等,童话、寓言和故事可以教育孩子追求“真、善、美”,认识主观世界,但还不足以让孩子认识客观世界,揭示自然规律。由此,我们积极引进科学幻想小说,比如《外星人》、《未来水上世界》和《2001年太空漫游》等经典科幻小说,并从幼儿的理解能力出发,由教师根据原著重新编写为“低幼本”,用科幻小说为他们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积极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幼儿园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