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三角格局:对初中数学课程结构改革的建议_数学论文

重建三角 全局皆活——初中数学课程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性论文,全局论文,初中论文,建议论文,数学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课程中,三角至关重要。三角是联系几何与代数的一座桥梁,沟通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条通道。函数、向量、坐标,复数等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与三角有关,大量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要用到三角知识。因此,国外国内的许多数学教育改革,删这个减那个,却对三角谨慎从事,不敢轻举妄动。相反,三角在初等数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思路,给三角学重新定位,将三角、几何、代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逻辑结构的改造,重新构造课程体系呢?

在传统的课程中,三角函数是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比值而引进的。这样的定义,依赖于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而且只能定义锐角的三角函数。其实,三角函数的定义,无非是给三角函数提供一个几何模型。几何模型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本文试图用面积方法建立三角学,它并不影响三角函数的数值,但有利于展开三角学的内涵,帮助进行几何中的推理和论证。

一、认识正弦

我们从小学数学课程里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出发。

1.基本命题

类比矩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分成若干边长为1的菱形来计算其面积,如图1。

定义 把边长为1,有一个角为A的菱形面积记作sinA。

于是,容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用单位菱形面积引入正弦,小学生不难接受。

2.正弦的基本性质

由定义得出:

【命题1】(正弦的基本性质)

(1)sin0°=sin180°=0;

(2)sin90°=1;

(3)sinA=sin(180°-A)。

上面(1)和(2)显然,(3)如果单位菱形有一个内角为A,那么必有一个内角为180°-A,于是可得 sinA=sin(180°-A)。

马上可以看出,这样引进正弦至少有三个好处:不依赖相似的知识和比的概念,难度降低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正弦都有定义,范围拓宽了;不必像传统定义中用逼近的办法来解释直角的正弦,表达更严谨了。

更大的好处,还在于下面展示的推理体系的简捷和有力。

3.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

小学数学中,有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的结果。如图2,若∠ABC=90°,用两种方法计算

于是有

【命题2】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

和命题“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相配合,已知一边和一锐角,就可以解直角三角形了。

在实际的教学中,上述命题的学习和“用字母代替数”以及“等式变形”的教学和练习应当穿插进行。三角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为代数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天然的例子。为举例而精心编写的例题也许还要有一些,但那将显得勉强和不太重要了。

二、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1.正弦定理

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同用2乘,同用abc除,得到

【命题3】(正弦定理)

这里又一次显示,等式的变形是多么有用。

正弦定理本来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现在用简单的等式变形,在初中一年级学习,看来是轻而易举的。有了正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问题解决了一半。在解三角形的计算中,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有了充分的理由。

2.用正弦定理解几何问题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弦定理,学起几何知识来就如高屋建瓴,更为主动了。

传统的数学课程,学生正弦定理是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正弦定理对几何的内容的展现,几乎没有关系。现在不同了,正弦定理成为推导许多几何命题的有力工具:

(1)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则对应边成比例;

(3)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别法。

有了这几个命题,可以解决大量的几何问题了。

当然,凡是用这3个命题可以解决的问题,用正弦定理也可以解决。正弦定理来自面积公式,所以这些问题也可以直接用面积法解决。这样一来,几何知识不但更容易掌握,而且更加丰富多彩了。

3.正弦和角公式

【命题4】(正弦和角公式)对于锐角α和β有

证明 如图3,设∠BAD=α,∠CAD=β,过D作AD的垂线分别和直线AB,AC交于B,C,则由面积公式可得:

4.特殊角的正弦与简单的方程

在正弦和角公式sin(α+β)=sin αsin(90°-β)+ sin βsin(90°-α)中,分别给α和β以特殊值,可得

(1)α=β=30°,得到

sin60°=sin30°sin60°+sin30°sin60°。约去 sin60°,把sin30°看成求知数解出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是斜边的一半。

5.勾股定理

【命题5】(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之和。

证明 若在三角形ABC中,∠ACB=90°,则 A+B=90°,在正弦和角公式中,取α=A,β=B,得到sin90°=sinAsin(90°-B)+sin Bsin(90°-A),可推出

证毕。

这样简单地推出勾股定理,显示出代数方法的力量。有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以后引入余弦和正切,只是使得计算起来更方便而已。

三、正弦的增减性与不等式初步

在传统的中学课程中,正弦函数的增减性没有证明,只是直观地说明一下。这里则可以给出简单的证明。

1.正弦的增减性

【命题6】设有两个0°和180°的角α和β如果两个角之和α+β小于180°,且α<β,则较大的角的正弦也较大,即sinα<sinβ。

证明 如图4,设∠BAC=α,∠BAD=β,则∠CAD=β-α。设AE是∠CAD的平分线,过点E作AE的垂线l,分别交AC,AD于C,D。

【推论】

(1)当x由0°到90°变化时,sinx随x的增加而增加;

当x由90°到180°变化时,sinx随x的增加而减少;

(2)sinx≤sin 90°=1,等式仅当x=90°时成立;

(3)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

(4)在三角形中,钝角或直角所对的边最大。

这时可以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轴对称。

2.三角形不等式

【命题7】(三角形不等式)任意三角形ABC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证明1 只要证明a+b>c即可。

若A和B中有一个为直角或钝角,显然。

若A和B都是锐角,则:sinC=sin[180°-(A+B)]=sin(A+B)=sin Asin(90°-B)+sin Bsin(90°-A)<sin A+sin B.

再用正弦定理:

将sin A=ka,sin B=kb,sin C=kc代入上面的不等式,即可得所要的结论。

证明2 如图5,过点C作AB的垂线,设垂足为D,得两个直角三角形ADC和BDC。由于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大,故AC+BC>AD+BD≥AB,证毕。

3.负角的正弦

在一些公式中,出现sin(90°-A),若A是钝角,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约定sin(-A)=-sinA,上面的公式还成立吗?

容易检验,如果这样约定,正弦和角公式中可以仅仅限制两角和不超过180°,而不必限制都是锐角。正弦和角公式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宽了。

所以,今后约定

四、引进余弦

1.余弦定义

定义2 设A为0到180°的角,A的余角的正弦叫做余弦,记作cos A;

也就是说,cos A=sin(90°-A)。

前面经常遇到sin(90°-A)一类的式子,用这个新记号可以简化它。

当A不是钝角时,cosA=sin(90°-A)=sin(90°+A)=cos(-A);

当A是钝角时,cos A=sin(90°-A)=sin(A-90°);

这样,对于0到180°的角A,cosA都有意义。

根据正弦的性质可推出余弦的性质:(1)cos(180°-A)=sin[90°-(180°-A)]= sin(A-90°)=-sin(90°-A)=-cosA;

(2)当x从0°增加到180°时,cos x从1减少到 -1;

3.余弦定理

运用平方和公式,从正弦定理推导余弦定理

于是得到

【命题8】(余弦定理)若以a,b,c顺次记三角形 ABC的角A,B,C的对边,则有:

证毕。

五、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

如果需要,不学平面几何,也可以用三角证明以下结论(当然,这并非好的选择)。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原来已经知道,从正弦定理可以推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则对应边成比例”,有了余弦定理,立刻可以推出:“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则对应角相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边角边”判定法则。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把全等三角形看成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自然就得到一系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当然,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直接推出这些判定定理也容易。

这时,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复习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

3.圆和正多边形

圆和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垂径定理等有关的线段计算;主要是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圆半径为R时,大小为A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的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也是“正弦”名称的由来。

圆周角定理;圆幂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等仍如传统教材。

在直径为D的圆中,大小为A的圆周角所对的弦长的计算公式:

我们还可以引入弧度制,讨论圆周的弧长,内接外切正多边形性质等几何问题,将另文讨论。

有了上面的几何、三角和代数的准备,学习下面的内容是顺理成章的事:直角坐标系和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直线和圆的方程,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初步等。这样的结构性改革,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从小学生熟悉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入手,学生容易接受。

(2)推理具有简捷严谨的代数风格,容易理解和记忆。

(3)系统展开明快,可以用较少的课时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讨论的空间。

(4)三角、几何和代数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思维能力。

(5)更早更多地体现方程和函数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今后学习高等数学和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这样的改革,使初等数学课程变得更容易、更清楚、更严谨、更丰富,也更有力量。

本文初稿完成后曾就教于张奠宙先生,并根据奠宙先生的建议作了少量的压缩和修改。作者在此谨向张奠宙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

【后记】本文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开端于1974年。当时作者到中学教数学。我发现用面积方法讲几何和三角颇受学生欢迎,且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曾计划以面积法为基础进行教材改革,后因“反右倾翻案”运动不了了之。

1979年任教于中国科大时,为合肥市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中学生做过一次关于面积方法的讲座,其中说明了用单位菱形面积定义正弦的好处,讲稿发表于安徽省的《中学数学教学》双月刊上(1980年1,2期),题为“改变平面几何推理系统的一点想法”。

1980年,为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等数学论丛》 (第1,3辑)写过两篇有关面积方法的文章,后来进一步写成《面积方法帮你解题》一书,在1982年出版。

以后,我把面积方法和教材改革更多地联系起来,在郑州的《数学教师》月刊发表长篇连载《平面几何新路》共18章。后来修改补充,按教材形式写成为同名的书,先后于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和台湾九章出版社(1995)出版。其间还将用面积定义正弦的想法,写进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一书(1989)。

后来,这些思想方法进一步得到系统化,写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几何解题新思路》 (1993)和《平面三角解题新思路》(1997)两书中。而“重构三角,对数学课程进行结构性的改革”的思路,则是近三年内形成,第一次正式发表。

标签:;  ;  ;  ;  ;  ;  ;  ;  

重建三角格局:对初中数学课程结构改革的建议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