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人民医院骨科 湖南永州 4261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股骨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所有患者均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X线摄片显示,本组50例患者术后8周~12周时患者的骨折线基本模糊,13周~27周时患者的骨折线均全部消失,平均消失时间(22.84±4.12)周。临床疗效:优12例,占(24.0%);良34例,占(68.0%);可3例,占(6.0%);差1例,占(2.0%),优良率为(92.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下端骨折;临床疗效;安全性
股骨下段骨折主要包括股骨踝间骨折、股骨踝上骨折及股骨下部1/3段的骨折,由于受到股骨下段特殊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点的影响,患者的骨折大部分属于粉碎性骨折,从而明显增加了骨折后的愈合时间和重塑时间,这就给临床医师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1]。因此,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股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40.27±11.64岁;骨折位置:21例患者为右侧骨折,29例患者为左侧骨折;按照AO分类标准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分离:其中A1型患者10例,A2型患者23例,A3型患者13例,C2型患者4例;其中6例患者为开放骨折,44例患者为闭合骨折;致伤原因:高处坠落致伤患者13例,车祸致伤患者24例,棍棒打击致伤患者5例,重物砸伤患者8例。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根据X线摄片结果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分型,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长度及直径的逆行交锁髓内钉。使患者体位取平卧位,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应先常规进行清创。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进行消毒铺巾,在患者的患腿上段位置绑上止血带。对于股骨下部1/3段骨折患者,在其骨折位置做1手术切口,于C型B机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先行临时固定。再在其胫骨结节位置做1切口6.0cm,使屈膝关节屈曲40~50°,将踝间窝充分显露出来,然后采用开口器在患处后交叉韧带前方约2.0mm位置作髓腔入口,依次进行扩髓,将髓内钉连接在瞄准器上,沿导针进行逆向打入,从远端至近端依次安放交锁螺钉。对于股骨踝间骨折和股骨踝上骨折的患者,先在其膝关节前外侧位置作1切口,逐层切开各层组织,将关节囊打开后,使髌骨往内侧反转,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准确复位后先进行临时固定。然后依次进行钻孔和扩髓工作,将髓内钉连接在瞄准器上,沿导针进行逆向打入,从远端至近端依次安放交锁螺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患者的骨缺损比较严重,可以采用一期自体髂骨植骨术对骨皮质进行恢复,最后再行C型B机进行透视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对膝关节腔进行彻底的清洗后,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于术后1~d后可将引流管拔除,2d后可安排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1周后可使其进行膝关节主动伸屈膝功能训练,3周后可安排患者逐渐下床行走。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标准[2]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①优:患者的膝关节可以伸展≤15°,屈曲≥130°,没有疼痛,且站立及步行无障碍;②良:患者的膝关节可以屈曲120~129°,伸展16~30°,偶有疼痛感,具有轻度步行障碍;③可:患者的膝关节可以屈曲90~119°,伸展31~40°,运动时出现疼痛,具有中度步行障碍;④差:患者的膝关节可以屈曲<°,伸展≥41°,时常出现疼痛,具有重度步行障碍。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组5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4.27±4.61)个月。随访过程中经X线摄片显示,术后8周~12周时患者的骨折线基本模糊,13周~27周时患者的骨折线均全部消失,平均消失时间(22.84±4.12)周。临床疗效:优12例,占(24.0%);良34例,占(68.0%);可3例,占(6.0%);差1例,占(2.0%),优良率为(92.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5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交通业和机械工业也在日益发达,各种高能量损伤疾病的发病例数亦在逐渐增加,从而明显提高了股骨下段骨折的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对股骨下段骨折患者主要采用内固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普通接骨钢板、踝支撑钢板、动力踝螺钉及95°角钢板等,以上内固定方法虽然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切口大、内固定不稳、严重损伤患者的软组织及影响患者的局部血供等[3]。
近年来,随着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的发展,其在股骨下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疗效已获临床认可。与以往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方案相比,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固定更加符合股骨下段骨折的力学环境,明显提高了抗旋转及防短缩能力,进而明显降低了内外翻畸形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术后8周~12周时患者的骨折线基本模糊,13周~27周时患者的骨折线均全部消失,平均消失时间(22.84±4.12)周。临床疗效:优12例,占(24.0%);良34例,占(68.0%);可3例,占(6.0%);差1例,占(2.0%),优良率为(92.0%)。并且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金丁.股骨下段骨折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7(11):285-285.
[2]王俊.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北方药学,2014,18(6):124-124,125.
[3]赵革军,张海鑫,王正安等.逆行交锁髓内钉及钉板系统治疗股骨下段骨折对膝关节功能干扰的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53-54.
[4]郭德洪.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体会[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6):后插1-后插2.
论文作者:朱海山1,蒲光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论文; 膝关节论文; 疗效论文; 术后论文; 屈曲论文; 切口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