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是思想和身体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过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渐渐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也会逐渐形成某一特定规律,想再对其进行塑造就很难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的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032-01
一、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等意义非凡。通过这几年的语文德育的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把握关键词句,体会道德情感;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德育思维;阅读语文作品,领悟德育精神;强化写字教学,渗透德育思想;运用古诗教学,进行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德育的个性化和生活化;关注学生与他人的和谐发展;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注重选材多元化;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拥有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对德育教育高度重视起来。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要真切地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明确教育目的,端正教育理念,遵从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内心清楚“品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家庭及社会的重要性,要以“人无德而不立”的教育视角出发,将“德育”放在教育首位,才能从根本改善自我教育理念。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编排和设计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想、爱国、传统美德等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化。帮助学生健康、快乐走向光明的未来。同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格外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要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发展造成影响,我们必须清楚自身教育的责任和意义。从教学实际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做起,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尊敬、爱戴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身“为人师表”的风范和发挥其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德育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现在的学生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是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长大的。这样长大的他们都十分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所以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一代人高多了。不同时代的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以前的老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生。学生为什么要到学校上课?只是来学校接受知识吗?网络上那么多名师课堂,他们坐在家里点击鼠标就能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重新思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反思教育领域自身的成绩和不足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修功课。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权,不能把师生关系简单地看作一种传统的家庭中施与受的关系,而应看作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关爱第一个学生,给予一颗宽容的心。其次,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如何与同龄人的相处也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在语文课堂中要倡导合作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开展各种评比活动,不但有学习类,还有品德类的,让每位学生都有争第一的机会,也让他们学习输得起。让学生之问竞争与合作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德育教育要贴近社会生活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它独特的德育功能,语文课程的教育意义正在于此,因此,将德育生活化与语文学科生活化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真正实现其自身价值内涵,就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视角进行探索,由浅及深、由大事到小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教师更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切的体会,从而摈弃传统教学的呆板性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让德育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让德育用它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孕育每一位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首先是为了自己更好地生活,其次为了别人更好的生活,最后是为了社会更好地生存,因此,道德教育既源于生活,就应回归于生活。从而在自我意识中形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善良的发扬,对丑陋的抗拒。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对其中的道德模型进行设计和编排,以儿童的真实道德生活为参照物,尽可能的将道德形象更简单化、直观化,从而拉近学生与这种道德的距离,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感化,实现德育的教育目标。
总之,德育是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的,教师要明确自身己任,端正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生活视角、实际生活出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道德的体验和参与,重视德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积极地、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正确道德思想的渗透,从而唤起小学生的心灵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平.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2015 (38):36-37.
[2]钱晓卫.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青年时代,2016(17):195.
[3]孙应香.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俪人:教师,2015(13):36.
[4]张润清.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3):161.
论文作者:阿不力克木·艾尼瓦尔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道德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