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83;检阅#183;反思——华东地区举行世界当代史学术讨论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东地区论文,讨论会论文,史学论文,当代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报道
1994年5月28日—30日,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华东分会、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联合在杭州举办当代世界史学术讨论会,就怎样改变当代史研究的落后局面,建立新的当代世界史的理论体系,丰富当代史过于单一的内容,进一步发挥当代史的功能以及如何辨析当代国际局势的特点及其走向等一系列课题展开了讨论,与会学者畅所欲言,提出许多新鲜的见解和令人深省的问题。
一、当代史的开端起自何时?
戴成钧认为,当代史起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和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之时。在这之前仍是现代史,这是因为雅尔塔体制是在战争结束之前初步建立的,战后的许多重大问题直接产生于人们所称的现代时期,有的是二战直接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持续数十年,直到雅尔塔体制结束。雅尔塔体制建立到瓦解都属现代,而这个体制结束以及随之世界出现的新变化才是真正的当代。顾学宏认为使用“现代或当代”,这些名称都只是权宜之计,因此他主编的世界当代史冠名为《二十世纪世界史》。
二、如何建立新的当代世界史的理论体系?
过去的世界当代史理论体系来自前苏联,其弊端日见突出,近十几年来虽经努力有所改进,但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李巨廉在“关于世界现代理论体系的思考”的专题发言中指出,打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必须从总体对20世纪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1.研究20世纪的资本主义。必须对当代资本主义有个全面的正确认识,否则无从了解当代世界,这是因为:①当代世界中资本主义处于主导地位;②未来世界的发展,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③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研究资本主义。
2.研究20世纪社会主义。虽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已有10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实践也有70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本世纪以来无论是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实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继续探索,建设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更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
3.研究20世纪的民族主义。20世纪是民族主义大发展时期,民族解放运动来势迅猛,国家的独立如雨后春笋,规模空前,两大阵营的对峙消失后,民族冲突加剧,民族主义对20世纪的影响比以往更加强大,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百的,如果没有英特雄耐尔——国际主义,民族主义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既能抗敌也能伤害自己、伤害朋友。而且在本来民族问题似乎不成问题的原社会主义国家,极端民族主义泛滥。民族斗争是否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有无其他方面的问题?研究当代世界及其走向需要研究民族问题。
4.研究20世纪战争与和平。人类自从由类人猿转为人后就产生了战争,规模愈来愈大,参战的人愈来愈多,破坏性愈来愈烈,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愈来愈大。但存在着另一种趋势,战争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在受到控制时,自由度、野蛮度、伤亡率在下降。二战后尤甚。今天,大规模的战争有可能毁灭人类自身,因而无限战争受到了控制,进入新的有限战争时期,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
5.研究20世纪科技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三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科技群体的多点突破,几乎所有科技领域都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生变化。如果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主要是围绕工具变革、解放人手进行的话,那么第三、四次则是人脑的解放。将出现新的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出现更高层次的突变,人们认识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理论也必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突破。对于变动中的世界和中国,人们会产生很多困惑,我们既不要抱残守缺,也不要对外来学说全盘接纳,而是站在新的起点上予以研究。
李巨廉认为起码对上述5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之后,才能突破旧的框架,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三、如何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当代世界史的内容?“一条规律”、“两大阵营”、“三种力量”、“四种矛盾”,曾经一度成为当代史教学的中心内容。在新的当代史理论体系尚未确立之前,怎么进行技术处理,改变过去世界现当代史只是政治史或其占很大比重的状况,进一步丰富当代史教研的内容,从整体上反映当代历史进程的全貌,与会同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顾学宏认为,当代史的内容应该以科技革命引起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反映政治、外交、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全貌。
孙宝珊、张脉强认为,当代史当前特别需要重视两方面的内容:①应加大经济份量在当代史中比重。②对目前影响重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加以剖析,讲清讲透。洪永珊强调要加强20世纪文化史教育和研究,对当代世界文化内涵的思考不可轻视,对20世纪世界文化应有点、线、面、纵横的剖析。他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几个特点:①地区文化的孤立性、封闭性、分散性更多更快地走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体化;②非和平的文化渗透、侵略与和平的文化交流现象并存,主体文化与外来文化虽相互影响,但不能相互替代;③民族主义文化在世界文化总和中有其特殊的影响和地位,它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其他因素相呼应并密切关联;④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但也应注意到,科技的发展同样受到一个社会文化状况的促进或制约。李巨廉认为世界史的教学与研究应该淡化空洞的说教,突出经济科技文化的成分;少谈些孰优孰劣问题,多总结不同民族和国家走上现代化的经验教训;重视国际社会越来越相互联系、融合的趋势,又要注意共性化与个性化两者发展的关系。
四、国际局势走向如何?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东欧剧变、德国统一、海湾战争、南斯拉夫分裂。对当前国际局势如何概括,沈学善认为:总体上说,中美苏三极格局为中美日俄德五极取代;冷战结束后,形成了动荡不安、多元化、各种模式并存的世界。当今之所以动荡不安,主要是因为,原来在有序的雅尔塔体系内,美苏起着抵制作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矛盾未能暴露出来,主要矛盾掩盖了次要矛盾。苏联解体后,原先为两个超级大国所抑制和掩盖的诸多矛盾如:民族纠纷、领土争端等显露出来,因此,旧的热点没有完全消除,新的热点又起。但是,当今世界动荡的特点与60年代不同,动荡地区虽然广阔,但一般为地区性内部的矛盾,多为有限战争,且意识形态淡化,民族、部族、种族、宗教矛盾激化,不大可能发展为世界大战。今后可能发展的趋向:第一,西方大国以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赛大大加强,西西矛盾在增加;第二,独联体与东欧局势渐趋平稳,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加大;第三,某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影响增大,但多数国家一时经济赶不上来,内部矛盾难以解决;第四,世界范围的民族、部族、宗教、领土纠纷将在较长时期中困扰着世界人民;第五,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继续发展。
关于俄罗斯局势的走向,叶书宗、姚海认为,俄罗斯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现在和潜在的政治矛盾甚多;经济隐入困境,人民生活得不到提高;俄罗斯各联邦主体正在壮大,离心倾向不断发展。这些难题令叶利钦大伤脑筋,叶利钦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取决于这三大问题的发展结果,尤其是取决于能否尽快扭转经济恶化的局面。同时又要注意到俄罗斯是一个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基础较好,资源丰富,若是渡过难关,政策对路,仍不失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政治大国。
五、怎样发挥当代史的社会功能?沈永兴对此认为,史学需要面向大众,当代史尤其如此;封闭在象牙塔中只能导致萎缩,应该在怎样传播知识,发挥借鉴功能为现实生活服务方面多作文章;一些自然科学家毕生献身于科学技术普及事业,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史学工作者同样应该面向老百姓,做些普及宣传工作;史学著作需要改变过去干巴巴、缺乏趣味性的老面孔,史学工作者应当撰写出更多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历史题材作品,从小培养学生对史学的兴趣,扩大历史学的影响,进而壮大史学工作者队伍。不少同志赞同这一看法,一些同志还提出了撰写当代史普及读物的设想。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杨成竹、张脉强认为,激发学生对当代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呆板的满堂灌的说教,他们各自谈了本校讲授当代史这门基础主干课的体会,介绍了改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的做法,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
六、当代世界史研究的问题。与其他断代史、专门史比较,当代史的研究相当稚嫩,现有的不少成果停留在教科书水平上。突出的问题有:①研究的专题尚不深化;②课题依然较为陈旧;③研究的手段相对落后。已出版的教材尚存在一些缺陷,较为突出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他方面内容相对薄弱,某些章节描写太细,如对八一·九事件的介绍过于具体,占用了较多的篇幅。
总之,当代史的研究征途维艰,需要一代史学工作得为之献身。今后以至较长一段时间在探讨对某些重大理论问题的同时,还应该扎扎实实做些基础工作,加强资料的编辑整理,力求在专题研究上取得突破,从而充足底气,丰满羽翼,让当代史的研究健康迅速地向前发展,真正成为世界史学科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