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文化建设原则的确认_中国共产党论文

中国共产党党文化建设原则的确认_中国共产党论文

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原则的确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确证论文,政党论文,原则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2010)01-0030-04

文化是政党的生命,直接关系执政能力的高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了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浪潮,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建构尤为重要。根据建构政党文化的性质和任务,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时代特点,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一、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遵循主导性原则

坚持主导性原则,就是指建构政党文化必须以政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政党文化的核心。作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政党,其文化形态也必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政党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多种社会思潮纷至杂陈,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同样面临复杂环境。

首先,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有神论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侵蚀影响文化建设。

其次,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催生了诸如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的趋利性、消费性、自主性、自发性等,促使一些人贪图享乐,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冲击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消极的文化观念,给政党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大搞“殖民文化”入侵,他们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妄图通过思想文化的“攻心”,搞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现其“分化”、“西化”的图谋。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文化帝国主义的东西,是最巧妙的,并且它能单独取得成功,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以此为手段而改变两国的强权关系。”[1]此外,近些年来,国内一些人主张要“消解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躲避崇高”,还有个别人鼓吹以儒学代替马克思主义,否认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上述种种现象和思想给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如何建构政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去培育和实践政党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党员,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营造政党文化建构的良好氛围。事实告诉我们,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反动的思想意识就必然会占领。因此,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坚持主导性原则,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二、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

坚持政党文化建构的主体性原则,首先必须明确谁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之主体?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样道理,政党的历史就是广大党员的奋斗史。政党文化主要来源于广大党员的实践,它的建构必须依靠广大党员的力量。因此,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坚持以广大党员为主体的原则。

一是必须以广大党员为主体,面向大众,服务人民,谱写新时代的政党文化,进一步确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员在为实现党的目标奋斗和历史任务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的文化,使我们的政党文化建构植根于政党广阔的实践中。

二是必须以广大党员为主体,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特点,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势。早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提出: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善于学习。在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2]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并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用于中国实际,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党的建设的进步,党的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都同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密不可分。领导干部总要比别的同志更要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因此,强调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对全党,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这些论述,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增强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要求,也是对建构政党文化,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政党。只有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建构。

三、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建构政党文化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即坚持科学性原则。这种科学性原则又表现为文化建构的继承性和开放性。

一是继承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规律性,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不例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延续性和发展规律,任何当代文化形式都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正是基于此,毛泽东同志认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必须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又要给予辩证的批判,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文化传统已深深地融化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成为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文化发展自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因而,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并结合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加以科学发展。

二是开放性,即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广泛吸收。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此,建构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党文化,必须注意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既要注意分析和借鉴人类历史上其他民族的进步文化,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又要注意研究和吸收当代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和世界各政党文化中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他文化之所长。如亚洲政党论坛正是党际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当然,这种借鉴和吸收,决不是“生吞活剥”,更不是“全盘西化”,而是要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当代中国之现实,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之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分析鉴别、扬抑取舍,以真正达到“取于外以资于内”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发展,建构政党文化既要把握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又要在不断地“扬弃”自身的同时,吸收、接纳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来”文化。

四、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必须遵循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就是指政党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情来进行政党文化建构,体现时代特征,做到与时俱进,既不能落后于现实,也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建构文化,不能离开社会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5]这就揭示了文化这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特殊性。各种思想理论、文化形式都要“根据我国历史性时期的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6]。

一个执政党,如果没有按照时代性原则建构政党文化,就会缺乏理论创新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必然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缺乏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必然在各种挑战和危机面前处于被动,无法应对市场经济和国际环境带来的复杂局面,丧失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告诉我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甚至完全瓦解。尽管原因十分复杂,但究其根源,无一不是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和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所以,政党文化建构必须遵循时代性原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每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经济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基础。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区别决定了文化的时代特征。“二战”以后,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促使世界市场的不断完善,生产社会化、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时代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与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产生时的时代背景,与列宁所处的时代条件发生了根本不同的情况。一方面,从大时代的角度看,十月革命开辟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没有变,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信社会主义最终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有些矛盾解决了,有些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因此,在大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阶段。也就是说,在大时代中包括小时代,这种小时代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当代、现时代。当今时代的主题已经从“战争与革命”变为“和平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许多崭新课题。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变,也不应该变。作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就是执政兴国,领导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构政党文化,必须根据时代条件和党的历史使命,既要总结过去,又要立足当前,既要继承历史,又要开拓创新,同时还要科学预见未来,不同时期赋予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不同的内容,反映不同时代的特点。[7]

收稿日期:2009-10-10

标签:;  ;  ;  ;  ;  ;  ;  

中国共产党党文化建设原则的确认_中国共产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