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十年来的中亚经济_经济论文

独立十年来的中亚经济_经济论文

独立十年来的中亚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十年来论文,独立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亚国家的独立,与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带有明显的突发性,在经济上没有任何准备。尽管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是中亚各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刚刚独立时也着实兴奋和欣喜了一阵,但因这些国家在苏联“劳动分工”的桎梏中受困多年,经济结构单一、畸形和经济基础薄弱,使其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经济条件很不完备。因此,在短暂的欣喜之后,这些国家很快便感觉到经济上所面临的困难。联盟中央50%以上的财政补贴没有了,一切要靠自己谋划和筹措。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经济联系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中断,使绝大多数企业无法运转,陷入瘫痪,国家取财无源,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困难。国家刚刚独立,获得国际经济援助和外国贷款困难重重。另外,中亚新独立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尚缺乏独立驾驭主权国家的经验。所有这些,使原本就处于危机之中的中亚各国经济进一步恶化。从独立到目前,这些国家的经济一直被危机所笼罩。当然,也应该看到,经过本国人民10年来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援助,中亚五国在经济恢复和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多数国家都已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这也是应当予以肯定的。

一 在危机中艰难跋涉

中亚国家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指标严重下降,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货币大幅贬值,物价上涨,企业瘫痪,再生产过程严重受阻,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绝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国外的有限援助,1996-1997年,中亚五国经济形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好转。但好景不长,到1998年下半年,亚洲经济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对中亚经济又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刚刚出现微弱转机的中亚经济再度下滑。自1999年起,中亚五国经济再度回升。下面根据某些综合经济指标的动态对中亚国家独立以来的经济形势做些简要分析。

表1 独立后中亚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变化(按不变价格,1991=10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哈萨克斯坦

 94.7 86.0 75.2 69.0 69.3 70.7 69.0 70.4

吉尔吉斯斯坦

86.1 72.8 58.1 55.0 58.9 64.7 65.9 68.5

塔吉克斯坦①

10

83.7 65.9 57.7 48.1 48.9 51.1 53.4

土库曼斯坦

 100 101.5 84.5 78

78

 …

乌兹别克斯坦

88.9 86.9 82.3 81.6 83.0 87.3 91.1 95.2

注:①1992年=100

资料来源:《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13页。

表2 独立后中亚五国工业产值指数变化(1991=10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哈萨克斯坦

 86

73

53

48

49

 51

 49

50

吉尔吉斯斯坦

74

55

40

33

35

 53

 58

49

塔吉克斯坦

 76

70

52

45

34

 34

 36

38

土库曼斯坦

 85

89

67

62

73

 …

 …

乌兹别克斯坦

93

97

98

98  100.9  105

111  115

资料来源:《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23页。

表3 独立后中亚五国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变化(1991=10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哈萨克斯坦

 53

32

27

17

11

12

13

18

吉尔吉斯斯坦

75

58

32

58

69

66

31

26

塔吉克斯坦

 58

58

33

土库曼斯坦

120  174

乌兹别克斯坦  .68

65

50

52

56

66

75

77

资料来源:《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27页。

表4 独立后中亚五国商品零售额系数变化(1991=10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哈萨克斯坦

 66.6 55.3 26.0 20.3 19.7 18.4 17.0 17.5

吉尔吉斯斯坦

49.7 44.7 42.7 40.2 40.9 44.5 48.2 49.7

塔吉克斯坦

 25.9 20.4 14.5  2.9  1.8  1.1  1.2  0.9

土库曼斯坦

 96.9 65.2 28.8 18.1 12.3 13.1

乌兹别克斯坦

59.0 75.2 68.0 65.1 79.5 89.5 102.1 113

资料来源:《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128页。

国内生产总值 自独立以来,中亚绝大多数国家这一指标下降都很严重。1999年哈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91年的70%,吉为68.5%,塔为53.4%,乌为95.2%(注:《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13页。)。

工业总产值 独立10年来,中亚绝大多数国家的工业总产值下降相当严重。根据独联体统计材料,1999年哈工业总产值比1991年下降50%,吉下降51%,塔下降62%。只有乌恢复到并超过1991年水平。

农业总产值 直到独立前夕,中亚五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仍占很大比重。如1990年,五国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值的34%。独立后,中亚五国农业产值波动较大,下降幅度也高低不等。哈1999年农业产值与1991年相比下降29%,乌和吉均下降1%,塔下降35%;土1998年农业总产值与1991年相比下降26%。乌、吉两国农业总产值是中亚五国中下降幅度最小的。

固定资产投资 独立以来,中亚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极为严重,1995年与1991年相比,原先中亚经济实力最强的哈萨克斯坦下降83%,1999年与1991年相比则下降82%;吉这两个年度与1991年相比分别下降58%和59%。塔独立后战乱时起时伏,从1995年以来,土、塔一直未公布投资情况。形势略好于中亚其他国家的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年度的投资与1991年相比分别下降48%和23%。

财政状况 独立前,中亚国家的财政一直由联盟中央给予补贴,补贴率为25%~45%不等。苏联解体,联盟中央的财政补贴中断,中亚国家自此在财政上只能自谋出路。由于这些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有限,因此独立后财政普遍相当困难。多数国家财政一直存在赤字。如哈1995年财政赤字占预算收入的18.6%,1999年占17%;吉这两年财政赤字分别占预算收入的67.9%和16.5%;塔1999年预算赤字占预算收入的24.2%;土1995年赤字占预算收入的4.3%,同年乌财政赤字占预算收入的9.6%(注:《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37-38页。)。由于财政困难,中亚各国拖欠工资和退休金的情况普遍存在。拖欠3-6个月属正常现象。一些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如科研和文化机构多数都陷入瘫痪状态。

商品零售额 独立以来,中亚各国商品零售额大幅度下降。1999年与1991年相比,中亚五国中有四个国家这一指标下降严重,哈下降82.5%,吉下降50.3%,塔下降99%。只有乌增长13%。该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物价成千上万倍地上涨;二是广大职工的实际收入相对下降,50%-80%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独立后,中亚国家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严重下降,只有个别国家的个别产品1999年恢复到独立前的生产水平。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独立以来中亚五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变化情况。

哈萨克斯坦 该国电力生产较为发达,1991年发电量为860亿度,人均占有量5069度,1999年发电量降为473亿度,仅为1991年的52.7%,人均占有量降为3202度,下降37%。1991石油开采量为2600万吨,人均占有量为1567公斤,1995年降为2050万吨,降幅为23%,人均占有量降至1232公斤,下降22%;1999年哈石油开采量恢复到并超过1991年的水平,达到3000万吨,比1991年增长12.8%,人均占有量为2000公斤以上,比1991年增长27.6%。煤炭在哈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卡拉干达煤矿是原苏联第三大煤矿,是中亚最大的煤矿。哈1991年煤炭产量达1.3亿吨,1999年下降到5820万吨,比1991年下降56%。有色金属产品生产是哈的优势产业。独立10年来哈有色冶金产品生产时起时伏。1992-1994年,有色冶金工业下降33%以上,1994-1997年则增长22.4%。1998年再次下降。1999年则比1998年增长3%。哈的粮食生产在原苏联占有重要地位。独立前,哈粮食最高年产量曾达到过3453.4万吨(1979年),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为2500万吨左右,人均占有量为1.5吨。独立10年来,除个别年份(1993年产量为2977万吨)外,其他年份粮食产量都大大低于独立前的水平,1998年产量降至641.6万吨,比独立前的正常年景下降75%,1999年粮食产量又出现增长,达1425万吨,虽比上一年增长一倍以上,但仍大大低于独立前正常年景的产量。

吉尔吉斯斯坦 该国为山地小国,90%以上的领土面积在海拔1500米以上,经济发展条件很不利,在原苏联时期经济实力居第12位,在中亚居第3位。该国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为煤炭、电力、棉花、甜菜等。独立以来绝大多数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大幅度下降。如1991年煤炭产量为350万吨,1999年下降到40万吨,下降70%;同期金属切削机床从1100台降到10台,下降99%;布匹从14300万平米降至1690万平米,下降88%;洗衣机从20.9万台降为100台,下降99.9%以上,1999年粮食产量为163万吨,比1991年的产量(137.4万吨)增长26万吨;1991年甜菜产量为1.2万吨,1999年产量增至53.6万吨,同期土豆产量从32.6万吨增至95.7万吨。

塔吉克斯坦 独立后,塔内战时激时缓,一直延续到1996年。多年内战使塔原本就基础薄弱的经济遭到比其他共和国更严重的破坏。1991-1999年,该国石油年开采量从10万吨下降到2万吨;天然气产量从1亿立方米下降到0.3亿立方米;煤炭产量从30万吨下降到1万吨;化肥产量从8万吨下降为1万吨;水泥产量从100万吨降至2万吨;布匹从18300万平米降至1510万平米;电冰箱从14.5万台降到900台,工业加工的肉产量从3.85万吨降至100吨,全奶制品从13.9万吨降为0.11万吨。工业产品中下降幅度不大的是发电量。1991-1999年,发电量从142亿度降为131亿度。在原苏联的“劳动分工”中,塔亦为棉花生产基地,1989年产量曾达92.1万吨,占全苏的10.1%,仅次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居全苏第三位。独立后该国棉花产量下降也很严重,1991-1999年,棉花(籽棉)产量从82.7万吨降为35.3万吨,独立以来塔值得一提的是粮食产量有所增长,1992年该国粮食产量为30.4万吨,人均占有量56公斤。1999年粮食产量达到47.5万吨,人均占有量增至77公斤(注:《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111-140页。)。

土库曼斯坦 该国工业以矿产品为主,在矿产品中又以天然气和石油开采最为突出。独立前,土是苏联天然气主要生产基地之一,1991年天然气产量为843亿立方米,在苏联居第二位,在中亚居第一位。独立后,该国天然气开采量下降极为严重,到1995年降至323亿立方米,1999年降至229亿立方米。同期发电量从150亿度下降到93亿度。独立前,土石油最高年产量达1560万吨(1975年)。1991年降至540万吨。1999年比独立初的几年略有增长,达到630万吨。1991年棉花产量为143.3万吨,1997年降至63.2万吨。独立前,粮食产量有限,1990年只有44.9万吨,1991年为51.6万吨。独立后,土大力改变种植结构,扩大谷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开始增加,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124万吨,基本实现自给。

乌兹别克斯坦 从独联体统计材料看,在中亚五国中,独立后工农业产品产量下降幅度最小的是乌兹别克斯坦。该国工农业生产发展亦不平衡,多数产品产量下降严重,有的产品产量则有明显增长。1991-1999年,乌发电量从542亿度降为453亿度,下降16%;同期石油开采量从280万吨增至810万吨,增长近2倍,石油制品已实现自给;天然气开采量从419亿立方米增加到556亿立方米;煤炭开采量从590万吨降至300万吨,下降近50%;钢材产量从80万吨下降到30万吨,下降63%;黄金产量原占全苏总产量1/3左右,独立后黄金产量变化不大,年产量稳定在70吨左右;小轿车生产从无到有,1999年产量达5.83万辆;而拖拉机产量则从2.1万台减少到0.26万台。

乌原为苏联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独立前该国籽棉最高年产量曾达623.7万吨(1980年),1990年降为505万吨。独立后,棉花产量继续下降,1999年降至320万吨,比独立前的最高产量下降41%,比1991年下降21%。独立后,该国改变种植结构,扩大谷物播种面积,因此粮食产量显著增长,1991年其粮食产量为190.8万吨,1999年达到432万吨以上,增长1倍多,土豆产量从1991年的35.1万吨增长到1999年的65万吨,增长近1倍。该国领导人称其粮食已基本实现了自给。

二 经济工作主要成就

经济闯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1992年和1994年,中亚多数国家经济下降幅度达20%以上,通货膨胀达到4位数。苏联解体前曾有一种说法,认为中亚国家离开俄罗斯等国将难以生存。但是,独立后,中亚多数国家采取了一些果断和严厉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尽国家之所能实行了某些社会保障措施,以维护社会稳定。另外,这些国家独立后努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千方百计寻求国际经济援助。通过种种努力,中亚五国终于挺住了,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闯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尽管目前这些国家经济仍处于危机之中,但终究没有崩溃,对于这些原本经济就比较落后的新独立的国家来说,这本身就是不小的成就。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经济管理机构 在苏联时期,中亚五国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也有一些与苏联部长会议各部同名的经济管理部门,但当时这些部门绝大多数隶属和听命于苏联部长会议,本身并无实权。只有个别部管理纯属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一些中小企业。

中亚五国独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中亚五国均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机构。另外,原苏联设在中亚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已分别留归中亚各国,这也要求中亚各国尽快建立起一整套经济管理机构,真正行使经济管理职能,以保证原属共和国企业和所继承的全联盟部的企业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保证国家经济活动正常运转。这是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步骤。独立后,中亚各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就。各国取消或彻底改造了原有的经济管理机构,根据本国国情初步建立起一套新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并迅速开始行使职能。中亚各国政府所设的经济管理机构差别不大,只是多几个部或少几个部的区别。各国政府所设主管经济的部主要有财政部、工业部、农业部、对外经贸部、商业部、环保部、社会保障部、交通和邮电通讯部、劳动部、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家银行等等。哈根据本国国情还专门建立了石油部(后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土则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部等。这些经济管理机构还在根据需要不断增减,不断完善。它们在中亚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结构改造取得了一定进展 中亚国家独立伊始便下决心改造本国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这一工程艰巨而复杂。它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而且是在国家经受着严重危机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但独立以来,经过中亚各国人民的艰苦努力,在经济结构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工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农业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如哈萨克斯坦1990年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20.5%和15.9%,1998年则分别增长为25.8%和60%,在此期间农业所占的比重则从34%下降到9%,工业产值的增长主要是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的。1999年,在哈工业产值中,采掘工业占22%,加工工业已占到55%以上(注:〔哈〕《统计概览》2000年第1期第7页。)。独立后,乌努力发展石油加工业。据乌官方称,到1996年石油加工产品已基本实现自给。在种植业中,乌、土、塔等国独立前以植棉业为主,因此粮食不能自给。独立后这些国家努力增加谷物播种面积,减少棉花种植面积,以解决粮食依赖进口问题。乌1991年粮食产量只有190.8万吨,1999年产量达到432.1万吨,同期土粮食产量从51.6万吨增加到124万吨,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塔同期粮食产量也有很大增长,从30万吨增长到47.5万吨(注:《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132页。)。

某些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到了独立前水平 中亚五国经济虽经历了苏联解体、价格自由化、货币改革以及俄罗斯金融风暴等多次冲击,但在中亚各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在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某些国家个别工农业产品产量已恢复到独立前的水平,有的产品产量甚至超过独立前的水平。如哈原油产量1991年为2660万吨,2000年增长到3400万吨;天然气产量1991年为79亿立方米,1998年达到99亿立方米。1991-1999年,乌天然气产量从419亿立方米增长到556亿立方米,石油产量从280万吨增长到810万吨,小汽车从无到有,1999年产量达到5.83万辆;中亚某些国家家电产品如电视机产量增长较快,1991年哈电视机产量为4800台,1999年达到11.3万台。在种植业中,中亚多数国家粮食产量已超过独立前水平。

应当指出的是,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经济总体水平虽然下降幅度很大,但多数国家下降幅度并未超过独联体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也未超过独联体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如1999年与1991年相比,独联体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下降39.7%,俄罗斯下降39.6%,乌克兰下降55%,而哈下降30%,吉下降31.5%,乌兰别克斯坦下降4.8%。同期独联体成员国工业产值平均下降46%,俄罗斯和乌克兰也下降46%,哈下降50%,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相差无几,乌兹别克斯坦则增长了15%。同期独联体成员国农业产值平均下降36%,俄罗斯下降40%,乌克兰下降43%,而哈萨克斯坦下降39%,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仅下降1%。1991-1999年,独联体成员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下降72%,俄下降74%,乌克兰下降79%,而哈下降82%,吉下降59%,乌兹别克斯坦只下降23%(注:《独联体国家国民经济统计手册》,莫斯科,2000年,俄文版,第111-140页。)。

上述数据说明,苏联解体对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影响是一样的。数据还表明,中亚国家经济状况并不比俄罗斯和乌克兰差。2000年中亚国家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各国基本上度过了独立后最困难的时期。但是,经过10年的努力,中亚国家经济总体上仍未达到1990年的水平。据推算,1999年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20美元,乌为700美元,吉为403美元,塔为167美元。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分析,中亚国家仍属发展中国家。其中哈大体相当于埃及、印尼和伊朗1997年的水平,吉相当于阿富汗1997年的水平,中亚其他国家还要差一些。个别国家如塔吉克斯坦应属最不发达国家。但是,10年来经济工作的曲折历程为今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标签:;  ;  ;  

独立十年来的中亚经济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