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工作的社会工作参考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群众性工作的社会工作参考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群众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6)02-0001-09

      群众工作就是“要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服务”。①群众工作的主体性决定了群众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在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和阶段,群众工作会凝聚极大的社会群体力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舆论尤其是以“官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说服教育对于社会成员的灌输和引导作用会渐渐乏力。②面对真实存在着的世界,“实践问题并非以良好的结构展示在实践者面前”,呈现在复杂而又模糊情境当中的各种问题,很难单单依靠某一专业技术就能得以解决。渐渐地,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专业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处于专业能力的传统边界之外。③

      社会工作“主要的落脚点是减少人际关系中的问题,通过改善人际互动让人们的生活更美满”。④社会工作实践“不仅要救济,不仅要预防,而更要促发”,⑤它和群众工作一样“也是政治性的”。⑥所以,积极借鉴社会工作是有效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的可选之途。

      一、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一致性

      笔者认为,群众工作之所以可以借鉴社会工作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二者之间具有多方面的一致性。

      (一)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在指导思想与伦理价值上相同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遍查党的领导人关于党与群众关系重要性的论述,强调得最多的就是“依靠群众”。⑦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在服务每一个个体和组织上狠下工夫,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深植根于群众工作的始终。

      作为助人实践的社会工作几乎和人类历史相伴而随,而作为“助人自助”专业的社会工作,其产生则与西方社会具备了相应的思想基础及社会历史条件分不开。⑧因为专业社会工作是建立在人文主义和民主理想之上的,⑨它所秉持的价值理念是源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大力弘扬的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它从一开始就渗透着浓重的人本视角,所以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有的灵魂,这也是社会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伦理道德原则。⑩人文主义的产生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从对权利的注重到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破除了封建残余思想,进而建立起了新时代的主题。

      (二)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在工作内容上一致

      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在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营养,二者都印证了中、西方社会逐渐趋向于发展和成熟的历程,都历经了从被动的社会实践到理论化、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过程。“群众工作包括两大层次,第一层次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第二层次为日常思想教育,社会工作主要以第二层次为工作内容”,(11)这自然主要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关注的对象。所以,在体系、方式等诸多差异之下隐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自身矛盾的一致性。

      (三)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在工作目标与社会功能上相联

      党的群众工作是执政党传递价值观念,实现政策意图的重要途径,它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目标提供价值引导、舆论氛围和沟通媒介,以达到人与其他个体、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这主要通过教育宣传、调解疏通、理论指导等工作手段来实现。社会工作实践致力于发展案主的优势和更加平等地分配社会资源,“致力于处理个人问题的一般后果和更为一般的议题对个人的影响”,(12)它“因时因地而谋求社会关系之改善”,(13)其目标在于“为人民谋福利”。(14)社会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它在一定原则的科学实践指导下,引领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取向,这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于健全和完善社会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一)借鉴社会工作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

      群众工作要求干部深入群众,与群众心连心,以同甘共苦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借鉴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伦理道德,就必须“有深入民间、服务社会及办事的精神,推己及人,及仁民爱物的人生哲学”,(15)以一个服务者的姿态同群众紧紧相连,使群众工作者切实将群众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以服务案主的意识和标准去深入群众,这样就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作风,弥补不足。正如“彰显公共精神的行为不一定是通过正规的途径,而可以是表现在对邻里(尤其是老弱病残者)的日常关怀等行为上”(16)一样,群众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对普通民众的深切在意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落实。尤其要指出的,借助和引入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处理好人民群众在各个民生领域(诸如养老、医疗、教育)的核心关切,处理好人民群众在涉及利益纠纷敏感领域(诸如劳资纠纷、土地征用)的利益诉求,可以弥补党的群众工作有可能过于注重宏观发展、社会利益而忽视普通个体意愿的不足。这样的群众工作显然能够呼应普通民众的存在体验,易于产生休戚相关之感。如果群众工作不是假装在灌输关于抽象的意识形态的终极真理,那么群众工作者就应该“以切合社会世界本身的方式进入其中,去聆听不同的声音”。(17)

      (二)借鉴社会工作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群众工作要顺应当下社会转型的复杂局面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体制和机制建设。就前者而言,要在各级党团组织与基层党团的群众工作单位之间形成灵活而开放的体制,有必要在基层群众工作组织中引入社会工作的部门或者整合利用社会工作组织,从而真切贯彻党的意图和政策愿望。通过借鉴社会工作积极主动、科学评估的手段,充分保证群众工作在各个环节的顺畅运转。就后者而言,为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必要不断完善群众工作的应对决策机制、群众交流机制、意见反馈机制、纠纷介入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通过开展科学调研和有效沟通,逐步构建起深入基层的信息获取制度,群众工作者可以以参与者和跟踪者的身份进行全程跟随,这样既激发了群众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又给群众工作以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发展活力。

      (三)借助于社会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凝聚共识发展的合力

      “任何一个群体的政治态度,都不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18)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前不久王岐山也说过:“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19)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开展群众运动的好传统,注意在群众运动中把经济、政治等各项任务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各种热情,较好地确立和巩固了其权威的合法性。(20)但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权威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21)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巩固执政基础的历史重任非常现实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它要求通过实实在在的群众工作,自觉而坚定地获得人民群众的全方位支持,以求发展合力的凝聚和提升。在这方面,“善用助力”的社会工作无疑能够提供另一个视角上的借鉴。(22)

      三、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借鉴

      总体来看,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借鉴可以包括目标理念借鉴、工作方法借鉴、职业素养借鉴和评估机制借鉴等。

      (一)目标理念的借鉴

      “社会工作价值在根本上是人本主义的。”(23)作为一门专业和一种实践,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通过吸纳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与和睦平等的社会愿景而形成的。在社会工作中,“当我们与案主在一起工作时,我们能成为他们的代理、他们的顾问,与他们一起创造项目利益的相关人。这就要求我们敞开自己心扉去接受协商,去欣赏那些我们与之合作者的观点与期望的确实性”。(24)群众工作要借鉴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学习社会工作通过“助人”实现工作对象的“自助”,有助于强化群众工作对每一个普通工作对象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认,从而更好地激发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1.借鉴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工作来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认可,最大范围地赢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党的群众工作的实际工作中,群众工作的主体往往看重对工作客体的宣传和灌输,而较普遍地忽略了对他们的激发和引导,过多地强调工作对象的被动服从与跟随,客观上抑制了工作客体的主观能动性。一般说来,社会工作中都是渗透着“助人自助”的基本目标,这种目标的深意在于,相信“大多数人本身就有解决问题的力量”,(25)所以在社会工作中对案主所提供的帮助建立在案主最终能得以自助的落脚点上。它不仅强调授人以“鱼”,更在意的是授人以“渔”,力求帮助案主可以自主地解决自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达到其自立性发展。

      群众工作应该借鉴社会工作,树立教育与引导并重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工作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相信他们能够不断调整提高和完善自我。只有这样,群众工作者才能“不再是孤立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是把目光投向可能性”,(26)才能摒弃居高临下、耳提面命的工作方式,自觉尊重工作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其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断促进个体的有序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2.参照社会工作“平等尊重”的价值观

      彼此平等相处和充分尊重是社会工作者应当秉持的基本理念——只有我们隐去自己的声音,案主才会发声;如果社会工作者总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则很难与案主有效保持合作的姿态。(27)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个体追求平等、渴望自由、在意有尊严地生活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面对这样的社会情势,群众工作一定要深具“平等尊重”的价值取向。

      首先,群众工作者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工作对象,要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并尊重当事人对他的信任,以及不能滥用专业关系所赋予他的特殊权力”。(28)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要求群众工作者对群众所遇到的困难感同身受,这样的工作动机和出发点才会是真正有益于群众的;其次,要求群众工作者摒弃原有的“贴标签”和斗争批判的工作方式,要抛弃固有的偏见和思维定势,要尽可能地去理解在群众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难以接受的客观现实,在严守政治立场的前提下包容和尊重工作对象的多元价值取向,以宽广的胸怀和接纳的态度引导工作对象向着不断完善自身和塑造个性的方向发展;最后,要求群众工作者平等相待普通群众。群众工作的主体多为党政干部,他们大多掌握着各种社会资源,这使得他们往往处于居高临下的强势地位而一味地要求群众工作的客体被动地跟随和服从。借鉴社会工作,就要求群众工作者以平等的眼光和友好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对象,“通过分享知识、理解和接纳”,(29)给予工作对象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如此才能在工作中逐渐达到双方的良性互动。

      3.借鉴社会工作“利他服务”的理念

      西方学者将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概括为恢复社会功能、提供社会资源和预防社会失调。(30)应该说,这些功能实际上即为其“利他服务”理念的外化。社会工作强调在平等相处和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去帮助工作对象,这既是社会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少数民族问题越来越敏感(31)的直接表现,也是社会工作能够获得不同民族一致认可的原因之一。服务作为社会工作的特别之处,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利用“个人和社区的力量,并以此带来心中向往的改变”,(32)从而帮助普通个体不但尽快完善自我并且顺利地融入社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来是我党多年以来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但在群众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工作的执行者自觉不自觉地将群众工作视为实现其政治目的抓手而忘记或忽略其服务民众和造福人民的宗旨。所以群众工作如能借鉴社会工作“利他服务”的理念,把群众工作视为“人生趣味”,为“自己的生活里多添点色彩”,(33)就能进一步强化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群众工作打造成跟社会工作一样的利他性服务,就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就能积极开展群众路线,主动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尽一切能力为群众获取应有的利益,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进而得到群众的认可。只有这样,党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争取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

      (二)工作方法的借鉴

      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有许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但需各种方法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齐头并进时,才能达成其发展‘关系生活’,利用‘体质生存’,充实‘生命意义’的使命。”(34)群众工作有必要借鉴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来更好地服务于党政工作,以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1.借鉴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

      在群众工作过程中,经常要解决个体所遇到的思想疙瘩、自我障碍、利益矛盾或生活困境等,这就需要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引导和沟通协调。借鉴个案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群众工作者详细地体察工作对象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更好地帮助其面对问题并化解困难。

      个案工作是“个人化的、科学的、艺术性的工作”,“它通过建立关系来调动个人和其他资源来应对问题”。(35)群众工作自然也要面对普通个体,但在实际的群众工作中,群众工作的主体因为自身政治立场等原因,他们大多谋划的是意识形态、舆论导向、国家利益等全局和宏观策略,而对于普通个体的自身关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总有所忽略。而从个案工作发展的历史来看,它经历了从关注外部社会因素到关注个人意识的转变,时下,个案工作又具有把“人”置于“环境”中去的“系统观”趋势。(36)在笔者看来,这种“转变”将个人意识和内心力量置于工作舞台的正中央,而这种“趋势”则看重个人与环境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以上两方面避免了社会工作理念中“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实质分野。在“个体化”时代,亟需重视“个体”的位置,需要合理调用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干预方法“为人们提供生活规划的方法论新资源”。(37)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可以“合理评估服务对象的个体能力及其生活机会的现状”,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恢复和重建受助对象的“个体性”,对工作对象进行鼓励和提供心理调整,帮助其不断完善自我人格,不断提高其面对困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工作对象与群众工作者能够同舟共济,并得到工作对象对群众工作者的认可。

      群众工作借鉴个案工作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平等建立关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笔者特别要强调“接纳”和“有效沟通”等原则。(38)在有效沟通中,不仅要注意语言沟通,更要在意非语言沟通,因为“用非语言的行动来传递感受和想法会比用语言来得更有效”。(39)群众工作者应以“邀约”的方式与工作对象接触,切实了解工作对象的需要和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做出判断。第二,客观调查和资料收集阶段。群众工作者要从平等交谈、填写调查表、观察、文献搜集、环境调查几方面对案主的情况做详细的了解,找出工作对象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三,诊断分析和目标规划阶段。群众工作者要在意工作对象的倾诉和陈述,不仅要分析其陈述的表层含义,更需设身处地地挖掘隐藏在表层意义之下的深意,真正了解工作对象的思想症结,协助工作对象列出与问题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困难,并拟订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设计可行性方案,便于工作对象的配合与参与,明确最终达成的工作目标。第四,提供服务和评估阶段,群众工作者根据事先与工作对象协商好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积极鼓励和引导工作对象按照先后顺序解决问题并逐步完善自我。通过工作对象所反馈的信息,科学客观地评定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2.借鉴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是以小组的形式(两个或更多的人)做人的工作的方式。为了发展共同趣益,小组工作就需采取民主方式(40)以有效地借助小组的互动和力量,帮助个人和小组成员解决自身问题。

      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就是要形成民主互助的体系,帮助小组成员表达和实现目标,使普通个体在团队活动中借助团队交流加快自身的社会化,促进个人和团队之间关系的持续和谐,促发社会进步与健康发展。

      一般说来,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开始阶段,选择成员和组建小组,组员的选择可以考虑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他们总体上是“拥有共同问题的一些人”,(4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小组的目标和计划。第二步,中期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组员的沟通与交流,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每个个体都有了自己在小组中的定位,并逐渐形成小组的沟通模式(当然可以包括“揭露”和讨论等),为实现小组目标做好准备。群众工作者要通过合理介入、价值引导、利益剖析等手段帮助小组成员通过团结协作面对困难和挑战,使得小组成员之间逐渐达至默契与信任。第三步,结束阶段,主要是帮助组员处理在小组内形成的情绪,结合组员的收获和感受进行小组评估,鼓励组员的肯定性行动,以巩固小组工作已取得的成果。

      3.借鉴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本是萌生互助力量的原生地,但“在我们这个时代,地方共同体生活正在衰落”。(42)因此,培育社区资本就迫在眉睫。社区工作就是以特定社区为对象,围绕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而在群体间开展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它主要合理配置可资利用的社区资源解决当下的问题,从而增强社区力量、丰富社区生活。社区工作常常扮演教育、催化、促进和桥梁等多重角色,它往往会起到上承国家政策方略、下启群众日常生活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政策教育和思想工作的传递时,群众工作就可以切入这样的层面,通过自身的结构优势,尽可能地利用社区内的所有资源,在解决社区内出现的问题下,推动社区民众的福祉,进而改变社区内民众的不良习俗和行为习惯,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总之,通过这样的工作形式,化解社区内的对抗力量,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形成社区管理有序、治安优良、生态和谐的局面。

      (三)职业素养的借鉴

      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43)但其主体各不相同。群众工作的主体是多是党团领导,而在蒋旨昂看来,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和群众工作者之间也多有重叠,(44)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能有效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通过宣传动员和说服教育的方法灌输于普通群众的心中,以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党的理论也强调群众工作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以同甘共苦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职业素养,可以淡化群众工作的“‘权力’意味,而逐增其‘福利’内容”。(45)

      首先,要借鉴社会工作的职业素养和要求不断加强群众工作队伍建设。第一,应该严把准入关,在群众工作者的录用环节突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的考察,筛选相关优秀人才加入党群工作队伍,逐渐实现群众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第二,加强队伍培训,在已有的群众工作者中开展专业培训,特别是加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群众工作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培养他们“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技能和与任何类型的人“共信共鸣”的能力。(46)第三,要加强考核,在实际工作环节中引入社会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估工作效果,促使群工作者不断自我鞭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要借鉴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不断加强群众工作队伍建设。群众工作是我党执政为民的重要法宝,有着自身特有的目标取向。群众工作虽有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约束和要求,但相对来说,缺乏明确的专业伦理边界,有必要借鉴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清晰地界定群众工作者同工作对象之间、群众工作者之间以及群众工作者和所属职能机构的关系。

      事实上,社会工作也具有治理功能,(47)只不过它的治理功能的发挥要根植于对个体关怀和服务的前提之下。于是,通过“对个体的服务”来达致“对社会的治理”则就成为社会工作发挥功能的一条路径。(48)而这条路径的打开及畅通自然需要不断提升各级群众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四)评估机制的借鉴

      虽然“社会工作在程序上没有金科玉律,行动上不能循规蹈矩”,(49)但评估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评估,是“对工作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工作的总体表现的客观评价”,是“用具有信度和效度的手法,来测定工作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其所在机构的岗位要求”。(50)当下,群众工作的评估机制尤为缺乏,据此,顺应当下社会转型的复杂局面,群众工作也要“切忌雷声大、雨点小,切忌吹虚幻阵风、走扰民老路,切忌实实在在搞形式、轰轰烈烈走过场”。(51)群众工作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就是要突出对社会工作评估机制的借鉴,只有这样,才既能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又能给群众工作以更多的活力和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1.借鉴社会工作的诊断评估

      社会工作的诊断评估意在了解案主的真实情况并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诊断评估就是要掌握普通群众的自我意愿、价值取向、个人梦想、工作动机、自身能力、社会关系以及品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信息。和社会工作一样,群众工作也“永远不可低估在给予的信息中希望因素所起到的影响力和作用”,(52)要全面、综合而又尽可能地从积极、正面的向度汇总分析这些信息,因为“最理想的帮助是对人类精神的优势和抗逆力的尊重”。(53)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工作者要借鉴社会工作者,要适当调整看人看事的角度,要从相关信息及工作对象的生活经验中尽可能地挖掘出价值和意义,避免以问题和障碍为本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总之,要立足于工作对象既有的优势,要彰显群众工作专业助人的价值,将工作对象、环境和群众工作者带入一个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所有优势禀赋的关系网络之中,以重新燃起他们的希望感和乐观精神。

      2.借鉴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

      人的需要的本质不外乎追求生存之安全和自由之活动,这些需要不仅指向于个体,也会涉及有共同兴趣和利益的社会需要。(54)需求评估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社会工作者要善于了解案主的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要尊重案主及其社会关系来进行需求评估,(55)并努力探寻可以解决这些需求的多种方法。

      群众工作中的需求评估,要求群众工作者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发现特定个体、某个家庭、某一社区等的特定需求及对党和政府的期望,这是群众工作的核心基础,也应该是群众工作者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必须意识到,“每一个社会行动者都对自己作为其中成员的社会的再生产条件知道良多”,(56)所以,需求评估要定位准确,尽量避免从意识形态的元叙事“衍生出的自上而下、技术性、专家治理式的武断方法,一厢情愿地为‘目标’人群和区域送去自认为是‘急需’的产品”。(57)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像避免在农村发展的话语中简单地将农民的声音排除在外一样,我们也必须避免这种‘为他者代言’的奇想”。(58)必须“避免和防止一定的政绩逻辑和权力意识可能会左右我们本该纯正的思考取向和行动选择”。(59)

      3.借鉴社会工作的过程评估

      社会工作的过程评估主要是对案主介入活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过程评估需要对活动整体过程及所有相关准备工作进行评估。在过程评估中,社会工作者根据相关标准评估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及干预是否达到最佳效果,而管理者应在评估进行之前或者进行时确保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提供有利的环境。

      群众工作对社会工作过程评估的借鉴,就是要对群众工作的整体发展变化及其趋势进行监视,对群众工作的基本标准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判断,“因为,标准如果错了,则依据标准所作的努力,当然全属浪费。甚至发生反动的结果”。(60)根据监测结果和反馈来的信息和情况对群众工作的方向进行积极地评估和调整,以帮助后续工作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4.借鉴社会工作效果评估

      介入活动完成之后,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这一方面是为了解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有助于工作者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以后开展工作积累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机构的服务效果。(61)群众工作应该改变缺乏工作效果评价的现状,要改进原有工作总结中“只说成绩”的总结模式。要变“总结”为“评估”,这种评估不能简单地将工作质量化约为工作量表中的数量,而是要适当地增加工作对象评估所占的比重,(62)找出工作内容与所取得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借此剔除工作中无效的部分,以确保群众工作的精准性。

      群众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工作效果评估,可以在工作之初就明确工作的投入和产出比,经过评估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绩效,达到以最小的人力物力投入换回最大的工作回报,不断铸就“自下而上的精神”,(63)从而“增加人民对于政府之信任”。(64)

      ①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页。

      ②岳天明:《刍议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完善》,2015年未刊稿。

      ③[美]唐纳德·A.舍恩:《培养反映的实践者——专业领域中关于教育学的一项全新设计》,郝彩虹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④[美]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尔:《社会工作概论(第九版)》,隋玉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⑤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页。

      ⑥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力婕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页。

      ⑦李君如:《深刻认识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人民日报》2011年4月27日第6版。

      ⑧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

      ⑨[美]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尔:《社会工作概论(第九版)》,隋玉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3页。

      ⑩岳天明:《人本视角与社会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2月28日第3版。

      (11)同⑧,第20页。

      (12)Malcolm Payne:《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张宇莲、程福财、丁慧敏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页。

      (13)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14)言心哲:《现代社会事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15)言心哲:《现代社会事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18页。

      (16)[英]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沈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

      (17)成伯清:《时间、叙事与想象——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江海学刊》2015年第5期。

      (18)艾森斯塔德:《帝国的政治体系》,阎步克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页。

      (19)《王岐山首论中共“合法性”》,http://star.news.sohu.com/20150911/n420871473.shtml。

      (20)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基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页。

      (21)同上,第276-282页。

      (22)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23)Malcolm Payne:《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张宇莲、程福财、丁慧敏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24)(27)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力婕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25)[美]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尔:《社会工作概论(第九版)》,隋玉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26)同②,第4页。

      (28)[美]唐纳德·A.舍恩:《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夏林清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

      (29)(32)[美]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尔:《社会工作概论(第九版)》,隋玉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30)同上,第8页。

      (31)同上,第324页。

      (33)(34)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36页。

      (35)同(29),第65页。

      (36)同(29),第68页。

      (37)江立华、王斌:《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2期。

      (38)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4页。

      (39)[美]雷克斯·A.斯基德莫尔:《社会工作行政——动态管理与人际关系(第三版)》,张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40)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

      (4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7页。

      (42)[英]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沈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5页。

      (43)李迎生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页。

      (44)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6页。

      (45)同上,第71页。

      (46)同上,第70页。

      (47)最近,国内有的学者提出了“治理型增能”的概念,这是一个极富治理属性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概念。作者撰文指出:“治理型增能是治理与增能的融合”,“增能型治理至少可以从要素进行说明”,它总是“表现为处于具体场域的社群相关议题”。详参顾东辉:《“治理型增能”:治理理念在流动人口增能中的应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48)江立华、王斌:《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2期。

      (49)[美]阿尔弗雷多·卡杜山、丹尼尔·哈克尼斯:《社会工作督导(第四版)》,郭明倞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50)同上,第257页。

      (51)岳天明:《基于变迁“惰性”基础之上的外力输入》,《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3期。

      (52)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李亚文、杜力婕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53)同上,第43页。

      (54)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

      (55)同上,第35页。

      (56)[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郭忠华、徐法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57)(59)岳天明:《基于变迁“惰性”基础之上的外力输入》,《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3期。

      (58)[美]阿图罗·埃斯科瓦尔:《遭遇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60)同(54),第29页。

      (61)[美]阿尔弗雷多·卡杜山、丹尼尔·哈克尼斯:《社会工作督导(第四版)》,郭明倞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页。

      (62)江立华、王斌:《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2期。

      (63)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

      (64)言心哲:《现代社会事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标签:;  ;  ;  ;  ;  ;  ;  

群众性工作的社会工作参考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