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36例临床分析论文_石应文

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36例临床分析论文_石应文

(广西融水县永乐乡卫生院 广西 柳州 545300)

【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应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照组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0.56%(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参苓白术散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299-02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儿科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食欲较差、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伴不消化食物等,甚者还会阻碍患儿生长发育。现为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7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7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两组患儿均符合腹泻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完谷不化,食纳差,疲倦乏力,舌淡脉弱;年龄≤11岁;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脏器疾病、严重营养不良患儿,或已进行止泻治疗,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儿。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10岁,平均(5.61±1.27)岁,平均病程(4.05±1.08)天;研究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1~11岁,平均(5.44±1.36)岁,平均病程(4.83±1.14)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厂家: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规格:0.5g),3片/次,3次/日,连续治疗两周。

1.2.2研究组 研究组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参苓白术散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参苓白术散基础方:党参、炒白术、山药、茯苓、白扁豆各12g,莲子、薏苡仁各9g,砂仁(后下)、甘草各6g,苍术、半夏各3g。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加减:食少纳差者,加麦芽、神曲;久泻不止,加诃子、五倍子;体虚者,加黄芪。每日1剂,早晚各温服1次,连续治疗两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用药不良反应。①疗效判定:治愈: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未出现不适症状;好转:腹泻、腹胀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将大便溏泻、腹胀腹痛、食纳差、肠鸣、疲倦乏力等症状进行4级评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总积分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几率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中医证候积分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愈19例,好转15例,无改善2例,临床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6例,无改善7例,临床有效率为80.56%,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χ2=5.937,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9.41±2.37)分,对照组为(9.37±2.43)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1,P=0.834)。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2.24±0.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6±1.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27,P=0.041)。

2.3 不良反应几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2例呕吐,不良反应几率为5.56%;对照组出现2例呕吐,1例腹痛,不良反应几率为8.33%。两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χ2=0.671,P=1.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不良性腹泻好发于婴幼儿,其病因多为患儿脾胃不足、消化功能不良、消化酶不足等。临床上一般多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多酶片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有人体正常菌群,可直接抑制胃肠道中的致病群,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的蠕动功能,起到了止泻的作用。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在中医学里属“泄泻”的范畴,多因小儿脾胃虚弱致脾运不畅、水谷不化所致。中医治疗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党参、茯苓、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薏苡仁等中药组成,其中,党参、白术、茯苓具有益气健脾祛湿的功效;山药、莲子亦能健脾、止泻、助消化;扁豆、薏苡仁可健脾化湿;砂仁化湿开胃、理气止泻;甘草益气和中,还兼能调和诸药。诸药共用发挥了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因此,参苓白术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用,具有协同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止泻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单纯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相比,参苓白术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2.

论文作者:石应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

标签:;  ;  ;  ;  ;  ;  ;  ;  

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36例临床分析论文_石应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