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数量逐年增加,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房建工程结构的完整性,防止房建工程出现结构失稳现象。对于房建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来讲,要根据工程结构特点,科学设置后浇带,保证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使用耐久性能得到更好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建施工;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所谓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房屋主体结构的墙体、楼板或者基础底板变形敏感处或应力集中处设置一定宽度(通常为800-1200mm)的二次浇捣区域,目的是将混凝土结构按区域分开,待墙体、楼板或者基础底板结构的膨胀和收缩基本趋于相对稳定后,在合理的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填筑收缩补偿混凝土,从而减少和避免混凝土结构开裂,保证房建工程整体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在房建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和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结构特点,并结合房建工程结构特点,科学设置后浇带,在提升房建工程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减小外界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
2后浇带施工技术介绍
2.1后浇带的主要类型
后浇带一般可分为企口缝、阶梯缝平直缝等形式,对企口缝形式的后浇带来说,由于其结合面比较密实、牢固,抗渗能力也比较好,但采用这种形式的后浇带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支模费用,需要施工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后期的拆模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阶梯缝形式的后浇带在抗渗性能上也比较好,能为结合面的质量提供保障,而且其支模施工以及后期的拆模工作都没有太大难度,不会耽误施工进度,对于工期要求比较严格的房建工程施工来说比较适用。平直缝形式的后浇带通常应用于施工中薄模板的安装及拆卸环节,由于其渗水路线相对较短,很难确保结合面的质量,正因为如此,这一形式的后浇带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2.2后浇带的功能
在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时候,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混凝土变形、沉降等问题,往往会设置后浇带。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通常会把建筑的主体与裙房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与此同时,也会把建筑基础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可借助设置后浇带的方式来进行隔离,待建筑的主体工程完工之后,沉降现象会逐渐回归稳定状态,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使其在连接整个建筑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就能实现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待混凝土浇筑完工以后,伴随其强度的逐渐上升,在凝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收缩现象,不仅如此,硬化的混凝土也会在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下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再加上建筑物本身结构的影响,混凝土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当应力超过某一极限值之后,混凝土结构就会发生明显的裂缝,而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可为混凝土的收缩留出必要的空间,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其在温度的影响下发生裂缝,使结构的整体强度得到有效提升。
3房建后浇带施工要点
第一,在进行房建工程施工中,断裂现象会随后浇带的施工而发生几率增加。对此,应在施工过程中确保结构主筋在后浇带工程缝隙的有机结合。若依照工程施工需要,对结构主筋进行切开作业,则一定要在确保其长度标准的基础上,依照施工规划标准和实际作业情况,对其进行特定钢筋的添加。第二,在对后浇带工程施工作业完成后,还应着重关注针对后浇带的保障与护理作业。通常情况下,在后浇带工程施工作业完成的12h后,便可进行后续的护理与保障工作。此时,应对后浇带工程做出全方位的检查及覆盖,以此确保该工程的完整与安全。第三,在进行后浇带接缝位置的处理时,需要做出多方面考虑。如在对墙板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依照墙板厚度予以施工操作。若墙板厚度不大于30cm,则可将断面形式设定为预留直缝;若墙板厚度不小于30cm,则其断面形式设定为预留阶梯缝或坡口缝。而当墙板厚度不小于60cm时,则断面形式应采用凹形或多边凹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应用
4.1设计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建筑灵魂所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后浇带施工方案可以指导房建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在项目正式施工之前要投入精力研究施工方案,不断改善与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要结合实际经验分析,保证方案能满足建筑的需求。施工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的提出后浇带施工方案,合理规划后浇带的位置、高度等。
4.2预设施工模板
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因裙楼连接主楼跨度大而使承载它们的地下室受力过大出现超负荷以及支撑结构受力过大的情况,通常在实际施工之前预设钢丝网模板进行辅助。所铺设的钢丝网模板需要满足施工需求,钢丝型号一致,网格大小统一,钢丝网格要有一定的刚度和承重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预设模板质量达标。
4.3控制后浇带浇筑时间和温度
施工设计文件已经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后浇带浇筑提出了详细要求,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施工。浇筑的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混泥土施工温度比较高,但过高和过低的温度不利于混泥土成型,一般选择在温度变化不大的白天浇筑,早晚温差大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导致混泥土开裂,施工结束后还要重视对混泥土的养护工作,实践证明浇筑最佳温度为10℃。
4.4控制浇灌工作
施工文件标准已经给出明确的混泥土厚度和宽度,后浇混凝土的强
度要比原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浇筑,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施工可以避免预设的网模受力不均出现突起、浇筑对象尺寸错乱、模板位移等现象,工作中对混泥土振捣是采取振捣棒使混泥土之间的密实度增大,在温度比较低的时间段进行施工,浇筑之前清除混泥土表面硬化的杂浆、钢丝网等杂质,去除生锈部分,用高压水枪冲洗刷上水泥素浆。不同施工类型的后浇带技术有不同的时间,通常施工后40-60d为宜,并且注意浇灌后浇带的内筋要保证施工间隙的湿润,不得少于24h。
4.5重视后浇带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
按照施工计划完成后浇带的施工以后还需要控制和验收后浇带的质量。只有严格的控制和验收制度才能保证后浇带质量,在控制和验收工作时,要对比相关技术规范,检查施工材料是否合格,是否偷工减料,除了直接接触成品验收效果以外,还可以采用高科技,比如录取拍摄图像资料分析等,做到全方位多手段的控制和验收工程。
结束语:
综上,通过详细介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控制策略,能够帮助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更好的了解后浇带施工流程,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合理应用。对于房建工程中的施工人员而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提升自身的施工技能,从而推动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玲.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4(07):118+120.
[2]贾颖刚.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1):32-33.
[3]姜超,刘小川,孔亮.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安徽建筑,2017,24(04):129-130.
[4]张文华.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9):17-18.
[5]沈洪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1):115+120.
论文作者:崔菊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建工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泥土论文; 温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