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浦东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国际航运论文,中心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浦东开发需要新的推动力,浦东开发也存在新的推动力。这就是浦东的港口开发。我们认为,由国家组织和推动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浦东新区带来了重大机遇,大规模的港口开发将是浦东开发事业新的推动力。
一、浦东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
在浦东打港口开发主意的第一人当推孙中山,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在浦东建挖入式港池的构思。对浦东港口资源进行认真考察并获得一系列新成果是在1978年以后。
1978年,宝钢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浦东岸边运河”的概念,认为沿着浦东长江口南岸在边滩上开挖一条长数十公里的运河与长江主泓相接,运河南端伸延至杭州湾口,便造就了一条宽窄、深浅可如意安排的深水航道兼深水岸线,形成新的港口资源。
八十年代初,有关部门提出了上海新港规划的阶段报告。该报告建议了三处港址:长江口南岸的七丫口港址、外高桥港址和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嘴港址。外高桥港址就在浦东,即吴淞口至浦东顾路乡一带。这里水深良好,10米等深线距岸不远,并保持了相当宽度的10米等深的深槽。报告建议在顾路乡五号沟以上10公里范围内作为港址,总称为外高桥港址。
九十年代初,专家们提出了在南汇县芦潮港镇外侧即长江口和杭州湾汇合处通过建设人工半岛而形成深水港资源。此方案的设想是:在芦潮港镇从海岸向海中东南方向筑一拦沙长导堤促使导堤北侧淤积成陆,最终形成30公里人工海岸线及50万亩土地的人工半岛,再依托人工半岛建设一个吞吐量达2亿吨的世界级深水枢纽港。
这以后,有关专家对大、小洋山进行了考察,发现这里可能是上海最有发展前途的集装箱枢纽港港址。大、小洋山水域距国际主干航线约43海里,数十个岛屿形成八字型的两组群岛,内侧有13公里长的深水岸线,通海航道自然水深为-8~-11米以上, 经少量疏浚和维护即可达到远景-15米水深的要求。通过建造洋山港到芦潮港的跨海大桥, 可以使该港与大陆连成一体。该港距浦东新区约70公里。专家们认为,近期可把洋山港建成上海港的深水集装箱中转港,远期则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的主体港区。
最近,专家们提出了上海港双衢山深水外港初步规划,双衢山港主要是以大衢山为依托,利用其周围鼠浪湖、小衢山、黄泽山、双子山等几十个大小岛屿所包围的水陆域所组成,距芦潮港60余公里。根据规划,双衢山深水港方案充分利用衢黄港的深水条件,特别是超过-25 米水深以及总面积达72平方公里的广阔陆域,进行综合开发,形成泊稳条件较好的有掩护水域、开发-20米深的深水岸线4.5公里、以-15 米深的21公里深水岸线为基础,建成我国原油、矿石中转港和环球洲际集装箱枢纽港。预计经过近30年的开发、 经营, 最终可建成集装箱年吞吐能力2860万TEU,液、散货3.21亿吨,总吞吐能力达6亿吨,超过新加坡和鹿特丹。
这表明,经过努力可以在浦东形成良好的港口。
二、港口在经济中心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早在1986年10月,国务院在对上海城区发展总体规划方案的批示中指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进入90年代后,中央又提出了上海要成为三个中心、一个龙头,这就为浦东开发规定了基本的发展方向。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实现这个发展目标的关键之一,是良好的港口。较早的代表有伦敦、纽约,较后的代表有东京、汉堡,当代的代表有香港、新加坡、洛杉矶等。这些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都依托了它们发达的港口条件,而首先发展繁荣的国际贸易,继而又发展繁荣的金融业务。这可以说是沿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所谓的国际经济联系,首要的和基本的内容始终是物质的联系,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联系。尤其是在生产国际化大发展的今天,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生产资源和制成品的国际性集散和分拨,也就是充当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功能发达了,商流中心和人流中心的功能也自然发达。因此,上述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从来不放松港口建设事业。
表现最典型的城市就是香港。如今的香港在世界经济中有了很高的地位。香港能够有这种成就,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香港的港口功能好。香港为了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地位,直到今天还在孜孜不倦地埋头港口建设事业。香港从1992年以来,连续5 年保持世界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1996年吞吐量达1328万TEU。无论是香港政府还是私营码头公司, 一直充分重视港口开发。香港政府专司港口发展战略规划及关系协调的港口发展局下设立两套平行的班子,一套班子负责预测5 年内社会经济发展对港口吞吐能力的需求,这样的预测每年重做一次;另一套班子负责制订从当前到未来20年的滚动式战略规划,每两年修订一次。从香港国际码头、海陆东方码头和现代码头等三大码头公司到一批中流业主为代表的香港私营港口装卸企业,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遣余力地开拓业务。可以说,香港过去和现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一流的港口和航运中心。香港的未来发展,仍将建立在航运中心的基础之上。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浦东的真正崛起还有赖于对港口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取得卓越成效。
三、上海发展的历史呼唤浦东发展港口事业
考察宋、元、明、清以来的上海,历来是因港而兴、以贸立市。在近现代,港口事业的发展更是上海得以成为巨大商埠和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在促使上海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众多优势中,港口资源的良好开发与运用是关键因素。
但是,最近数十年间世界航运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的巨大发展,给上海出了难题。油轮和矿/油兼用船舶主流船型的吨位已达到和超过10万吨,干散货船的主流船型已超过5万吨, 集装箱船的主流船型已达4~5万吨。由于规模经济的驱使,上述各船种的主流船型大型化趋势还将继续。现代主流船型对航道水深要求达到12~24米。黄浦江不能适应这个变化已是事实。因此,上海的主体港从黄浦江向外移也非做不可。向哪里移比较合理?从国外许多河口城市的经验看,上海港应该朝长江口方向移,甚至朝海上移。这就等于说是要朝浦东方向移。应该说,上海港的东移与重建,已经在港航界、工商界、理论界形成了共识。
但是,直到今天,关于上海港外移与浦东开发这两件事情的相互关系,还缺少一种清晰的认识。人们在寻找新的港址时,往往注意到了浦东。但这种注意更多的是地理因素。更何况人们还在杭州湾北岸、在河口外海上岛屿,也发现了港口资源。如果人们能进一步考虑到新港建设的依托条件和港口建设,同浦东开发将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也许就会在选择上海新港址时更多地考虑浦东和浦东开发。既然上海城市发展选择了浦东,那么上海的港口发展也应尽可能开发利用浦东的港口资源。而作为浦东开发的筹划工作,无疑应顺应上海发展的历史要求和客观规律,把港口开发这件大事放在很高的地位上。我们认为,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概念,以后的浦东开发要以港口开发为纲,这个纲举好了,就会收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由来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是由李鹏总理提出的。1994年以来,李鹏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每年都要督促推动有关工作的落实。交通部、水利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为此正紧张地进行着各项工作。中央提出并重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背景是:
1.随着中国经济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外贸进出口商品额1990年1154亿美元,1996年达到2899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6.6%。我国进出口贸易货物运量的95%依赖于国际海运,但是,我国商品的对外运输严重依赖于香港、神户、釜山等境外大港中转,原因是我国大陆沿海缺少一个功能强大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与我国正在成为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2.上海自1990年开发浦东以来,建设三个中心的步子坚定不移,变化巨大。但有一项制约因素成了拦路虎,这就是上海由于缺少深水航道和深水岸线,至今还没有成为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中下游港口纷纷开辟国际近洋航线,直接在境外港口中转,以避免在上海港增加一次中转。如果不解决上海深水航道深水岸线问题,上海为长江流域服务的“龙头”功能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3.东亚地区港口建设和国际海运已经出现剧烈竞争局面,香港、新加坡、神户等大港还在继续扩大能力,高雄、釜山、光阳等新港也正在崛起。我国东部如不能建成一个与上述六港地位相当的国际航运中心,则不能扭转远洋外贸货物长期依靠境外港口转运的被动局面。
因此,李鹏总理关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号召深得人心,凝聚了有关部、省、市领导和许多专家学者的意志与智慧,形成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强大合力。
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呼唤浦东的港口开发
世界航运事业的发展和航运格局的变化表明,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布局和内涵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从空间布局看,国际航运中心先后形成于西欧(伦敦、鹿特丹等)、北美(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东亚(京滨、香港、釜山、高雄)、东南亚(新加坡)。其扩展的原因,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世界经济增长点的转移。近二个多世纪来,国际航运中心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高。从功能性质看,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历了几个阶段:①货物国际运输与集散;②货物国际运输与集散加主动调配分拨货物;③进一步发展到集商品、资本、技术、信息集散于一身,成为世界再生产活动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人们一般认为,两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有了三代国际航运中心。
每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都有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但归根结底是该中心所在地区、国家或国家群出现了以工业化大推进为核心的经济崛起,或者位于某一历史时期最繁忙的航线上,因为巨大的货源才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支撑。
根据多年来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成果和华东地区港口发展态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国家的利害关系重大,非建成不可;
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空间布局,虽然还有较大不确定性,但无论形成何种方案,浦东地区都位于港口组合空间构成的中央。在浦东长江岸线上开发港口,既符合上海港响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黄浦江走向长江口的总体方向,也符合世界河口大港发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时间进程,也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如果有可能,从现在起就着手在浦东土地上建设几处港口,并在现有航道条件下积极使用和将来在新的条件下升级使用,至少可以使浦东新区避免坐等,提早得益,同时,也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际贡献和推动。
六、关于中等规模的浦东主体港概念
1.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观点思考问题,有必要提出建设中等规模浦东主体港的构思:①在浦东本土和浦东大陆架,利用港口资源建设若干港区,构成浦东主体港;②根据“一城一港”的原则,浦东主体港是上海港的主体港区,属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③浦东主体港采用节约型投资方针,以中等规模为目标,首先以配合浦东临港产业发展为使命,同时,适当考虑为腹地外向型经济服务;④如果在一系列的需求和条件作用下,需要浦东主体港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它应该还有升级的发展余地。
2.中等规模浦东主体港,首先利用长江口岸线的现有港口资源和浦东大陆架深水岛屿现有港口资源。它们是:①外高桥港区;②五号沟港区;③芦潮港人工半岛港区;④大小洋山港区。
3.中等规模浦东主体港的开发建设重点是:①继续抓紧进行外高桥港区集装箱码头的改造和建设,使之在2000年形成7~10 个集装箱专用泊位,达到年吞吐集装箱能力为150~180万TEU;②用2年时间做好五号沟港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2000年起的5~10年内滚动开发20 个以上的集装箱泊位,新增吞吐能力300~350万TEU; ③利用芦潮港人工半岛建设的成果,建设10~15个集装箱泊位和其他泊位, 新增年吞吐能力200~300万TEU;④在大小洋山先建设2~3个深水泊位,形成一个锚泊中心,其功能是专事接待远洋大吨位轮船,依靠滚装船和其他转运船同长江口诸港区相联系,因此,不必建设海上长桥把它与浦东本土相连结;⑤在大小洋山或附近其它岛屿上辟建一个石油与天然气转运输中心,从该处向浦东铺设海底输油输气管道。以上诸点,①、④两点建设难度最低,投资最省、见效最快,只要这两点建设成功,即可初步形成中等规模浦东主体港的基本概念,先握胜券。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建设五号沟、芦潮港两处,就属锦上添花、再创辉煌了。
七、今后浦东开发宜以港口建设为纲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浦东港口开发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浦东抓住了这一轮港口开发的机会,将会使浦东开发获得新的强大推动力,将会使浦东新区真正拥有广袤的海向腹地,同世界经济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只有当浦东具备了这个条件的时候,才会健康地发展起一系列新产业,才会真正形成服务长江流域的强大“龙头”功能。
如果反省浦东目前的地位,应该承认浦东存在着某些战略性弱点。从地理位置看,浦东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处,区位之优越无与伦比。但这种优越的区位要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优势,还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这就是人们已提出的“三港建设”(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审时度势,浦东目前最需要但也最薄弱的就是深水港建设。若浦东没有强大的港口体系和对外运输功能,浦东开发的推动力量将与年俱减,浦东新区的优势将逐渐变弱。
因此,我们认为,浦东新区要利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机遇,在以后的10~15年时间中,确立以港口开发为纲的发展战略,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采取积极主动态度和一系列重大措施,把港口开发作为新一轮浦东开发的关键抓手,提出新的开发概念,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吸引新的投资客商,制造新的发展热点,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树立新的浦东形象。
八、浦东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条件和途径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将大大拓展浦东开发事业的广度和深度。一部近现代世界史告诉我们,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国际航运中心把世界的生产与消费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并不断地把人类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推向新的高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使命,就是在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下,把我国华东地区乃至更广大地区的经济同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在我们展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容、性质和发展前景以后,再来看浦东开发事业,那么,1990年启动并走过了7 年历程的浦东开发,还只是一个开端。浦东开发事业以上海城区扩张为原动力,以中央政治决策为巨大东风,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强大持久的内源动力,一步一步地向纵深发展,必将把浦东建设成为21世纪连结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化生产的制造产业“龙头”地区和确能以运输、贸易、金融、信息等功能服务长江经济带。
2.浦东新区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条件。地理的、经济的、历史的种种因素,决定了浦东新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不解之缘。浦东新区最有必要、最有条件积极主动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浦东新区已经拥有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六大优越条件:①外高桥已有顺岸式泊位+五号沟挖入式港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主港区之一;②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现有港区+自由贸易和保税政策=上海自由港;③国际航运大厦+上海港务局新办公大楼+船检大厦+招商局大厦=航运管理中心;④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港湾学校+上海海运职工学校+上海河运专科学校+上海船研所=上海航运教育科研基础;⑤造船与修船工业+港口机械工业+港口服务业=航运相关产业;⑥浦东国际机场+上海信息港浦东部分=国际航运相关交通通信体系。
3.浦东新区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途径。①争取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获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开发权和经营权,在遵循统一规划前提下,承担开发外高桥新港区、五号沟新港区等,并积极着手准备、参与浦东大陆架深水港开发的前期工作;②展开以浦东主体港开发为中心的新一轮浦东开发规划工作,把21世纪的浦东开发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③把浦东新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结合起来进行,浦东新区要参与和承担部分集疏运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经营,例如,浦东宜筹集资金参与浦东铁路建设和经营;④浦东新区宜组建一家或数家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开发公司,由这些公司把港口建设、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统筹运行。
标签:航运论文; 国际航运中心论文; 浦东规划论文; 外高桥论文; 经济论文; 港口论文; 交通运输业论文; 浦东建设论文;